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虧是美劇,要不熱搜能罵死她

肉叔來晚了。

前陣子《餘歡水》“碰瓷女權”被懟到地心去了。

評分從高峰的8.5,一路跌到現在的7.1

被懟什麼?


幸虧是美劇,要不熱搜能罵死她


幸虧是美劇,要不熱搜能罵死她


一時間的沸反盈天肉叔看到了,但當時沒想好怎麼寫。

直到昨天看了一部豆瓣評分高達9.2的新劇。

跟它比起來,餘歡水簡直“弱”爆了。

尺度,更大。

分級是美國電視節目最嚴格的為TV-MA級(即電視節目可能含有不適合17歲以下未成年人或只適合成年觀眾收看的內容):

具體來說,就是片頭的兩個詞:


幸虧是美劇,要不熱搜能罵死她


但比語言、畫面,尺度更大的,是它的話題。

“女權”。

不對,是“反女權”。

從主角,到主題,整部劇都在公然“反女權”——

美國夫人

Mrs. America

先說個小段子吧。

《美國夫人》的劇本寫出來之後,製片人覺得“大魔王”凱特·布蘭切特是女主角的不二人選,但編劇達維·沃勒(《廣告狂人》編劇)覺得老闆這也太敢想了,畢竟“凱特從來沒有拍過電視劇。”

但劇本發給凱特之後,沒想到大魔王立刻接下來了,而且說不僅要主演,還要做執行製片人……

還不止。

還幫劇組拉來了自己的老朋友莎拉·保羅森(《美恐》),香蕉姐明確說自己接這部戲是“因為凱特,除外還是因為凱特,然後是凱特,接著是凱特,再有一點其他原因是凱特,除了凱特之外還是凱特”。

為啥這麼不情願?

還是文章開頭的那句話——

這部劇,“反女權”。

劇情呢,簡單,就是還原了20世紀70年代的第二次女權主義浪潮中,風口浪尖上的兩個人的經歷——

菲利斯·施拉夫利(凱特· 布蘭切特 飾),格洛麗亞·斯坦因(蘿絲·伯恩 飾)。


幸虧是美劇,要不熱搜能罵死她


格洛麗亞是ERA法案(平等權利修正案)的主要推動者。

大魔王扮演的施拉夫利呢?

破壞者。

幾乎憑藉一己之力,阻止ERA通過,從70年代一直耗到現在(2020年初弗吉尼亞州批准ERA,成為第38個批准ERA的州。但因為各州在期限和撤回問題上的扯皮,ERA能否寫進美國《憲法》還是未知數。)

以女權主義的視角來看,施拉夫利就應該被錘到地心去啊,這咋還給捧成女一號了呢?

你看她平時說話吧,放到《餘歡水》裡能被錘死:

我覺得有些女人喜歡把自己不夠努力導致的失敗

歸咎於性別歧視


幸虧是美劇,要不熱搜能罵死她


阻撓國會投票,拉著一大幫家庭婦女,在會議室門口的臺階上,給所有參加投票的議員派發自己親手製作的麵包,還附帶一張卡片:

持家者送給養家者


幸虧是美劇,要不熱搜能罵死她


格洛麗亞怎麼評價自己的對手施拉夫利?

這些家庭主婦是父權制的最後防線被洗腦認為自己如果不遵守這個規則就會失去男人的愛和保護


幸虧是美劇,要不熱搜能罵死她


封建餘孽,父權奴隸。

就這麼一個人,為什麼在平權呼聲越來越高的今天,成為FX最重頭的劇的女主角。

反諷麼?

劇中反覆暗示,施拉夫利被“戰友們”,那些反對ERA的達官顯貴們輪番“無意”中蔑視。

上電視節目宣傳自己的政見,在後臺被主持人各種過分親暱地接觸。


幸虧是美劇,要不熱搜能罵死她


而且即便被冒犯了,還被提醒:

-不要忘記微笑。

-什麼?

-露齒笑。


幸虧是美劇,要不熱搜能罵死她


去議員辦公室開會討論對蘇政策,議員第一反應就是“你是盼著參與關於ERA的辯論嗎?”


幸虧是美劇,要不熱搜能罵死她


剛開始聊正題,有個議員立刻就說“施拉夫利夫人,你去拿個本做下會議紀要吧”?

還沒等她反駁,當然她也不會反駁,議員就又禮貌又和藹地解釋:

你的字可能是我們當中最工整的


幸虧是美劇,要不熱搜能罵死她


這些暗示,暗含偏見。

因為你是女性,所以你笑起來應該特有親和力。

因為你是女性,所以你應該特瞭解ERA。

因為你是女性,所以你應該寫字特別好。

甚至。

不僅僅是偏見,還有性剝削。

施拉夫利參加募捐活動。

幹嘛呢?

不是演演講啊,開開募捐會啊,而是……


幸虧是美劇,要不熱搜能罵死她


幸虧是美劇,要不熱搜能罵死她


以泳裝秀的形式,博君一笑、慷慨解囊——

臺下歡笑的男人們中,還有她深愛的丈夫。

你說施拉夫利對此毫無察覺麼。

也不是。

她在外面公開活動一天,回家累到不行想直接睡覺。

丈夫金槍不倒了,非要行房。

她藉口“我在外面跑了一天,裙子都臭了”。

老公泥鰍似的滋溜一下滑到身後,“沒事兒,我幫你脫”。


幸虧是美劇,要不熱搜能罵死她


你看她的反應。

此時鏡頭推到了臉部大特寫。


幸虧是美劇,要不熱搜能罵死她


躺在床上的施拉夫利,麻木,機械,僵硬。

你在她臉上看不到一絲一毫的享受,或者歡愉。

截止到此。

《美國夫人》彷彿是在借用“反女權”鬥士的悲哀,來反襯平權的必要性。

也對。

但不全對。

因為如果你把它《美國夫人》在當下的語境中來看,就有意思的多了——

就像《餘歡水》的遭遇。

我們還允不允許“壞女人”的存在。

且不說《餘歡水》裡沒有一個好人,甚至很多人懟它“跟一個帶著鐐銬的女人談平權”是扯淡時,選擇性地沒有看見,梁安妮身邊同樣還有一群帶著鐐銬的男人。

答案可能就藏在施拉夫利的成功之路中。

凱特·布蘭切特解釋自己為什麼接這部劇:

我第一次聽聞Phyllis Schlafly是她出來支持川普的時候;所以我開始倒推逆向研究她在基層草根中的影響力,來理解我們今天是怎麼走到這一步的。

不論觀點,僅以結果來看,施拉夫利無疑是成功的。

甚至有歷史學家認為施拉夫利“可能是美國曆史上最傑出、最重要的政治組織者”。

為什麼那麼多婦女願意支持她,讓她獲得這麼巨大的成功?

劇中有一段臺詞:

女權主義者喜歡說她們致力於選擇

但如果你敢選擇全職媽媽,你肯定哪裡有問題了

如果你不覺得自己被奴役了,那你就是被洗腦的蠢貨

遠不止此,甚至,你都算不上一個人


幸虧是美劇,要不熱搜能罵死她


沒錯,某種層面上講,施拉夫利才是更尊重婦女意願的人。

就像凱特自己說的:

(女權論調下)那些一直以傳統的方式在家的家庭婦女,感到被批判被邊緣化,她們覺得女權主義者在告訴她們,她們地位不高。而施拉夫利非常成功地利用了這種被輕視的感覺。

不用懷疑,《美國夫人》的主創團隊,女性佔絕大多數。

90%的演員是女性,5位導演中4位是女性,主筆的編劇也是女性。

她們之所以要製作《美國夫人》要懟的,不是施拉夫利,更不是平權。

而是形式主義的女權,以及因它而越來越日常化的“應該”:

女性就應該走出家門進入職場,女性就應該只靠自己。

甚至,連“婦女節”都得改成“女王節”。

當這些在女權語境中成為正確時,她們恰恰忽略了另一部分人的個人意願——

如果有女性,就想做家庭婦女;如果有女性,就是不想墮胎。

她們還值不值得被尊重。

說到底。

形式化的女權,追求的究竟是平權,還是性別反轉後的特權?

且不說“特權”往往意味著陷阱。

就像剛剛的例子,為了迎合,好端端的“婦女節”生生被改造成“女王節”。

你想想“女王”這個詞,只有臣下才會用這個詞吧?它本身就隱藏著說話人和聽話人身份上的某種落差。

而這個特權化的表達,你以為是平權麼?

不是,它就只是一個消費主義的陷阱——

你要是每年三月八號把全部家底掏出來購物,別說女王了,你就是讓商家叫你親媽我猜都大把人願意叫吧……

即便不是陷阱,是實實在在的特權,它同樣是在製造另一種不平等。

《瘋狂動物城》。

羊副市長,她反抗的根源,壓根就不是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在地位上的不平等。

她反抗的目的,只是為了爬上鄙視鏈的上層,然後像自己曾經被對待的那樣,再低頭去鄙視別人。


幸虧是美劇,要不熱搜能罵死她


以鄙視反對鄙視,以不平等消滅不平等。

能成功才怪球了呢。

《美國夫人》的意義就在於此,對肉叔而言,它好就好在是對矯枉過正的一種反思。

幾十年沉浮過後,在群情激昂中,它用更冷靜的視角,去反思一個“反派”為何成功,並提醒“正派”怎麼補上缺失的拼圖。

而非興高采烈地打倒誰、亢奮狂熱地踩扁誰。

可惜……

今天下午,肉叔特別開心地刷完劇,去豆瓣打分,摟了一眼最多贊同的評論,你猜怎麼的?

只有反思還是太無聊。

加點打倒《餘歡水》才更好玩。


幸虧是美劇,要不熱搜能罵死她


說回一開始的話題。

我們還允不允許存在“壞女人”的存在。

當我們口口聲聲要求《餘歡水》們不可以塑造一個女性的負面形象時,我們真的維護了女性形象麼?

不是的。

《美國夫人》裡有一段特別好玩的。

為了保護女服務員的權益,法律禁止女服務員上夜班。

喊口號的人心滿意足地達成了心願,卻沒想過晚上才是服務員收入最高的時段。

更進一步,她們更沒想過,這個世界上不光有女服務員。

女服務員被禁止上夜班

那可是小費最多的時候。

這時候想著“保護”女性但女清潔工整夜擦地板時卻從來無人關心保護


幸虧是美劇,要不熱搜能罵死她


不允許“女壞人”的存在,同樣的,只是看上去在保護婦女權益。

實際上呢?

是一種否定人類複雜情感的一廂情願。

這幾天肉叔在看《獵狐》,於小卉(鄧家佳 飾)在拍婚紗照當天決定跟夏遠(王凱 飾)分手,辭職加入反派的工作室。

彈幕直接罵成狗,各種汙言穢語都使出來了。

還上了熱搜:#被於小卉氣死#


幸虧是美劇,要不熱搜能罵死她


於小卉就是典型的“女壞人”啊——

男朋友是正義使者,而且還那麼愛你,你咋就有臉提分手?!渣女!

前兩天肉叔看《十三邀》,許知遠對話《繁花》的作者金宇澄,兩個人聊到一個有意思的話題:新一輪的單調化。

即不管這個人的動機是什麼,只要不合我意,一個“渣男渣女”的帽子就直接扣上去。

人不是可以這麼簡單被涵蓋的。動不動就這個“渣男”。人是有他各種各樣的複雜動機的。

放到《獵狐》,於小卉真就那麼渣?

看了劇的其實都知道,不是的,她也有她的複雜動機。

她就是不愛了,受不了自己被領導責難時找男朋友求安慰,男朋友卻永遠在忙工作。

憑啥不能分?

憑啥分了就得被懟成“渣女”?

再推一步,哪怕她還愛著夏遠,她有沒有分手的權利?

你看。

這才是極端女權不允許“壞女人”存在,真正危險的地方——

女性不可以有任何陰暗和缺陷,女性必須是善良的,純真的,忠貞的。

等等。

這到底是女權。

還是反女權。


幸虧是美劇,要不熱搜能罵死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