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裡,合資品牌要比自主品牌開起來有面子,銷量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但隨著比亞迪,長城,吉利,奇瑞的強勢崛起,似乎正逐漸的改變人們的塵封多年的老觀念,無論是品質還是產品力都不比合資車型差,甚至在配置和性價比上還要遠超合資車型很多。
提到擁有合資品牌最多的中國車企,一汽,東風,上汽是經常被提起的三個國有質汽車集團,而同為國企的長安汽車卻總會被大家忽略,不是因為它做的不夠好,反而正是因為長安自己的自主品牌的光芒實在太耀眼了,竟然蓋過了旗下的合資品牌。
長安汽車在最鼎盛的時期手握鈴木,福特,馬自達這三個大王牌。
長安鈴木成立於1993年,巔峰時期全年銷量突破22萬輛,有望成為國內微型車之王。
長安福特成立於2001年,巔峰時期長安福特銷量為95.7萬輛,月均銷量就已經超過了7.9萬臺,距"百萬銷量"目標僅一步之遙。
長安馬自達成立於2005年,巔峰時期全年銷量突破18萬臺,這是在僅擁有兩款車型的情況下取得的。
如果按照常規的劇本來演繹,長安汽車完全可以憑藉這三個合資品牌成為國內最成功盈利最高的汽車廠商之一,不過人算不如天算。
2018年9月4日,長安汽車發佈公告稱將以1元人民幣收購日本鈴木及鈴木中國分別持有的長安鈴木40%和10%股權,收購完成後長安汽車持有長安鈴木100%股權,此次股權交割將2018年12月31日前完成,這也標誌著入華25年的鈴木汽車最終退出中國市場。
長安福特2019年實現銷量18.4萬輛,2018年同期為37.78萬輛,同比下滑51.3%。
長安馬自達2019年實現銷量13.36萬輛,2018年同期為16.63萬輛,同比下降19.66%。如果還要算上法系高端品牌DS的話,那麼長安汽車可謂是全線潰敗,長安汽車2019年全年累計實現銷量176萬輛,2018年同期為207.46萬輛,同比下降15.16%,直接從200W俱樂部下降到100萬俱樂部,這其中的苦只有長安自己知道。
於是坊間就有了那句經典的"百年**,毀於長安"的梗,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近日長安汽車發佈了3月份產銷報告,報告顯示,長安汽車3月產銷量為130942輛和139737輛,同比分別下滑33.52%和28.7%。1-3月累計產銷量為275145輛和303078輛,同比分別下降36.97%和32.1%
細心的朋友可以發現,長安汽車旗下的自主品牌已經全年超越合資品牌,至此終於真相大白,長安汽車多年的"陰謀"就此揭開。
一、長安汽車產品線豐富
打開長安汽車的名錄可以發展,小至微型車大到大型SUV,從轎車到MPV,共計23款車型,覆蓋領域之廣無人能及,不僅體現出長安汽車的研發實力,更是讓消費者有了更多豐富的選擇,以中國市場的基數,即使100個人裡有一個選擇長安汽車,一年下來也是一個非常可觀的數字。
2019年12月18日,人民日報"中國品牌發展指數"100榜單排名第77位。
二、長安汽車技術領先
如果只是粗製濫造的生產產品肯定不會長久的經營下去,只有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技術實力才是唯一的王道。長安汽車全球研發中心於2019年4月9日正式投入使用,是一個集設計、試驗等7大功能,仿真分析、噪聲振動、被動安全等12大領域,混合動力、空調系統、非金屬材料等180個實驗室,以及運用雲技術打造的全球數據中心。
除此之外長安汽車還在北京、意大利都靈、日本神奈川縣及英國建立設計中心,吸取最優秀最先進的造成經驗。
在汽車文化悠久的美國汽車之城底特律建立研發中心,專攻汽車底盤技術,包括底盤性能開發、底盤工程化設計、底盤技術研究、以及底盤製造工藝研究等。
以上的戰略和部署,為長安之崛起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三、"誨人不倦"實則深謨遠慮
俗話說的好,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其實手握眾多合資品牌的長安汽車大可以不用這麼發奮圖強,完全可以學習友商們輕輕鬆鬆"躺著賺錢",可是這與長安汽車骨子裡的氣質格格不入。
長安汽車的前身是上海洋炮局,由洋務運動發起人李鴻章於1862年(清同治元年)12月授命英國人馬格里和中國官員劉佐禹在上海松江城外一所廟宇中創辦。1951年,二十一兵工廠改名為長安機器廠。1953年進入汽車行業。1957年重慶兵工廠,開始試製長江牌46型吉普車,並在1958年試製成功,參加了1959年的國慶閱兵儀式。
貴為軍工企業,骨子裡就有一股不服輸的精神,別人的永遠是別人的,只有自己強大了別人才不會輕視自己,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經歷讓長安有了今天的成就。
作為民族工業的希望,自主品牌早一日強大起來,國家的工業也就早一日可以在國際上出頭,前有華為,後有長安。
總結:長安汽車的成就遠不止文章中講到的這麼多,在代表著高科技的自動駕駛領域,長安汽車也是中國品牌裡也有著多個首家的企業,首家量產L2級、首家與百度合作、首家入駐5G自動駕駛公共服務平臺等等,長安算是國內對自動駕駛技術最看好的車企之一。你們會選擇自主品牌做為自己的第一輛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