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農民來說,最重要的是把對的事情做對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指出:“推動城鄉協調發展,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健全農村基礎設施投入長效機制,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作為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大工程,合村並居,開始了不同程度的實踐和積極地探索。然而試點中,卻有人把這項工程稱之為“新圈地運動”、“被上樓運動”,強烈抵制這項工程。

這項工程,一度被農民期盼,按照初衷,這是一項惠及農民的大好事。收入可以增加,養老有人管了,孩子上學的環境好了,生活條件也有了極大的改善,這是好事啊。可是現在,農民怕了。


對於農民來說,最重要的是把對的事情做對

在合村並居推行的過程中,確實出現了很多問題。

一是工作任務化,強行推進、強制拆除。一項惠民工程,被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硬生生的弄成了害民工程。項目事前的社會風險分析,被政府行政指令強行代替,加上工作的任務化、簡單化、粗暴化,工作中的溝通缺失,為民思想的移位,必然出現毀民事件。

二是一刀切的推行方式,枉顧地域差別,犯了主觀意識錯誤。即使在一縣或一鄉之地,村與村之間,人口密度、地理位置、資源條件、歷史文化沉澱的差異是巨大的,有些村莊即將自然消亡,有些村莊還在擴張,而有些村莊,卻需要政府作為文化遺產進行傳承和保護,不顧這些差異,一刀切的搞法,不僅僅損害了農民的利益,甚至還損害了民族文化傳承。

三是合村並居後續保障缺失,生活無法保障的問題突出。合村並居後,物業費、水電費、煤氣、出行等等,都需要花錢了,這些開支,對農民來說,以前是基本沒有的,現在像城市一樣生活,農民收入低的矛盾就凸顯出來了。而這,並沒有看到有相關的解決措施。

這些問題,不可以解決嗎?其實,只要把惠民放在首位,這些問題,有太多的辦法可以解決,這些問題,都不會出現。

多一些基層研究,少一些主觀臆斷;多一些耐心細心,少一些簡單粗暴;多一些利益傾斜,少一些無視與刻薄,合村並居這事,是可以搞好的。


對於農民來說,最重要的是把對的事情做對

從本質上來講,合村並居,是在為農村土地集約化、規模化生產打基礎,也是在為解決農村年輕人口去農村化問題、老年人口退休制度問題、空心村與人均可利用土地越來越少的矛盾問題提供解決的條件和思路,更為解決城市擴容吸納農村人口入城創造條件。

農業的集約化、規模化生產,在農村一畝三分地養活不了農村人而導致棄耕的現實情況下,幾乎是可以預見的唯一出路。集約化、規模化生產對於糧食安全的保障作用無疑是巨大的,而集約化、規模化生產的前提就是土地的流轉集中,從這點來說,合村並居,是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礎。

農村年輕人去農村化日益嚴重,現在的務農主體年紀都是50、60甚至70歲的老人,老人越來越老,地種不動了,卻沒人來接班,怎麼辦?解決的方法,還是土地流轉。

為國家默默貢獻了一輩子的農民,同樣有資格享受國家發展的紅利。農民退休制度的建立,只有在農業實現工業化生產的前提下,才有真正實現的可能,這依然離不開土地流轉。

合村並居,是實現土地流轉的基礎,才能實現讓不想種的退出,想種的進來。


對於農民來說,最重要的是把對的事情做對

山東的試點,出現目前老百姓、專家紛紛抵制甚至喊停的局面,實在不應該。

好在這還是試點,農村改革,改了這麼多年,一直都是摸著石頭過河,途中出現了問題不可怕,只要面對這些問題,吸取經驗教訓,總還是能走出好路來的。

合村並居,要搞,出現問題就解決問題,不能停,更不能後退,因為,這是未來農村的希望所在。

對於農民來說,最重要的是把對的事情做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