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萬億資金背後的“焦慮感”,要如何平緩?

隨著中國境內資本市場容量不斷地擴充,高淨值人群的定義也跟隨金融業的急速前行而在不斷更新。2019年6月5日,招商銀行與貝恩諮詢發佈的《2019中國私人財富報告》中的數據顯示:

中國境內可投資資產在1000萬人民幣以上的高淨值人群數量達197萬人,這部分人群所能運作的可投資產總額高達61萬億。

在這裡小浦想列舉一個數據作為比對:截至2019年5月末,我國私募基金管理規模達13.31萬億,約為國內高淨值人群可運作財富的四分之一,足見高淨值人群所能調控的資金力量有多麼雄厚磅礴。

相較於上世紀對實業的依託,近十年來高淨值人群財富積累主要靠的是成熟高效的資本運作,他們是資本市場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更是我國金融行業蓬勃發展的受益者。但自進入2019年以來,我國資本市場風雲變幻、震盪劇烈,就以最近的行情來舉例:美聯儲降息不如預期,科創板開板後帶來分流效應、六月份重要經濟數據逐一公佈,讓A股市場再次迎來大跌。這種不穩定、難預測的表現讓借道其間的眾多投資者忐忑有之、惶恐有之,高淨值人群所受的困擾更甚。那麼如何進行資產配置來儘可能的保證資產籃子不被風浪打翻、在掘金的征途上漸行漸穩是每個高淨值人士都渴望解決的問題!

61萬億資金背後的“焦慮感”,要如何平緩?

思在行前,用“大道至簡”的

投資原則降低“焦慮感”!

對於很多高淨值人士而言,調配鉅額的資金來進行資產配置是一件複雜的事情,如何在震盪難安的資本市場中奪得先機佔領高地顯得尤為困難。普通投資者面臨的困惑也許他們都有,同時更多了一個因為可支配資金體量過大而導致的“尾大不掉”的難題。現在市面上充斥著太多投資法則,技術分析、基礎性分析、戰略規劃,甚至從心理學出發來指導資產籃子如何搭配,誠然,其中會有一些優秀的策略能普惠受眾,但顯然這種魚龍混雜的“策略販賣”給投資者們帶了更多的困擾。

在這裡,我想為大家插播一則小故事:海爾集團的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曾經在一次會議上向與會者提出問題:“如何讓一塊石頭在水面上飄起來”,五花八門的回答中有一個答案脫穎而出,一位與會者答道:“速度”。這也是張瑞敏最認可的答案,他引用了《孫子兵法》 “激水之疾,至於飄石者,勢也”來做註解。對速度以及高效地追求,是海爾集團發展的唯一鐵則,這種“大道至簡”的理念促使整個海爾圍繞著“高效”的核心鐵則飛速推進,成就了現在的行業鉅艦。

企業的發展要目標堅定道路清晰,個人投資者也是如此,在積累財富的過程中要儘量簡化一切複雜程序,用最簡單的法則指引每一步的行動。要知道,不停調轉航向的船永遠無法抵達目的地。

作為普通投資者的我們,在制定投資策略、執行資產配置方案時最重要的是“避免複雜的安排”,遵循這項原則投資者應做到以下幾點:

摒棄深奧複雜的投資理論、去蕪存菁、理清思路,實現對超額收益的絕對追逐;

集中精力深掘有效信息,判斷並掌握其間的價值,有助於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


就連沃倫·巴菲特的黃金搭檔、美國投資巨鱷查理·芒格也持有相同的觀點:在決策和投資的過程中專注尋找易者,避免難者,並且努力去除一切旁枝末節,有利於投資者做出更好的決策。

61萬億資金背後的“焦慮感”,要如何平緩?

高淨值人士在組織資產配置時

應掌握怎樣的核心邏輯?

在確立原則之後,小編再與大家談一下邏輯:

1.正確面對風險的存在

並盡力追求風險分散

投資者需要謹記在心的是,收益與風險永遠是成對出現,而最能影響投資目的和收益實現的便是風險的種類及程度。“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並非是一句口號,客觀地接受風險的存在能幫助投資者更加謹慎地進行資產配置,綜合考慮各類風險並提早應對。

2.資本市場好似時尚圈:

風格在不停輪動,做好資產分類

時尚是一種輪迴,幾十年前流行的風格可能在近期又成為先鋒,資本市場也如此,其風格在不停地輪動變幻之中。在資本市場運作的過程中,市場風格隨著時間的延伸而呈現出某種規律性的變幻。這就是所謂的——市場輪動效應,比如投資者們最熟悉的A股市場各行業板塊有時呈現“百花齊放”的普漲態勢,但更多時候漲跌並不同步,“此消彼長”十分常見,活躍在資本市場上的各類別資產更是如此。要求作為普通投資者的我們掌握市場輪動的規律有些強人所難,但投資者們可以通過擴大“資產配置籃子”的容量,豐富投資標的類別,起到“全面撒網、重點捕捉”的效果,這樣更容易分散風險、緩平震盪並緊抓市場機遇。

61萬億資金背後的“焦慮感”,要如何平緩?

掌握邏輯後,高淨值人士

在資產配置時應如何具體操作呢?

從原則到邏輯,最後要落地到具體操作上,對於高淨值人士的資產配置而言,小浦建議從兩方面入手進行搭配:

1.在進行“資產籃子”的創建時

儘量選擇相關性低的資產類別進行組合

“資產籃子”裡如果全部配置相同或類似類別的資產,那麼其分散市場風向緩平波動的功效將大大減弱。投資者們應該選擇配置相關性較低的不同資產,這樣會在很大的程度上防範“同時驟跌”的情況出現,有利於波動率的降低。

我以我國2018年的證券市場為例,眾所周知2018年國內A股市場“熊得厲害”,整個大盤震盪下行,年跌幅達到了-24.59%,但在股市“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時候,債市卻悄然提速,迎來了一波穩中有序的攀升。作為投資者而言,如果只投資了債市那肯定贏得了大豐收;但如果只聚焦股市的話,也許本金都受到了大幅侵蝕。在無法準確判斷市場走向時,同時搭配兩種資產無疑是最為穩妥的選擇:因為這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風險帶來損失的概率。

2.投資標的儘可能覆蓋全球

捕捉更廣袤的市場機會

海外資產配置對於高淨值投資者而言早已不是新鮮事,近期國內市場的震盪頻繁更加凸顯了跨地區、跨國別投資的重要性。投資者的投資標的應儘可能的覆蓋全球,在更廣袤的市場中尋求機會。

關於具體操作,小編建議投資者們一部分資產可以配置以固定收益為主的債券類產品:如國債、美元債、可轉債,實現一部分穩定的收益;另一部分資產可以搭配一些收益高但風險也相對較高的產品,如股票、私募股權基金、QDII基金等。此外,東南亞房地產正進入黃金髮展的十年,當地房市也值得投資者們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