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行》

一直以来,我都不吝对韩国电影的赞美。除去金基德、朴赞郁、奉俊昊、罗宏镇等电影导演以及他们的优秀作品,韩国电影工业的作品也越来越代表着亚洲最高水准。这部《釜山行》,又重新刷新了我对韩国电影的认识。

《釜山行》

韩国影人被世人所关注到,大概还是从《复仇三部曲》、《杀人回忆》等罪案电影。但凡世界范围内知名韩国电影导演,也多有一部经典罪案电影傍身:比如金基德的《撒玛利亚女孩》,朴赞郁的《复仇三部曲》,奉俊昊的《杀人回忆》、罗宏镇的《黄海》等。在罪案电影这一类型片上,韩国电影无疑走到了亚洲最前端,甚至与好莱坞水准接近,对于其他类型片则仍难与世界顶尖水平,甚至亚洲顶尖水平相提并论。但是,我们从《釜山行》身上,再一次看到了韩国电影的野心。

《釜山行》

近年来,韩国电影一直在尝试商业类型片,比如:灾难片。

《汉江怪物》,韩国电影第一次尝试“怪物类”电影;

《海云台》,韩国首部自然灾难片;

《摩天大楼》,韩国再次尝试灾难片;

《流感》,韩国首部病毒题材影片;

《铁线虫入侵》,韩国首部生物入侵类型影片。

韩国电影从来没有停止对商业类型片的尝试和努力。对于上述对整体工业体系要求较高的类型片,韩国电影不断地试水,而丧尸电影又成为尝试的类型片一种。从韩国电影的不断尝试,我们能清晰地看到整个电影工业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提高,以及韩国电影制作水准的日臻完善。虽然客观讲,《釜山行》远未达到所谓“神作”之地位,甚至是否能够算得上“经典”都有待时间考验。毕竟前有山姆雷米的《鬼玩人》,后有《生化危机》和《我是传奇》,《釜山行》的创新或优秀尚难于上述电影相提并论,这是不同地区电影工业发展的差距,而《釜山行》的呈现,则是让人看到差距的缩小,更是韩国电影野心的实现。

《釜山行》的火爆,大概恰恰因为它是韩国而又不是韩国。

说它是韩国,因为它从导演、演员、故事、取经都打上了韩国烙印;说它不是韩国,因为它从制作到成型,都有浓浓好莱坞丧尸类型片的味道。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我想更能够说明其制作水准。

《釜山行》

情节设定

好莱坞丧尸类型片,早已有了多个成型且完备的世界观设定。比如我们都知道丧尸会主动攻击活人、杀丧尸要轰掉脑袋等,这就是类型片给观众带来学习成本的降低。《釜山行》也并没有突破上述世界观设定,对于丧尸的起源或设定也都在之前熟悉的电影出现过,并没有太多的创新和突破。《釜山行》的优秀,则是在即有世界观之上,做了更符合故事和人物背景的设定。比如:

令人称道的列车封闭空间设定,这就给丧尸的移动带来了限制,也为电影主人公与丧尸抗争带来可能性。在车站开阔空间的情节,与后半段封闭车厢中人类与丧尸的对抗让的对比,让故事更加真实可信,也让戏剧的冲突更符合情理。

对抗手段的设定也同样耐人寻味。若是一部好莱坞电影,对抗丧尸没有弹药库一样的火力支持大概就会让人不可思议,而在其他大部分国家,若对抗丧尸哪怕拿出一副手枪都会让观众觉得有悖常识。整个《釜山行》的设定,并没有出现任何枪支(除了最后一场),拳脚和工具成为武器,除了增加故事可信程度,也为其他情节渲染了气氛。

这是这些扎实的基础设定,让《釜山行》的故事更好给观众带来移情,并随着故事情节心情可波澜壮阔。

《釜山行》

电影场面

我们类型里的丧尸电影,大多是丧尸横行、血肉模糊,场面上更应该是胳膊满天飞、血浆满地淌、尖叫到处有、人类满地爬,《釜山行》也包含了上述因素。这些除了画面本身之外,可能更多体现在场面调度之上。

封闭空间是最考验场面调度水平的场景之一,如何用有限的电影语言传递更多故事、人物、情绪等方面信息是《釜山行》是否精彩的关键因素之一。从整部电影来看,《釜山行》并没有在电影场面方面有太多的突破或者创新,甚至说眼前一亮的场景都很少。比如在电影后半段三人小组要杀到其他车厢这段,从三人踏入车厢开始,我本来是期待如《老男孩》走廊砍杀或者《雪国列车》车厢突围般精彩的场面,但《釜山行》并没有尝试(或“致敬”)突破,依然用平常的镜头完成了整个场面。我想这大概也是电影求稳的一种表现。这么说并不是对《釜山行》的一种批评,纵观全片几个主要场景,特别是其中最大篇幅的车厢,影片通过洗手间、座位处、行李架等空间的切割,让封闭空间显得并不狭窄,但又不丧失其特有逼仄产生的压迫感,回应了影片主要情绪。影片中一个细节:大量丧尸在追赶过程中突然聚集冲撞,再各自散开的场景在电影前半段的车厢和结尾的追赶火车处分别出现,前者用类似“手持”的效果把被追赶的紧迫感通过丧尸的一撞一散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恐惧;后者则使用远景+俯拍的效果,描绘出追赶丧尸数量之多、速度之快,让观众在追逐中产生震撼,也同样产生密密麻麻的压迫感。同样的场景不同的场面,营造出不同的效果,这大概也是制作方面对电影语言的准确应用和把握。

《釜山行》

电影立意

在我看来,丧尸电影给观众带来的:一是电影画面带来的刺激;二是极端环境下人性的表现。之于前者,《釜山行》基本做到类型片合格线以上,之于后者,恰恰又是进入了韩国电影最擅长的领域—人性的思考。

在极端环境下探讨人性,历来是电影的最爱,比如日本电影《大逃杀》等。而广义上的“灾难”,成为建立极端环境的最好选择。丧尸类作品(不仅包括电影),历来不乏对人性的探讨,比如《行尸走肉》,更多笔墨早已转移到人性的挣扎;游戏《美国末日》(The Last of US),更是将末日人性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但就韩国电影来说,与欧美电影的“个人英雄主义”不同,有亚洲文化特有的内敛,更喜欢用含蓄的方式表达,具体来说就是擅长用人性来代替个人。

电影立意的成功,不是人性的“政治正确”,而是故事中人物表现出来人性的成功。《釜山行》中,没有特别突出“英雄”,但是却用将人性通过故事刻画了一个个“电影英雄”。每个人都有自己“人”的一面和“鬼”的一面,并通过一个并不复杂故事的讲述,打造出来“人物弧光”。每一个人物都通过故事有自己的转变,从而在故事上做到前后呼应,让人物形象也更加饱满。在用故事塑造人物的同时,再用人物的表现去反应人性,特别是极端环境下人性的暴露、散发和转换。与其说《釜山行》是在塑造人物,倒不如说是讲述人性。

《釜山行》

《釜山行》,让我看到了韩国电影人的努力和进步,韩国电影工业体系的日益完善,对于这样一部平时看来并不“新鲜”的类型片,却着实让我对韩国电影产生由衷的赞叹。

最后,我也希望有一天在电影院,能看到中国自己的丧尸电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