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花开处是吾乡

桐花开处是吾乡

人间四月天,细思量却是:两分春去岁老伤流景,八分气温心暖岁月无限好。

这个季节宜去乡野,宜去看那些藏在记忆里的花开。田野里的花草,流紫荡绿;屋前院后的槐花,花开如雪,落花也如雪;还有那朴拙如禅钟的满树桐花,敲响着记忆的温宁……

也不知道从何时起,我就习惯在四月天的某一个寂静的时刻,会去回忆那开在记忆深处的淡紫的桐花。

桐花开处是吾乡

春末夏初,是桐花盛开的季节。无论有没有看见桐花,这个时候想起它,就生了一些怀旧的情结。

老屋的前面有一个长方形的场地,地势颇高,四周是用石块围砌而成的,其中是泥土的夯实。随着时代的变迁,土质的场地,也给铺上了一层水泥,便也是晾晒稻谷的好场地了。当然这处的场地也是留出了栽树的空地,在场院的前沿总会栽上几棵树,那时栽的都是泡桐树。听母亲告诉我们,泡桐树长得快,然后就可以伐了去卖,有些经济收入。一般的情况都是栽有两棵三棵泡桐树的样子,没一两年,泡桐树就高过了屋檐,枝叶茂盛样。它的叶片宽大,枝干的木质疏松,是乡村常见的一种树木,不名贵,就像乡村朴实的农人。每至春季,泡桐树总会开花,花开得有些的迟,是在风温气暖的时候了。记得那时,也总是在一个不经意间,就会发现满枝都开着那种淡紫的大花,花冠略有点泛白。它不像月季花那样的粉艳动人,惹人心生欢喜,摘花簪花,只是沉默地挑在枝头,安详地绽放着它的花样年华。不过那些年,看见桐花开,也成了一种习惯了,就像知道春来燕子归一样的自然而然。桐花的花期似乎也不长,开过一阵,之后,经了一场的雨落风起,总会看见满地落花,整朵整朵的落在地上。花开不喜,花落不悲,平凡得像山野的风,像春日的泥土。

桐花开处是吾乡

门前的几棵泡桐树,轮回着岁月如故。那个梳着两个辫子,簪着月季花的女孩,也曾快乐地看过属于家园含义的桐花。一朵花开,一朵花落,都是时令的符号。

想起桐花,就会想起曾经的老屋。青砖黑瓦粉墙,是它的主体色,像江南水乡的建筑。老屋的木门,开关时会发出“”吱吱扭扭”的声响,那声音熟悉也亲切,多年后,还常惹我怀念那样朴实如古的日子。门外有两个铁环,内是门栓,皆为锁门闭户之用。条石的门槛,有时候就是天然的石凳,左邻右舍的人在一块聊天时,就可随意地坐在门槛上。门的两边还各有一个长方形的门墩,光溜如玉。想象着若是坐在石凳上,看门前的泡桐树花开了一年又落了一年,也为美妙的意境。

那样的岁月里,除了有老屋,有春来的桐花,有流香的月季花,还有慈宁的祖母。

桐花开处是吾乡

后来,老屋拆了,盖了楼房,石头的门槛,门墩都不知丢弃至了何处。门前的泡桐树也砍了,栽了白杨树。

后来,桐花就成了故园的一个回忆,祖母也不见了。

后来,在四月天的时候,偶尔的在某个山村还会看见淡紫的朴实的一树桐花,高在枝头,远远望,深深念。只是与祖母只能在梦里相见,况年来,就连梦也少了。母亲说,祖母是又转世了。

桐花开处是吾乡

如今,在乡村,泡桐树越来越少,白杨树越来越多。春末,再难见到满枝桐花,满地落花。旧时光里的场景,只在旧时光里。此时可见的是漫空杨絮作了飞花如雪舞,奈何,奈何!

人间的四月天,春深如海。绿遍山原,子规啼归。在万物欣欣的季节里,思一回桐花,念一段往时。如此甚好!或者,明春,回故园,还在老屋门前栽两棵泡桐树,然后,年年桐花开时去看一回花,即使,是落花满地,也是情意深长。那么寥落的平台就是桐花台,苍苍的老屋就是桐花阁了……

作者:黄海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