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當前,美國卻給一線護士降薪,最高40%,這是什麼邏輯?

新文化街男孩


美國知道這個病毒是治不了的,但不得不醫治,加上很多輕症都是居家,這些輕症會發展成重症或自己產生抗體。

其實美國的醫療系統已經崩潰,根本沒有這麼多醫護人員,也沒有這麼多床位,這個問題一直在迴避,美國這就是群體免疫的前兆。

所以在美國都要求復工,他們更願意相信這種是大流感,不相信也沒有辦法,他們也知道醫療系統根本無法同時醫冶這麼多人,加上後面還有源源不斷的,美國早已經控制檢測人數,天是不願意承認醫療系統崩潰事實。


銀河生還者


截止到4月22日,美國疫情累計確診病例849092人,死亡病例47681人。當你看到這驚人的數字時,再看美國卻給一線護士降薪(最高的竟然達40%)聯繫到一起時,你肯定會感覺到太不思議了,怎麼會這樣?難道在這個時候不應該給護士加薪才對嗎?但事實恰好相反,這是什麼邏輯呢?

美國的醫療機構設置和中國不一樣,我們不能用中式思維看待美國的醫療制度。

全美共有多少家醫院呢?據美國醫院協會(AHA)網站上的最新數字顯示是5534所。按理說醫院也不少了。但是千萬別用中式思維看美國的醫療機構設置喲,如果將這些醫院分類的話,需要按照服務範圍,經營屬性,所有權,所在地理位置等不同標準來歸類。美國的醫院可以分為急症、長期護理、城市、鄉村、公立、私立、營利性、非營利性、社區、非社區、集團、互聯網、獨立、教學、非教學等。 絕大多數醫院具有跨種類的多重性。

全美贏利性私立醫院得不到政府的扶助,由於是商業行為,在重大疫情面前,收治病人越多,賠的越多,不得已只好裁員,而護士就成了裁員的重點對象。

美國跟我國卻不一樣,美國的醫院以私立醫院為主,對於私立醫院來說,在純粹的商業行為中,都是以盈利為目的。而現在美國疫情爆發,大量的私人醫院因為疫情的衝擊,導致其他正常的病症無法正常就診,所以收入大減,很多醫院淨利潤損失50%以上。這些醫院不得不為了降低成本,而大量的裁員。當不得不保留一些護士時,只能用降薪來維持醫院的正常運作。就如題主所說的,有些護士被降薪最多達40%,這還不錯呢,至少護士工作還沒有丟呢。

美國疫情之所以每天都有那麼多的確診病倒增量,實際上暴露出的是醫護人員數量嚴重不足問題。

美國政府現在各州在應對這場疫情時,目前幾乎都是在獨立應戰,聯邦政府給提供的資助是有限的,這就導致不像中國一樣,全國一盤棋,關鍵時刻可以動員全國醫療資源和軍隊醫療人員進行調配。所以,在美國疫情日趨嚴重的情況下,科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更糟糕的是,這場疫情使得很多小醫院面臨倒閉風險,進一步加劇醫療資源緊張,醫院不得不動用裁員手段試圖不倒閉。

對比之下,中國的醫療制度就有明顯的優勢,我們的醫療體系也更加合理,所以在發生重大疫情時,才會在短時間內迅速控制住疫情,最大化減少疫情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寒石冷月


這算是一個頗具黑色幽默的段子吧,大疫當前時給醫護人員減薪在我們看來很不可思議,但在阿美莉卡那邊其實自有一套道理的。還是那句話,咱們不能以華夏的認知來衡量美國的事物,不然只能找到荒謬兩個字。

首先咱們得理解美國的醫院體系是和我們不同的,他們那邊也有公立醫院,但那些公立醫院技術力量一般,大多隻能提供基礎醫療服務,數量佔全美醫院的19%。跟我們有點相似的是那邊醫學院附屬醫院競爭力也強,只是數量不多。

另外就是佔總數28%的私立醫院(包括私人診所),這些醫院有大有小,醫療水平也參差不齊,規模小的可能就兩三個執業醫師合夥再招幾個護士就開張,玩得大的可能比醫學院附屬還牛,什麼先進玩意兒都有。

而基數最龐大的是非營利性醫院,佔全美醫院總數的53%,非營利性醫院聽起來滿好聽,但他們大多也是隸屬慈善團體或者宗教團體的,換句話說其實也算私立醫院。在美國非營利醫院有兩個好處,其一是免稅,其二是可以接受慈善捐贈,這裡面的貓膩我不說大家也清楚。

這種結構說白了就是那邊全面自由化、市場化的結果,很多人吐槽美利堅醫院又慢又貴其實不算準確,只要你肯花錢,又快又爽的醫療服務很容易,人傢俬立醫院也明告訴你就是要賺大錢的。相對而言我們這邊公立醫院的基數還在,協作性和集體性更強,面對大規模疫情這絕對是優勢。

因為各種醫院遍地,那邊的醫院為了保持競爭力,把細化做的很徹底,多數醫院並不熱衷建立大而全的體系,反而更喜歡小而精的專項服務。於是急診醫院、護理醫院、社區醫院、精神病醫院、心理診所等各種細碎醫療機構應運而生。

相應的,在美國護士這個職業也被劃分的很細,比如高級實踐護士中就有執業護士(NP)、專科護士(CNS)、麻醉護士(CRNA)、助產士(CNM)等諸多劃分,而這些劃分通常不太被允許跨界,雖然時薪可能高達30多美金,但就業範圍不寬。

為啥會降薪呢?

大致扯淡一番應醬家的醫療體系後,咱們就不難理解為啥大疫當前他們被降薪了,從醫院層面上說,疫情讓醫護人員的裝備成本爆炸了,防護服、口罩之類的必須品連連漲價,利潤被壓縮的很慘。

可能有人說既然是私立醫院,定價必然自主,直接漲價把成本轉嫁給病人不就完了?理論上可行,但實際上沒用,因為大疫當前很多人都選擇推遲非必要治療,他們不漲價都沒人去,何況漲價?

那麼直接去收治新冠病人總行了吧?答案還是不行!很多私立醫院專業設置過細,沒法處理病毒傳染病,收進來了可能連醫護人員都保不住。

就這樣,一件在我們看來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美國一些熱點地區的部分醫院被新冠病人塞爆掉,完全超出了應對極限。另一些私立醫院診所則門可羅雀,開一天賠一天,只能給醫護人員放假,甚至減薪。

當然,我們換個角度看,這也未嘗不是解決防疫醫護人員不足的辦法,那些不處理新冠患者的醫護大量失業,最終大概率流入能處理新冠患者的醫院,似乎可以變相解決點人手不足的問題。扯淡完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