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跟你對著幹?用好“禁果效應”會有你想象不到的效果

3歲的浩浩一直跟媽媽對著幹,每次媽媽不讓去碰、去摸的東西,他都要去碰一下才甘心。有一次,媽媽在廚房裡做菜,讓他別去弄抽屜,等會會夾到手,沒過一分鐘就聽見浩浩的哭喊聲,媽媽趕快跑到浩浩面前,浩浩舉著手哭著告訴媽媽說:“好痛。”浩浩媽媽生氣的說:“我都說了你別弄抽屜,這下好了吧?夾到手了!”我相信這樣的場景在生活中真的太常見了。

“別碰,這裡好髒,等會手又往嘴裡塞了。”“別弄,這裡很危險。”“別去

那裡

,等會會摔跤。”孩子總是跟你對著幹?用好“禁果效應”會有你想象不到的效果

即使這樣的話對孩子說無數遍,孩子最後還是照犯無誤。除非你真的大發雷霆,孩子或許會暫時收手,但是事後孩子還是會想嘗試。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把父母的話當耳邊風,真的讓人頭疼。其實,這是一種“禁果效應心理”。

什麼是禁果效應?

禁果效應就是指因被禁而更想得到某樣東西的心理,用通俗的話說就是:越不被允許,就越是想要嘗試。

而剛才所說的浩浩為什麼媽媽提醒了他別去弄抽屜,會夾到手,浩浩還是去弄了?因為媽媽越不讓做的事,就越勾起孩子的好奇心和叛逆心理,希望去嘗試並得到。這就是為什麼父母即使反覆不讓孩子做某事,孩子偏要做的原因。

孩子總是跟你對著幹?用好“禁果效應”會有你想象不到的效果

我們生活中常說的“吊胃口”“賣關子”“設懸念”,電視劇的預告片就是利用了對方的期待心理,增強了召喚感。這種“期待—召喚”結構就是禁果效應存在的心理基礎。

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禁果效應”呢?

1.孩子的叛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人們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採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用通俗的話就是“唱反調”。

在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2》中,楊威在教育楊陽洋時,楊陽洋就對爸爸楊威有叛反心理。楊陽洋把門上提示脫鞋的紙氣憤的撕掉了,被楊威知道後,楊威耐心的跟楊陽洋溝通,可楊陽洋還表示:“不,我不想貼,我不想脫鞋。”楊陽洋就是在跟爸爸楊威“唱反調”。

孩子總是跟你對著幹?用好“禁果效應”會有你想象不到的效果

其實生活當中這樣的事例比比皆是,我們在認真、耐心的跟孩子溝通,孩子卻處處跟我們作對,孩子的這種叛反心理也會引起“禁果效應”的發生。

2.孩子的好奇心理

愛因斯坦說:我沒有別的天賦,我只不過有強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學習的內在動力,而孩子天生就對所有事物都有好奇心,正是因為好奇心促使他們不斷去摸索、探究。

說起好奇心就讓我想起了《西遊記》中的一個場景,孫悟空、沙和尚和豬八戒偷人參果的情景。師徒四人來到了道家仙人家住,仙人只送了唐僧一個人人參果,仙人並給師徒四人講述了人參果的稀奇珍貴和神奇效果的特點,還表示人參果並非普通人能享用的,徒弟三人聽了直流口水。

孩子總是跟你對著幹?用好“禁果效應”會有你想象不到的效果

因為仙人只給了唐僧一人,還告訴了他們人參果的神奇之處,絕非普通人享用,所以徒弟三人對人參果就特別的好奇,特別想得到,於是徒弟三人晚上就開始計劃偷人參果。

心理學研究表明:無法知曉的“神秘”的事物,比能接觸到的事物對人們有更大的誘惑力,更能促使和強化人們渴望接近和了解的慾望。可見,好奇心理也是引起“禁果效應”的原因之一。

3.父母跟孩子說否定句,孩子會忽略否定的字眼。

正在看文章的你,請你不要想著一頭粉紅色大象,不要想著一頭粉紅色大象!我讓你不要想,但事實上你在想,並且你的大腦上浮現出了粉紅色大象的畫面。對孩子來說也是如此,年齡越小的孩子,由於他們的心智發育不成熟,否定提醒對孩子來說就是肯定指令,他們會自動忽略否定的字眼,或者說他們不知道否定的字眼所包含的實際意義。

孩子總是跟你對著幹?用好“禁果效應”會有你想象不到的效果

而對於大一點的孩子來說,雖然他們能夠聽懂否定的意義,但是父母的否定字眼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不認可,是指責和批評。字裡行間帶來的否定會讓孩子天生有種抗拒情愫,也會讓孩子情緒低落,甚至引致孩子更多的叛逆,他們會故意跟你作對,有“你讓我不要做”的想法。

有時候,最傷害孩子的就是父母有意無意的否定,孩子為了反抗就會引發“禁果效應”。

“禁果效應”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它是一種叛反心理,也是一種好奇心理;即有消極的作用,也有積極的作用。用在好的方面,“禁果效應”是能起積極的作用,用到不好的方面,它也會產生推波助瀾的影響。

孩子總是跟你對著幹?用好“禁果效應”會有你想象不到的效果

但只要能巧妙、恰當地利用“禁果效應”,就能在處理一些事情時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我們該如何巧妙的利用“禁果效應”達到教育效果呢?

01.要善於把孩子不喜歡而又有價值的事情當“禁果”。

宋朝文學家蘇軾在教育孩子方面也非常有方法,在孩子不愛看書這個點上,蘇軾也運用了“禁果效應”。每天孩子在玩的時候,蘇軾就故意看書,當孩子走到他身邊想看爸爸在看什麼時,蘇軾就趕快把書藏起來。有一天,蘇軾外出,孩子就在家偷偷的看爸爸的書,慢慢地孩子就愛上了看書。

孩子總是跟你對著幹?用好“禁果效應”會有你想象不到的效果

記得,我家老大因為看了一段時間書後,對書有點厭倦,有時候比較貪玩,剛好老二比較小,容易引導。有一次,我把2歲的老二抱在身邊跟她一起看書,我給老二講的津津有味的時,老大也趕快跑過來看,這時我趕快把書藏起來。老大看我把書藏起來,就更想看我到底在跟妹妹看什麼書,爭著說:“我也要看,我也想看。”慢慢地孩子又開始對書感興趣了。

你越不讓孩子看書,孩子就越想看書,所以只要我們好好利用“禁果效應”,把孩子不喜歡但又非常有價值的事當“禁果”,可以讓教育孩子事半功倍。

02.強化孩子的優點,弱化孩子的缺點,不讓壞“禁果”擴大。

通過剛才的介紹我們已經瞭解到“禁果效應”的特點:我們越不讓孩子做的事,孩子偏要做。那我們可以弱化孩子的缺點,如何弱化孩子的缺點呢?

孩子總是跟你對著幹?用好“禁果效應”會有你想象不到的效果

比如,上次我去朋友家玩,朋友的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因搶玩具直接爆粗口罵人,朋友聽了氣洶洶的說:“不要說髒話”,孩子繼續挑戰媽媽的權威,連說了好幾句,朋友只好跑過去打嘴巴,“戰爭”就這樣上場了。

不如換種方式,這樣做:孩子因搶玩具罵人,朋友可以這樣說:“這種行為顯得很不文明”,說完即可,你可以離開,或者自己該幹嘛幹嘛去,不要去關注孩子,你會發現,孩子自己說上兩句就不會說了。

就像應採兒所說的:“我從不會因為孩子用打滾這種方式來達到目的時去安慰孩子,去順從孩子,我就等他一個人哭完,鬧完,因為一個人在哭鬧時沒有觀眾了,誰還哭鬧啊!”的確,當孩子犯錯時,我們應該“冷處理”,這樣是在弱化孩子的不良行為,慢慢的孩子的這種行為就會消失。

孩子總是跟你對著幹?用好“禁果效應”會有你想象不到的效果

既然要弱化孩子的缺點,那麼就要強化孩子的優點。美國成功教育學家拿破崙·希爾曾經說過:“每個孩子都有許多優點,而父母恰恰相反,他們總是盯著孩子的缺點,認為,管好孩子的缺點,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其實,這樣做就像蹩腳的工匠,是不可能造出完美瓷器的。”所以我們既要看到孩子的缺點,幫助孩子弱化,又要看到孩子的優點,幫助孩子強化優點。

在孩子的作業及時完成時,你可以強化他的這個優點,可以說:“看來今天上課非常認真,家庭作業做的如此快,一定把知識點都掌握了,表現非常好。”強化和弱化一定要同時使用,這樣才能喚醒孩子的自省能力,達到自律的效果,孩子長期發展下去一定會越來越優秀。

孩子總是跟你對著幹?用好“禁果效應”會有你想象不到的效果

03.巧用“禁果效應”,可以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心理學家做過這樣這個實驗:把茶杯倒扣在茶盤裡,孩子對他們毫無興趣。但是如果在倒扣茶杯的過程中對孩子說:“不要亂動杯子”,孩子的好奇心就會被激發,忍不住要打開杯子看一看。如果杯子下面竟然放有水果或者糖塊,那麼孩子的興趣更會大增,會把每個杯子都翻來仔細觀察一番。

這個實驗就是告訴我們:巧用“禁果效應”,就可以提高孩子的積極性。

我有一個親戚的孩子一直在學畫畫,堅持兩年了,突然有一天孩子跟媽媽說:“媽媽,我不想學畫畫了。”一般的父母都會教育孩子說:“都堅持那麼久了,現在放棄,面前兩年的錢、精力、時間都白費了。”開始責怪孩子三分鐘熱度,不懂事,沒決心等。

孩子總是跟你對著幹?用好“禁果效應”會有你想象不到的效果

但如果你瞭解“禁果效應”,並能夠巧用“禁果效應”教育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了。我們應該這樣做:不要說教,只是跟孩子心平氣和的說:“你要是真的不喜歡了,那就別去上課了。”一聽見著,孩子就會覺得非常奇怪。

接下的日子裡,你可以帶孩子去參加一些畫展,去觀摩一些大師級別的畫畫課,還要特別告訴孩子不能畫畫。在這期間,我相信孩子就會偷偷地的畫畫,孩子對畫畫會有更濃烈的興趣。

孩子總是跟你對著幹?用好“禁果效應”會有你想象不到的效果

俄羅斯諺語說過:“禁果格外甜”,中國也有一句古詩曰“抽刀斷水水更流。” 孩子的好奇心強,在叛逆期孩子也會有逆反心理,這時容易出現“禁果效應”。我們應該巧用“禁果效應”,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讓孩子不喜歡但又有價值的事做“禁果”,讓科學民主的溝通架起代際之間的心靈之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