PMI指數創3年來新高,中國經濟迎來暖冬?

PMI指數創3年來新高,中國經濟迎來暖冬?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宋笛 杜濤 國家統計局披露的11月PMI(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為52.1%,創2017年9月以來的新高,財新11月PMI指數54.9%則達到十年來的高點。

12月3日,經濟學家、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對經濟觀察報表示,11月的PMI環比提升0.7個百分點,這顯示出復甦的節奏明顯加快,大超預期。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也認為,11月PMI各項分類指數普遍改善,製造業市場活力進一步增強,恢復性增長明顯加快。

此次PMI上漲呈現了較為堅實的基礎,儘管反映資金緊張的小型企業佔比數依然達到42.3%。在調查的21個行業中,處於擴張區間的達19個,生產指數、新訂單數、新出口訂單和進口指數等多項指標均處於擴張區間且進一步增長。更重要的是,此前恢復不及預期的小型企業PMI指數也在11月出現了0.7個百分點的增長,大中小型企業均處於景氣區間。

作為先行指標之一,PMI指數的新高顯示了經歷了近7個月的修復後,中國經濟似乎正在迎來一個“暖冬”。多位接受採訪的研究者對經濟觀察報分析,疊加10月份的經濟增長速度,整個第四季度增長可能會超過市場的預期,而這種增長的態勢有望持續的明年上半年。

宏觀政策已經敏銳察覺到市場的變化。央行三季度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重提“閘門”,強調了“跨週期設計”。多家研究機構對於11月社融增速也給出了略微保守的預測,從年中開始的貨幣中性進程似乎已經完成迴歸。

不過這種進程正以極為謹慎的進度推進,一位東部城商行人士就表示尚未明顯感覺到市場有收緊的趨勢。

“暖冬”的預期之下仍有隱憂。從10月份的數據來看,“三架馬車”投資和消費兩端的恢復未達預期,出口的持續拉動能力也需要保守估計,一位義烏外貿企業人士預測今年工廠可能會提前放假,國際商貿城外貿攤位的租金也出現了大幅度下降。恆大研究院任澤平團隊 在其公眾號澤平宏觀中數次強調“經濟持續恢復,但不宜盲目樂觀”。

12月2日,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研究院院長盛松成撰文指出,宏觀政策取向已由“穩增長”轉變為“穩增長與防風險並重”其看法是當前遠未達到收緊貨幣政策的條件,中國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不妨“讓子彈再飛一會兒”,至少在明年上半年之前,都不應收緊貨幣政策。

PMI指數新高

PMI連續9個月位於臨界點以上,表明製造業恢復性增長有所加快。

趙慶河分析,11月PMI指數主要包括產需兩端協同發力、進出口景氣度穩步回升、價格指數升幅較大、大中小型企業景氣度均有所回升等特點。

從企業規模看,大、中、小型企業PMI為53.0%、52.0%和50.1%,分別比上月上升0.4、1.4和0.7個百分點,均位於臨界點之上。從分類指數看,在構成製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均高於臨界點,原材料庫存指數和從業人員指數均低於臨界點。

管清友對經濟觀察報分析,從供需層面來看,兩端都很旺盛,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均創下年內新高,且供需缺口持續縮小,需求回補成效顯著。

PMI的增速超過了此前多家機構的預期,10月的PMI指數環比微落0.1%,其中小型企業的PMI為49.4%,處於榮枯線下,新訂單指數也有所回落,低於製造業的整體水平。一些機構和研究者據此認為製造業回暖的基礎仍舊有待穩固。

不僅是製造業PMI,按照統計局披露的數據,非製造業PMI以及PMI綜合產出均出現較為強勁的復甦:11月份,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6.4%,高於上月0.2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位於55.0%以上的較高景氣區間,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5.7%,高於上月0.4個百分點。

據此,國宏宏觀在研報中指出,這種共振擴張預示經濟復甦態勢強勁,四季度GDP增速可能超預期上行(當前一致預期5.5-6%)。

三駕馬車

PMI的攀升受多種動力推動,其中新增出口訂單是重要的原因,11月新出口訂單指數繼續回升0.5個百分點至51.5%,連續第7個月反彈,連續3個月位於擴張區間,創2018年以來新高。

11月進出口數據尚未披露,但是一些先行指標顯示了11月出口將維持可觀的增長,中國港口協會披露數據顯示,11月上旬,協會監測八大樞紐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13.1%,較前期加快6個百分點,其中外貿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11.5%;中旬八大樞紐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8.9%;其中外貿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9.5%。此外,截至11月27日,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綜合指數CCFI上行4.63%至1198.72點。

一位義烏本地工廠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表示,進入6月,其所在的工廠訂單就開始恢復,至11月上旬已經達到了一個高點,主要是聖誕節將至,海外訂單出現高峰。

11月27日,中國集裝箱行業協會在公眾號上發佈了《關於集裝箱產業鏈企業齊心協力穩外貿促增長的行動倡議》其中提出自7月以來,中國出口貨量急劇上升,出口集裝箱需求猛增,但同時,全球物流效率大幅降低,最終造成了目前出口箱緊缺的現象,全球新冠疫情導致對中國出口依賴的加強。

中國集裝箱龍頭企業中集集團的一些訂單已經排到了明年的一季度,11月24日,中集集團(000039.SZ)在深交所互動平臺表示,航運復甦、集裝箱需求復甦對該公司經營有正面影響。

中集集團稱,今年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集裝箱市場量價均有明顯提升,目前該公司集裝箱訂單已經排到明年一季度,毛利率在今年三季度也已經回到正常水平,後續價格走勢受市場需求及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

在2020年中國經濟修復的整個過程中,進出口特別是出口發揮重要的作用。按照海關披露的數據前三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3.12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0.7%;其中,出口12.71萬億元,增長1.8%;第三季度我國進出口8.88萬億元,同比增長7.5%,其中出口5萬億元,增長10.2%。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李魁文在10月的新聞發佈會中表示中國出口展現了較強的韌性,從4月份開始,連續6個月正增長,表現超出市場普遍預期,其中防疫物資拉動出口增長2.2個百分點,“宅經濟”商品拉動出口增長1.1個百分點。

與進出口相較,投資的回暖速度則略緩於市場的預期,10月固定資產增速為3.22,1-10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1.8%,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0.7%,但鐵路運輸業、道路運輸業投資增速已經出現回落跡象。工業投資則尚未由負轉正,同比下降2.2%,降幅比1—9月份收窄1.1個百分點。

一位地方交通部門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儘管今年財政做了一些努力,但是受到多種限制,財政以三保為首要目標,因此基建並不是最優先的日程之中。

消費對經濟的拉動力也遠未恢復。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34.7%,遠低於2019年全年的57.8%。

依託於出口暖冬是否堅實?另一位義烏商貿企業主的態度更為謹慎,他認為目前的訂單回升不會持續太久,他接觸的一些工廠已經做好了提前放假的心理準備。

價格與貨幣

“經濟持續復甦,但應警惕通脹抬頭風險”,管清友對經濟觀察報表示。

在PMI恢復新高的同時,價格指數的跳升也引起關注。趙慶河認為11月PMI的特點之一在於價格指數升幅較大。隨著近期大宗商品價格普遍上漲,以及企業生產、採購活動加快,本月製造業原材料採購價格和產品銷售價格均有明顯上升。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為 62.6%和56.5%,分別高於上月3.8和3.3個百分點,均為年內高點。

從行業情況看,受下游行業需求拉動,上游產品價格上漲幅度更為明顯。本月石油加工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等行業兩個價格指數均位於60%以上高位景氣區間。

10月的PPI指數環比有9月的微漲轉為持平,管清友分析,由於下游需求大增帶動中上游回暖,補庫存力度加大,價格指數出現跳升,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產成品出廠價格指數都回升了3個百分點以上,螺紋鋼更是創下三年新高,PPI年底轉正的可能性較大。

CPI則保持了較為穩定的態勢,10月CPI環比下降0.3%,從同比看,CPI上漲0.5%,漲幅比上月回落1.2個百分點。同比漲幅回落較多,主要是受去年同期對比基數較高、翹尾因素減少以及豬肉價格由升轉降的影響。

從CPI指數來看,似乎目前離通脹跡象出現尚有不少距離,但11月27日中國金融學會會長、央行原行長周小川發表了論文《拓展通貨膨脹的概念與度量》提出,應該拓展通脹的概念和度量方式,納入諸如資產價格等更多維度,以防止長週期的比較失真,文章中舉的一個例子是房價。

11月26日,央行發佈了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報告中認為中國經濟增長好於預期,供需關係逐步改善,市場活力動力增強,相較於上一季度的報告,諸如“把好貨幣供應總閘門”等描述方式重新出現。

市場據此判斷從年中向穩健中性的回擺已基本就位,貨幣政策將會邊際性的收緊,一個跡象是10月M2增速已經環比下降0.4%。

盛松成在文章中表示當前我國面臨的主要任務是恢復和穩定經濟增長,同時防範金融風險,所以不宜收緊貨幣政策。

盛松成認為目前財政政策潛力有限,收緊貨幣政策不利於防範化解銀行信貸風險,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2.84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987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96%,較上季末微升0.02個百分點;同時伴隨收緊的利率走闊的過程中,民營企業受到的衝擊更大。

基於此,邊際收緊的趨勢是否將會進一步延續?“仔細想想,靈活適度四個字的含義”,一位金融監管層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表示。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經濟觀察報,訪問yuanben.io查詢【45HLBJAO】獲取授權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