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传承文化根脉建设美丽乡村———探寻国家级传统村落山城区大胡街道大胡社区(上)

鹤壁传承文化根脉建设美丽乡村———探寻国家级传统村落山城区大胡街道大胡社区(上)


透过月亮门,可以看到李尚书府院内的宜人景色。 本报记者 赵静 摄


编者按:

我市作为中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村落众多。把这些传统村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发展好,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打造文化强市、建设高质量富美鹤城意义重大。

日前,我市召开南太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成员会议,动员全市上下切实提升保护质量,真正让传统村落留住“形”、守住“魂”。即日起,本报开设《关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栏目,报道全市省级以上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情况。

□本报记者 赵静 实习生 刘琳

走进山城区大胡街道大胡社区(原大胡村),一座新建的过河桥古色古香、整洁宽阔,桥下汤河河水波光粼粼。“这座桥叫幸福桥,也叫连心桥,长38米,宽14米,去年12月建成通车,东边还建了座尚书拱桥。”4月16日,大胡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新付向记者介绍。

过桥后东行约百米,汤河北岸历经500多年沧桑的李家大院映入眼帘。“李家大院现在也叫李尚书府、尚书府。西边这两个九门相照的大院是明朝弘治年间官至工部尚书的李燧的故居。中间这处院叫天井院,东边还有两处院,是清朝乾隆年间嵩县知县李塾的故居。”跟随着王新付和李尚书府文化馆馆长李连合的脚步,记者走进这处五个并排九门相照的建筑群。

加强保护修缮,让破败的李尚书府重焕光彩

跨门进院,黛瓦精雕细琢、屋檐陶兽四立,李尚书府曾经的辉煌恍如昨日。李尚书府保存得如此完好,离不开大胡社区居民祖祖辈辈的悉心守护。

“2017年以前,这里一直都有人住,不断有村民修缮自居的房屋。这是社区里的瑰宝,我们要好好保护它。”李连合介绍,2004年他和几名村民自发成立了文物保护小组,义务守护这座历史建筑,经常给大家讲保护文物的重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