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曾讓我無限接近死亡,也讓我重獲新生

抑鬱,曾讓我無限接近死亡,也讓我重獲新生

我過去總是覺得“抑鬱症”這個詞只是掛在網頁一角的新聞才會用到,離我很遙遠,直到2018年初夏,我幫學院教秘整理畢業論文的時候,知道有一個應屆畢業生因為無法完成畢業論文而要跳樓,我才意識到,原來抑鬱症真的就在身邊。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的頭號殺手——抑鬱症也得到了廣泛的關注,那麼如何認識抑鬱症、如何治療抑鬱症這類的話題也是日益熱門。王宇的這本《走出抑鬱症:一個抑鬱症患者的成功自救》從曾經的患者和心理諮詢師兩個角度為我們剖析了抑鬱症和提供了治療方案。

作者王宇他自己曾經就是抑鬱症患者。他因為抑鬱症痛苦地度過了他的青春,但也正是這樣的經歷讓他更加了解抑鬱症、更加了解自己,從而改變了自己的一生,他常常引用吉爾伯特的一句話告訴讀者:“抑鬱的目的在於迫使你停下來弄清楚自己是誰,將走向何方。他要求你給自己定位,這雖然痛苦卻是產生轉變的驅動力。”這本書的出現帶給了許多陷入抑鬱的人新的希望。

抑鬱,曾讓我無限接近死亡,也讓我重獲新生


這本書並不難懂,它的邏輯非常清晰,它從各個角度來告訴你抑鬱到底是怎樣,我們應該如何走出抑鬱症。

第一部分是作者的親身經歷。經歷過,才清楚抑鬱是什麼感受,抑鬱的時候自己的思維和情緒是怎樣的,治療又是怎樣的,做了哪些才讓自己走出抑鬱的陰影的。沒有什麼比自己的親身經歷更具說服力。

第二部分是對治療抑鬱症的分析,這一部分是整本書的重點,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進行了詳細地講述。這部分展開為初步瞭解與治療和深入分析兩個部分。初步治療需要做的就是學會放鬆和對抗負性思維,尋找積極的自我暗示;深入分析則進一步挖掘了抑鬱症產生的原因——過於完美主義而不能接受真我,而接納真我是走出抑鬱的關鍵。

第三部分是我們應該如何面對生活中的抑鬱。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就是人際關係與學習工作,這也是最容易讓人產生抑鬱的兩方面,只有迴歸真我才能擺脫抑鬱,更好地面對生活。

抑鬱,曾讓我無限接近死亡,也讓我重獲新生


讀完這本書,不但讓我對自己的情緒和思維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也讓我理解了自己的家庭環境、往事是如何影響我的情緒和思維的。對此,我想分享三點自己的感觸。

一、治療抑鬱症需要堅韌以及永不放棄的精神

抑鬱症帶來的是持續的絕望感和無助感,而抑鬱症的治療也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不僅需要與心理醫生的積極配合,更重要的是,還需要患者自己不服輸地對抗抑鬱。

如果自己放棄自己,缺乏改變的動力和勇氣,那麼也是無法忍受後續治療中的痛苦和艱難,這也是為什麼有些患者長期治理也無效或者無法治癒。無法面對自己的抑鬱,沒有想要治癒的信心,再多的藥物和心理輔導都是徒勞,因為這些都是外部因素。如果敢於去面對自己的抑鬱,有支撐下去的信心,那麼也就完成了初步治療的第一步了。

抑鬱就是這樣,不斷抗爭到最後也就慢慢走出來了,就像作者的早年經歷一樣,陷入絕望也一度想過自殺,甚至對專家診斷的失望,但對母親和外婆無法割捨的愛還是令他苦苦地支撐了下來,最終走出了自己抑鬱症的痛苦。對於作者而言,帶他走出抑鬱陰影的,恰恰就是那一點點的希望和不斷尋求希望的心。

抑鬱,曾讓我無限接近死亡,也讓我重獲新生


二、摒棄完美主義,學會接納真正的自己

追求完美其實是一種非常理想的狀態,但是我們也會發現沒有什麼是完美的,而完美主義則因為做事情過度認真、過於細節導致無法接受和麵對現實中的不完美。久而久之就會耽溺於幻想的國度中,那麼就會永遠也無法滿意真實的自己和他人。這是一種病態的要求,也是不敢面對現實的懦弱,抑鬱也正是一種對無法達到理想中自己與理想中生活的一種絕望。

在我跨考的考研期間,為了紮實自己的基礎,我也對於新學的專業知識摳的太細,導致效率非常低下,而且忘得很快,有好長一段時間都覺得自己好沒用。想一下子全部記住就能一勞永逸就是完美主義的表現,因為我忽略了人就是會忘記這一特點,接受它,反覆記憶才能克服遺忘,而不是一次就記住。

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就永遠不知道看不懂自己的定位,也只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黑;接受真實的自己,才能看清楚問題出在哪,才能有對策去解決問題,才能完成自己的目標,這才是生活。


三、藥物治療只能緩解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對於藥物我們是需要理性看待的,我們既不能完全否定藥物對於治療抑鬱症的作用,但我們也不能完全依賴於藥物。藥物可以通過影響腦內分泌起到調節情緒的作用,但心理疾病最關鍵的還是來源於影響腦內分泌的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

我以前去過精神院當志願者,那裡的休養員(精神病患者的別稱)也是定期服用藥物的,根據不能的病情而定。我們問過他們,服藥的感覺是怎樣的,到場的大多數休養員都在紙上畫了哭臉。事實上,我們這些志願者的到來和陪他們聊天玩遊戲,他們會感到更加輕鬆和愉悅,對於他們而言,更加缺少的不是藥物的調節,而是來自社會和生活的樂趣與陪伴。正如一句古話“解鈴還須繫鈴人”,打開心結,找到愛與希望才是根治抑鬱症。


這本以案例講解和分析為主體的《走出抑鬱症——一個抑鬱症患者的成功自救》,圍繞著抑鬱產生的原因和走出抑鬱的關鍵這兩方面,進行了詳細地講述,也讓讀者意識到其實抑鬱無處不在,抑鬱的種子可能在童年就已經播種;也在用事實告訴讀者,抑鬱能讓我們更加地認清自己的定位。而愛與希望和接納真我、迴歸真我就是走出抑鬱症的關鍵所在,但這並不容易,這需要人們要時刻提醒自己,要永不放棄地與之對抗,去尋找衝破抑鬱陰霾的一線陽光。

抑鬱,曾讓我無限接近死亡,也讓我重獲新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