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傳承文化根脈建設美麗鄉村———探尋國家級傳統村落山城區大胡街道大胡社區(上)

鶴壁傳承文化根脈建設美麗鄉村———探尋國家級傳統村落山城區大胡街道大胡社區(上)


透過月亮門,可以看到李尚書府院內的宜人景色。 本報記者 趙靜 攝


編者按:

我市作為中原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文化底蘊深厚,傳統村落眾多。把這些傳統村落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發展好,對於實現鄉村振興、打造文化強市、建設高質量富美鶴城意義重大。

日前,我市召開南太行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成員會議,動員全市上下切實提升保護質量,真正讓傳統村落留住“形”、守住“魂”。即日起,本報開設《關注傳統村落保護利用》欄目,報道全市省級以上傳統村落保護利用情況。

□本報記者 趙靜 實習生 劉琳

走進山城區大胡街道大胡社區(原大胡村),一座新建的過河橋古色古香、整潔寬闊,橋下湯河河水波光粼粼。“這座橋叫幸福橋,也叫連心橋,長38米,寬14米,去年12月建成通車,東邊還建了座尚書拱橋。”4月16日,大胡社區黨支部書記王新付向記者介紹。

過橋後東行約百米,湯河北岸歷經500多年滄桑的李家大院映入眼簾。“李家大院現在也叫李尚書府、尚書府。西邊這兩個九門相照的大院是明朝弘治年間官至工部尚書的李燧的故居。中間這處院叫天井院,東邊還有兩處院,是清朝乾隆年間嵩縣知縣李塾的故居。”跟隨著王新付和李尚書府文化館館長李連合的腳步,記者走進這處五個並排九門相照的建築群。

加強保護修繕,讓破敗的李尚書府重煥光彩

跨門進院,黛瓦精雕細琢、屋簷陶獸四立,李尚書府曾經的輝煌恍如昨日。李尚書府保存得如此完好,離不開大胡社區居民祖祖輩輩的悉心守護。

“2017年以前,這裡一直都有人住,不斷有村民修繕自居的房屋。這是社區裡的瑰寶,我們要好好保護它。”李連合介紹,2004年他和幾名村民自發成立了文物保護小組,義務守護這座歷史建築,經常給大家講保護文物的重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