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统治的危机,正义思潮的盛行:古希腊城邦制度在坎坷中确立

公元前七世纪到公元前八世纪,古希腊的城邦制度正式建立,逐步成为一个完善的国家。

但是,在此之前,古希腊也有过一段较长时间的贵族统治时期,后来随着平民阶层的不断斗争,“正义思潮”开始盛行,继而推动了一系列的立法活动,城邦制度才逐渐确立起来。

纵观古希腊城邦制度确立的历史背景:经济,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古希腊位于地中海东部,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由于地中海气候比较特别,属于冬雨型气候,这样的气候使得古希腊的土地十分贫瘠。

贵族统治的危机,正义思潮的盛行:古希腊城邦制度在坎坷中确立

因此,古希腊没有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活动,种植业也不发达。除此之外,古希腊境内大多是高山,将其分成了许多个小块平原。其中主要有北希腊、中希腊、南希腊这三个部分,它们彼此之间是隔绝的。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地形加上气候特点,使得古希腊缺少了发展种植业的自然条件。

独特的自然条件,不仅影响古希腊经济的发展,对其政治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地形的原因,古希腊被分裂成了若干个部落,彼此之间,交通不便,没有联系,因此,古希腊很难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各个部落,独立发展,形成了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国家(以一城市及其周围的村落组成,辖地百里,人口数万,如雅典、斯巴达)土地大多贫瘠,不适合种植业的发展,从而迫使这些国家的人们从事商业贸易。

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出现了铁器,大批量的铁器投入到生产劳作中,再加上原本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森林等),使得古希腊在采矿业、造船业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不仅如此,古希腊人还发明了冶金技术,生产工具和技术上的不断革新,促进了古希腊经济的繁荣昌盛。

除了工业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古希腊的种植业也有了很明显的改善,虽然他们独特的自然环境并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但是他们开垦了大片的土地用来种植谷类、橄榄、葡萄等耐旱性的作物;

贵族统治的危机,正义思潮的盛行:古希腊城邦制度在坎坷中确立

他们还克服重重阻碍,把这些作物运往欧洲,用来交换他们所需要的粮食。这样不断的商品交换,使得古希腊的经济得到了良性发展,各个城邦的人民都过着相对富庶的生活,在这一时期,古希腊的经济发展程度也是位于世界前列的。

在古希腊,大多数工艺品的生产都以家庭为单位。但到了公元前8至4世纪,这种模式逐渐改变。烘面包和编织,这些在中世纪后期十分重要的经济活动,在公元前6世纪之前,都只由妇女负责。随着商业愈来愈发达,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

像衣服、鞋帽、首饰、武器、用具等不可能完全由一个家庭制造出来,而这些东西的交换无不依托于城邦和市场。

当时的雅典已有二十几种手工业行业,不仅行业繁多,而且行业内部分工明细,例如在雅典的阿果拉或忒色圣庙附近,商铺分布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商家向普通人出售日常必需品或者手工业制品,商品市场一片繁荣。这一时期,还有一些精美,有特色的手工业制品销往各国,名震远洋。

贵族统治的危机,正义思潮的盛行:古希腊城邦制度在坎坷中确立

综上来看,工业、手工业、商业的共同发展带动了古希腊社会进步,为其政治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从而推动了古希腊城邦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所以,古希腊城邦制度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在多个历史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其确立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

贵族政制下社会分化严重,平民阶层的权利没有保障,危机四伏

古代希腊城邦在形成之初,政权并没有落在普通公民手里,还是由原氏族贵族所把持。部落民众大会则转变为城邦的公民大会,在形式上保留了对贵族会议的提议的表决权。这样的城邦政权组成形式被称为贵族政制。

所谓的贵族政制,就是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一种统治形式。其判定的标准多为出身,血缘;因此,他的统治圈子十分狭窄,政权只掌握在少数贵族手中。

如在雅典,政权被一个欧帕特里德的家族所垄断--这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国家高级官吏之任用都以门第和财富为准”;更为典型的是,在科林斯,巴基斯家族垄断政权,不仅如此,该世袭家族还实行“族内婚制”将近一百年,为的就是防止政权落入其他家族手中。

贵族统治的危机,正义思潮的盛行:古希腊城邦制度在坎坷中确立

贵族政制为古希腊城邦制度的确立创造了前提条件。城邦的权力由原来的一个人(国王)掌握转移到了一部分贵族手里,这就使权力的行使进一步公社化、社会化。但是,这并不代表在这一时期,古希腊城邦制度就完全确立起来,期间依然还存在着很多不平等甚至剥削,所以,这一时期的古希腊国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邦”。

公元前七世纪,古希腊社会盛行一种“奢华”“腐败”的风气。人们对财富的渴望日益加剧 ,特别是贵族阶级,对奢侈品的需求增多。为了满足自身的私欲,就加紧了对下层社会成员的剥削和掠夺,这就导致了土地集中加剧,小农阶层很快因债务等问题沦为社会依附者;

土地和债务问题很快变成了这一时期古希腊社会的关键性问题。更为过分的是,贵族们有时候还向农民放高利贷,农民时常因为还不起高额的利息而抵消自己的田产。

倘若农民拿来抵消的田产还不够还清欠债,那么他和他的家人就要失去人身自由,沦为奴隶;贵族(债主)此时可以支配他们的人身自由,甚至把这些“奴隶”用来作“商品交换”。

由于受到了贵族阶层沉重的剥削,再加上经济生活的不断变化,社会底层人民开始谋求一些新的生存方式,(例如下海远洋,经商贸易等)一些身份低微却非常富有的暴发户出现了。

贵族统治的危机,正义思潮的盛行:古希腊城邦制度在坎坷中确立

社会财富的衡量标准也不仅仅是土地,金银用作商品流通,象征着一种新的社会财富。这样一来,平民所拥有的财富越来越多,社会作用明显提高;而他们的利益却始终无法得到保障,社会环境逐渐恶化,这就激化了与贵族阶层之间的矛盾;贵族统治陷入危机。

此外 ,由于贵族政制统治圈子十分狭窄,政权往往被一个或几个家族所把持。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 ,很多贵族世家所拥有的权利与新的暴发户并无多大的差别 。如在雅典,政权完全被欧帕特里德家族所垄断,但在这一时期,贵族世家不可能只有这一个。

那些没有实权的贵族,一定会想方设法地加入统治圈范围内。其实 ,即使在掌握政权的贵族内部 ,也难免会有一些为追求个人目的,满足自己野心,试图摆脱他人控制, 雅典的基伦暴动就是典型的例子。因此 ,贵族内部的斗争也是必然的,这必然也会导致内部的动乱,危机四伏。

“正义思潮的盛行”推动了立法等一系列活动,古希腊城邦制度也逐渐确立起来

“正义”,在古典时代强调任何事情都应安于自己的本分。凡事都有一定的界限,切不可越界。到了公元前七世纪末,六世纪初,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愈发激烈,这时候要求节制,避免过分,主张中庸的呼声也就越来越高,逐渐形成了一股社会思潮。这一时期“正义的思潮”主要表现为“适度、节制、秩序”,从平民阶层看,有了一定的反抗色彩。

贵族统治的危机,正义思潮的盛行:古希腊城邦制度在坎坷中确立

当时的正义思潮在很多方面都有反映。例如,在宗教方面,它主要表现为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盛行,克里特的涤罪论预言家厄庇美尼德可以说是正义思潮在当时宗教领域的主要代表人物。在社会伦理方面,表现为有德之士对财富的鄙视。

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财富是万恶之源。平民阶层所受到的剥削和压迫,社会上的一系列不平等,皆是由于人们本身无限的贪欲,对财富的渴望。因此,正义思潮就把谴责的矛头指向了财富。

在社会政治上,正义思潮要求限制权势者的野心,权力意识,使他们(包括全体人民)的行为服从一种总体规范。这种总体规范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法律,体现正义原则的良好法律的制定,最终造就了希腊各邦的公民集体或城邦制度。

总的来说,古希腊城邦制度的形成象征着社会进步,也是当时世界上较为先进的制度。社会不同的阶段总会有不同的矛盾,政治制度,法律法规的完善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总是在不断的斗争、妥协、进步,最后在历史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所以我们在研究某一先进制度时,要综合考量其时代背景以及其背后的整个过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