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原材料的影響--外加劑

一、外加劑對裂縫產生的影響

外加劑種類繁多,性能各異。緩凝劑可以抑制水泥水化,保持坍落度損失,推遲混凝土水化熱峰值的出現,減小溫度應力所引起的裂縫。減水劑具有減水和和增塑作用,在保持混凝土坍落度和水膠比不變的條件下,降低混凝土用水量,進而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溫升,減少溫度引起的收縮。

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如果外加劑摻量、品種選擇不當或施工工序不當,將會對混凝土質量產生影響。例如,膨脹劑就會使混凝土產生微膨脹,對混凝土的收縮起到一定補償作用,但膨脹劑作用時需要吸收水分,在水灰比過低(小於0.4)時尤其嚴重。因此,在使用膨脹劑的混凝土,在澆築完成後,應及時採取保溫保溼,防止裂縫的發生。混凝劑在大體積混凝土中可以延遲水化,推遲溫升峰值的出現,但在板面結構中使用緩凝劑應注意,板面結構與外界接觸面積大,如果保溼不好,水分散失快,緩凝劑的過量使用會使混凝土長期處於塑性階段,增加混凝土的開裂風險。減水劑可以在用水量不變的情況下,大幅度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但摻量過大會造成混凝土離析、泌水,破壞混凝土的勻質性,造成混凝土凝結過程中收縮差異,增加開裂的幾率。

二、外加劑的坍落度影響

⑴外加劑的減水率偏低引起的混凝土初始坍落度變小

不同減水率的外加劑在摻加到混凝土中時,大減水率的外加劑必然會使混凝土的坍落度變大,反之則會使混凝土的坍落度變小。

⑵外加劑與水泥的適應性不佳引起的坍落度變小

例如為了減少混凝土的泌水、離析,保持混凝土的粘結性能,通常某些外加劑中會摻加稠化劑,此時配製的混凝土由於受粘結性能的影響,坍落度相對於不加調稠劑時小少許。

混凝土原材料的影響--外加劑

三、外加劑對泵送性產生的影響

外加劑的種類很多,其中能改善混凝土可泵性的外加劑有加氣劑、減水劑、超塑化劑,緩凝劑。外加劑的摻量隨品種不同相差很大,用量不當易造成堵管或其他質量事故。

減水劑是保持坍落度不變的情況下,降低用水量,而且能夠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流動性,改善泵送性能。其中,聚羧酸系高效減水劑分散穩定性良好,配製的大流動性混凝土(坍落度≥200mm)經時損失小,彌補了常用萘系高效減水劑配製的混凝土坍落度損失大、易泌水等方面的缺陷,不易發生堵管現象。

引氣劑是在混凝土攪拌過程中,能引入大量分佈均勻的微小氣泡,以減少混凝土拌合物泌水離析,改善和易性,從而提高混凝土泵送性能。但摻用引氣型外加劑的泵送混凝土的含氣量不宜大於4%,防止引起強度的降低。

緩凝劑是具有延緩混凝土凝結時間,控制混凝土坍落度經時損失,提高混凝土工作性的保持能力的外加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