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開始一件事,才不會半途而廢?

有些人,好像做什麼都能成功。

微信之父李小龍,經過7年的刻意練習問鼎高爾夫球比賽冠軍。

國民偶像謝霆鋒,不僅在音樂與影視上有不凡成就,還是青年企業家,在商界也頗具影響力。

近些年來,火的一塌糊塗的斜槓青年彷彿比比皆是。

再反觀一下自己,好像一輩子做好一件事,都已經寸步難行

都說萬事開頭難,很多人甚至還沒開始,就已經放棄了,堅持到底的更是屈指可數。

所以微博網友這句評論很戳心:

多數人選擇了最擁擠的一條路,而通往成功的路上其實並不擁擠,但那條路上卻沒有你。

為什麼經常會半途而廢呢,主要有以下四點原因。

一、開始前的過度準備:總希望可以準備再充足一點,結果一拖再拖,最後不了了之。

二、開始後的脫實向虛:終於邁出了第一步,但不聚焦解決當下問題,反而太關注未來。

三、發展期的思維固化:好不容易度過了起步期,卻因為無法根據階段變化及時調整思維模式,水土不服死在了發展期。

四、持久戰的後續乏力:精力管理不足,缺乏足夠的心理能量和精神動力,難以支撐我們走過萬水千山。

但如何快速開始,後面又該如何守住節奏,才能保證自己持久的做好一件事呢?

具備最小可行性行動的時候,快速切入。

如何開始一件事,才不會半途而廢?

在工作中,我們總是希望自己完全準備好了,才去做一些挑戰性工作,反而錯過了晉升機會。

企圖找到更好的方式切入,因此陷入了糾結和拖延,得不償失。

時間一長,反而消磨了最開始的興趣和鬥志,錯過了將興趣轉化為能力的最佳時機。

那些還沒開始就打了敗仗的人,要麼是因為完美主義,要麼是因為怕困難。

困難不會自己消失,誰不是一邊怕一邊做一邊成長呢。

《精益創業》一書中提到過一個概念:最小可行性產品。

即先形成產品的1.0版本,然後不停迭代形成更完善的產品,企業就可以快速前進。

同理,當你想要做好一件事,只要具備最小可行性行動時,你就可以快速切入了。

比如你想開始理財,並不是等到自己有了一大筆錢才開始,也不用等到自己掌握了所有概念才開始。

而是具備初步知識,只要達到理財產品起購標準就可以開始嘗試。

同樣的,寫一篇文章,也不用等到所有思路都想明白了才準備寫。

而是有了一個想法,就可以開始動筆。因為很多想法和靈感,是在寫作過程中產生的。

所以,平時注重總結可以開始一件事情的最小可行單元,就能快速開啟第一步。

一旦開始了,就要以解決當下的阻礙為重點。

如何開始一件事,才不會半途而廢?

剛開始一件事的時候,我們往往信心百倍,無限遐想。

開始時想的越美好,行動後就越容易出現心理落差。遇到阻礙,就更容易放棄。

TED中曾提到:定義是什麼阻礙了你,是什麼讓你感覺到恐懼,可以打破半途而廢的循環。

比如,想要學習英語口語,但害怕自己講得太爛被笑話,所以練習過程受阻。

針對這個阻礙,你可以考慮找到一個樂於鼓勵的口語老師,或者找到一個榜樣,借鑑榜樣的類似經歷來突破心理障礙。

當你認真想要解決一個問題,就一定會找到至少三種以上的解決方案。

再長遠的戰略,都要以當下破局為起點。

尤其是針對更加長期的事情,應用場景要設置在當下,去找到短期就能開始行動的事情。

比如,你希望十年內出一本書,那當下是否可以從寫好一篇文章開始呢。

迅速適配思維模式, 合理調整期待。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不一定就是真理。

我們做一件事情的投入產出並不是線型變化的,而是隨著階段不同呈現如下的規律:

如何開始一件事,才不會半途而廢?

都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

在起步期,是0到1的快速發展時期,什麼問題都會因為快速進步而掩蓋。

當到了發展期,進步變緩,很難再體會到健步如飛的感覺,儘管你還在十分努力,但很難感覺到成長了,這時候就很容易放棄。

越往後,投入後的產出可能就越不明顯,資源和努力成倍投入,風險也成倍加大。

以學習游泳為例,我們從學會漂浮,到可以遊動幾米,掌握幾個步驟幾小時就能實現,帶來的成就感是巨大的。

但到了要真正學會長距離的游泳,學會換氣,可能花費十倍時間,進步還是緩慢的。

這時候,沒有太多的正面結果反饋,訓練開始變得枯燥,所以就很難再堅持。

所以,一旦我們到了全新的發展階段,就要試著調整心理模式,合理期待。

正如馬雲所說:“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會很美好,但絕大多數人死在明天晚上,見不到後天的太陽。”

可再生心理能量,是持久戰的制勝王牌。

如何開始一件事,才不會半途而廢?

我們必須承認,支撐我們走遠路的,很多時候是感性的力量。

單獨依賴理性,我們可以百米衝刺,但很難一騎千里。

我們可以通過賦予一件事更多的意義,來獲得持續動力。

就像母嬰電商蜜芽的創始人劉楠,創業的初衷是因為對孩子的愛,基於母愛的原始動力,會讓她走得更為長久。

文案天后李欣頻老師,不管是20歲,還是40歲,她新鮮的頭腦和源源不斷的創意都讓人歎為觀止。

她常說:創意不僅是工作,而是一種人生態度。

強大的心理能量,讓她的創意之路永不疲憊。

當你想要學習某項樂器,不應該糾結該選小提琴還是鋼琴,因為如果你根本沒法感受到音樂的美妙,學哪種樂器都不會長久。

羅伯特波西格說過:“即使你的工廠被拆除了,只要它的精神還在,你就能很快重新建立起另一家。”

所以,某件事最終宣告破產,首先是因為個人的精神破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