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外賣,會是救活實體書店的妙藥麼?

圖書外賣,會是救活實體書店的妙藥麼?

“書店外賣”究竟是一時救急還是大勢所趨?

“您好,您的外賣到了,是圖書。”

不到半小時,家住上海的王先生就收到了自己的外賣通知,與以前不同的是,這次外賣點的不是吃的,外賣小哥送來的是自己剛剛下單買的書。

萬物皆可外賣這句話正得到驗證。為了走出困境,實體書店正在謀求發展轉型,嘗試線下與線上業務融合發展,也開始了外賣之路。

從此,你的外賣不止是美食,還有可能是精神食糧。

“書店外賣”來了

今年受疫情影響,全區各地實體書店受到一定衝擊……為了自救,很多實體書店開通了外賣配送,實行圖書消毒、打包、送書上門一站式服務。

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當天,上海新華傳媒正式宣佈旗下30家新華書店入駐餓了麼,用戶在餓了麼“新華書店”或者“上海書城”,就會顯示離消費者最近的門店,用戶可像點餐一樣在餓了麼下單,最快半小時就能拿到書。

據餓了麼方面介紹,今年以來,北京、濟南、瀋陽、合肥在內的超100個城市的書店入駐餓了麼,言幾又、三聯書店、大隱書局、中版書房等圖書品類商家也已上線。

圖書外賣,會是救活實體書店的妙藥麼?

圖片來源:餓了麼截圖

此前,美團外賣也宣佈和北京市達成“實體書店+美團平臺計劃”協議,72家北京市實體書店入駐美團,讓用戶足不出戶即可買書。

據餓了麼數據顯示,上海的圖書外賣訂單最多,並且,非教輔類圖書訂單量也排名第一,從用戶畫像來看,女性用戶佔了超過7成,90後用戶下單用餓了麼買書最多,佔比超過28%。

最暢銷的書籍是:《後真相時代》《為什麼研究中國建築》《西遊記》《安徒生童話》《霍亂時期的愛情》。

這些數據,給了實體書店很大的信心。

單向街眾籌求助,許知遠合作薇婭,淘寶直播發起“保衛獨立書店”……疫情期間,書店紛紛尋求自救,外賣只是手段之一。

“疫”下尷尬的實體書店

實體書店與外賣平臺看似八竿子打不著,最後卻神奇地走在一起。究其原因,在於實體書店想自救的決心實在太強。

從大環境來看,實體書店一直都危機四伏。缺乏運營層面的創新,加上電商的衝擊等,讓實體書店不堪重負。不過只要能勉強生存下去,部分實體書店都還在咬牙苦撐。但此次疫情的出現,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全國中小書店聯盟“書萌”在今年2月對1021家書店的調查顯示,春節期間90.7%的書店選擇停業,超過99%的書店沒有正常收入。在疫情影響下,實體書店加快了倒閉速度。

就在2月25日,營業4年的浙江海鹽烏托邦書店發佈通告,將在5月1日前後結業。而在2月24日,單向空間在微信公號發出求助信——《走出孤島 保衛書店丨堅持了15年的單向求眾籌續命》。在這封求助信中,提到疫情帶來的艱難處境——多數門店關閉、陷入絕境。甚至在復工之後,實體書店的人氣也始終上不去。

圖書外賣,會是救活實體書店的妙藥麼?

圖片來源:單向空間公眾號截圖

疫情的出現,真正讓實體書店不斷進行反思,為了生存下去,實體書店正在謀劃更多經營思路。

與外賣平臺合作並不再固守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或許能夠迎來新機遇,並挖掘更多可能性。

雖然這種應對方式是被迫的,但也是風暴下的一個新選擇。

只為救急?

很難想象,圖書會成為外賣平臺上的一款商品,外賣小哥配送的不僅是填飽肚子的餐食,如今還多了精神食糧。

但是,書店上線外賣平臺,聽起來似乎有點“不靠譜”:書店SKU動輒過萬,如何與外賣平臺結合,這遠非一家餐廳上架幾十個菜品那麼簡單。

以新華書店為例,超過幾十萬種圖書、音像製品,如何選出合適的品類用來“送外賣”?如何抹平價格差異?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直以來,電商平臺能夠給予圖書銷售較低的折扣,而實體書店很難做到這樣的折扣,這還與當年實體書店集體擁抱電商並不一樣,圖書作為一種標準化的產品,天然具備做電商的優勢,亞馬遜、噹噹網都是從圖書起步做起了電商。

圖書外賣,會是救活實體書店的妙藥麼?

事實上,書店有著同樣的顧慮,但外賣平臺到底能夠為一家書店帶來怎樣的銷售轉化,目前還沒有結果。

但擺在面前的事實是,疫情期間,人們在外賣平臺搜索“圖書”的頻率變高,據餓了麼數據顯示,圖書搜索指數增加了約800%。這背後的原因是,不斷延後的開學時間,讓不少家長陷入了焦慮,他們為了給孩子買教輔書、課外書想盡了辦法,而疫情最為嚴重的時候,電商平臺的物流已經很難滿足普通的購物。

“疫情來了,需求放在那裡,如果疫情過去,潮水也會褪去,但是潮水的方向不會改變。我們有這種能力,在上海覆蓋了86家門店,這恰恰是服務讀者的一種方式。”上海新華傳媒雲端業務負責人張元侃這樣說道。

書店之殤

其實,圖書行業的“一小時”送達早有先例。

就在京東剛剛殺入圖書市場的2010年,針對噹噹、亞馬遜配送速度的“軟肋”,快書包試圖通過“一小時配送”分得一杯羹。

然而,在燒光1000多萬融資依然無法填上“無底洞”之後,聲稱要做“中國線上711”的快書包最終還是不得不尋求打包出售。

截止目前,對於圖書外賣這一“新興事物”,絕大多數門店的態度也依然是觀望。

面對所謂的“風口”,書店老闆們似乎也都明白,決定著未來的,依然是疫情過後的線下數據。

這也正是書店產業“無可救藥”的原因之一。

圖書外賣,會是救活實體書店的妙藥麼?

因為相較於疫情帶來的短暫衝擊,整體閱讀環境和習慣的變化,才是書店沒落的根源所在。

根據2019年人民網發佈的第十六次全民閱讀調查顯示,超過半數成年人傾向於數字化閱讀方式,傾向於紙質閱讀的讀者比例下降。而利潤微薄、房租高昂、網上低價折扣衝擊等又時時刻刻威脅著實體書店。

與此同時,想象中的“報復性消費”也遲遲沒有出現,4月10日,出版行業大數據平臺中金易雲發佈的《2020年一季度圖書市場數據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圖書市場總量為36.5億元,同比下降29.16%;線下零售同比下降53.71%。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過去的2019年,實體書店銷售比2018年整體增長5.85%。

因為感情因素,人們總是想盡辦法試圖拯救書店產業,但結果都不盡如人意,那些真正活下來並發展壯大的書店,營收列表中的數字明明白白標註出了“咖啡”、“奶茶”、甚至“擼貓”的貢獻。

書店的處境艱難一直存在,疫情的爆發更像是一個催化劑,讓書店從中間懸空直接跌落到地下。

而對於書店來說,在疫情過後如何活下來,才是當前最應該思考的問題。

綜合自:電商在線、科技日報、財經無忌

作者:乒乓一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