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自貿試驗區:創新提升內陸國際物流樞紐能級

重慶自貿試驗區:創新提升內陸國際物流樞紐能級
重慶自貿試驗區:創新提升內陸國際物流樞紐能級

4月17日,商務部召開第三批自貿試驗區設立三週年網上專題新聞發佈會。商務部自貿區港司司長唐文弘在談到重慶自貿試驗區建設成效時評價:“重慶自貿試驗區依託西部開放門戶城市區位優勢,‘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互聯互通重要樞紐作用更加凸顯”。

三年前,在國務院部署的重慶自貿試驗區建設總體目標中,要求重慶“推動構建西部地區門戶城市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時間如梭,三年過去,西部開放門戶城市建設已成效初顯,重慶區位優勢得以充分發揮。在實現這一華麗轉身的背後,是重慶自貿試驗區緊扣制度創新、加快構建內陸國際物流樞紐、不斷提升對外開放能級的堅實步伐。

陸上貿易規則:從探索邁向標準

2011年,“渝新歐”從重慶開往德國,開啟了中歐班列鐵路貨運新時代。此後,這一“鋼鐵駝隊”開行量一路增長,成為貫通歐亞大陸的“國際貿易大動脈”。2019年,中歐班列共開行8225列,同比增長29%,發運72.5萬標箱,同比增長34%,綜合重箱率達到94%。而中歐班列(重慶)2019年全年開行超過1500班,運輸重箱量和貨值增長均超過48%。

同時,重慶開啟了“鐵路運郵”國際之門。中歐班列(重慶)在國內率先開展“鐵路運郵”試點,實現中歐班列(重慶)進出口運郵常態化、規模化,截至2020年3月30日,已累計發運郵包集裝箱111箱,出口本地國際郵件166.3萬件,貨值3131萬美元,位居全國前列。今年4月3日,中歐班列(重慶)開出全國首趟郵包專列直達立陶宛,實現“國際水陸路郵件進出口新通道、航空禁寄產品新通道、跨境電商鐵路專線寄遞產品新通道、國際郵件應急疏運新通道”四大功能。立陶宛交通與通訊部部長稱其為“全新的、可靠的、高效的”物流通道。

以中歐班列為代表的國際鐵路運輸以其在時效、價格、運能、安全性等方面的優勢,成為當今各國和各地區間實現互聯互通、密切經貿往來的重要橋樑,顯現出巨大的市場發展潛力,在全球越來越受到重視。但鐵路運單不具備物權憑證屬性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各國陸上貿易進一步發展,創新完善陸上貿易規則的需求日益迫切。

作為中歐班列的先行者和主力軍,重慶一馬當先成為陸上貿易規則探索的先鋒。重慶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在發佈會上介紹,探索陸上國際貿易規則是黨中央、國務院賦予重慶自貿試驗區的重點任務之一。目前,重慶自貿試驗區已開展“鐵路運單物權化”試點,開發鐵路提單及運行模式,創新鐵路提單配套規則,開立全球首份“鐵路提單國際信用證”並批量化運用,目前累計簽發鐵路提單47份,貨值達4億元。

2019年7月,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第52屆會議通過了中國政府提交的“關於就解決鐵路運單不具備物權憑證屬性帶來的相關問題開展工作的建議”。隨後,聯合國貿法會在重慶舉辦了“國際貿易中的鐵路運單使用及未來法律框架高級別研討會”。

針對國際陸上貿易普遍存在國際鐵路公路運輸單證物權屬性缺失,重慶自貿試驗區還牽頭創新研發以實際應用為導向的國際貿易陸路運輸相關的單證標準體系,圍繞國際鐵路、國際公路運輸流程梳理,對單證及其背面條款、責任保險(保險條款、投保規則)和實際運用規則等內容進行規定。重慶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國際貨運代理鐵路聯運作業規範》《國際貿易貨物交付與貨款支付的風險防範與控制》和《汽車貨運代理服務質量要求》三項物流標準已通過國家審批併發布,將於今年10月1日正式實施。

重慶市政府口岸物流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是首次從國家標準層面明確了在國家鐵路聯運領域能使用可轉讓的國際運輸單證,包括但不限於貨運代理運輸憑證,在保留現有鐵路運單的基礎上,實現了使用其他可轉讓國際物流運輸單證的重大突破,為下一步推廣新的國際鐵路運輸單證體系、促進單證標準化項下的國際陸路貿易便利化,創造了前提條件。

此外,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法院目前正依法審理全球首例涉“鐵路提單”商事案件,以期為推動鐵路提單規則化。

多式聯運創新:破解物流運輸“梗阻”

重慶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重慶統籌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鐵空水公”四種方式,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為重點,推動多式聯運創新,通過搭建統一運營平臺,形成國際國內共建機制,推行多式聯運“一單制”,探索鐵路集裝箱“一箱到底”全程多式聯運創新等模式,多方破解內陸開放難題。

重慶市政府口岸物流辦相關負責人坦言,多式聯運“一單制”解決了企業運輸便利性、經濟性、在途安全性和融資可獲得性,使物流運行質量效益顯著提升。以某外地企業委託重慶企業加工生產摩配零件運往越南為例,原有運輸模式為重慶公路運輸至深圳,再從深圳鹽田海運至越南胡志明市,貨主需要先委託公路運輸企業完成國內段,再委託海船公司完成國外段。而在現有“一單制”模式下,運輸從重慶經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到欽州,再海運至越南胡志明市,全程鐵路海運互認互通,“一次委託”“一票到底”“一次保險”“一箱到底”“一次結算”,由中新南向通道(重慶)物流發展有限公司簽發鐵海聯運“一單制”提單,企業便享受“門到門”服務。

據悉,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運營平臺公司,中新南向通道(重慶)物流發展有限公司已獲交通部頒發無船承運人資質,所簽發的提單已經拓展至鐵海聯運領域。截至目前,該公司已試點簽發鐵海聯運“一單制”提單10批次,貨值約85萬美元。2019年,重慶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開行鐵海聯運班列923列,增長51%。

值得一提的是,重慶還在鐵海聯運中創新推出了“一箱到底”模式,實現了鐵路箱下海出境,不僅讓單個集裝箱綜合成本節省1000元左右,還有效解決了外貿集裝箱嚴重缺乏、鐵路箱出口需到沿海港口換海運箱等難題,也開啟了重慶對鐵路箱和海運箱互換、共享、調撥等規則的新探索。而“一次結算”模式可使物流企業通過運費保理等模式獲得金融機構融資,利用跨境人民幣結算、外幣貸款等方式避免匯差風險。此外,企業還可利用“銀關保”“自由貿易賬戶項下中小企業跨境人民幣綜合金融服務”等創新物流金融服務,進一步降本增效。

創新陸海新通道國際國內共建,重慶推動形成西部12省區市和海南、廣東湛江“13+1”合作共建機制,牽頭建立西部陸海新通道省際協商聯席會議,統籌協調區域合作,形成區域政策保障體系。同時,搭建與東盟國家的海關合作機制,擴大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互認範圍。目前,中新南向通道(重慶)物流發展有限公司已在新加坡、越南、泰國等地建設境外分撥集散中心、海外倉和集裝箱還箱點。

重慶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透露,下一步,重慶將創新自貿試驗區協同發展模式,推動與廣西、四川、雲南、陝西、海南等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開展區域聯動創新,探索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共建、模式共創”的合作機制,並加強貿易、金融、保險、航運中介等服務業對外開放領域合作,探索在自貿試驗區框架下開展國際貿易貨物便捷流轉試點,推動重慶加快建成服務於“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和口岸高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