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銀行2019成績單:淨利潤共計1.67萬億元 近八成銀行淨利回暖

隨著年報季收官,上市銀行2019年成績單悉數放榜。在宏觀經濟壓力、行業競爭激烈、LPR改革等一系列影響下,上市銀行業績如何?截至4月30日,36家A股上市銀行全部曬出2019年報,28家銀行淨利潤增速回升。在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下,銀行資產質量保衛戰成效顯現,近八成銀行不良率有所下降。然而,疫情對銀行零售和信貸業務的衝擊,也使得資產質量承受著反彈的壓力。面對疫情帶來的多重挑戰,如何保持業績平穩增長成為上市銀行的新考題。

01 業績回暖,

28家銀行淨利潤增速提升

儘管面臨著宏觀經濟壓力、市場利率化改革持續推進等諸多挑戰,但是上市銀行的賺錢能力仍然不可小覷。從披露的業績來看,過去一年,36家A股上市銀行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共計約16727.25億元,相當於日賺45.8億元。

從盈利能力來看,國有銀行的賺錢能力依舊遙遙領先於中小銀行。工商銀行2019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122.24億元,依然佔據著霸主的地位。其次是建設銀行,去年淨賺2667.33億元,同比增長4.74%。農業銀行、中國銀行歸母淨利潤規模分別為2120.98億元、1874.05億元;交通銀行和郵儲銀行分別淨賺772.81億元和609.33億元。

從淨利潤增速來看,中小銀行增長勢頭強勁。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36家A股上市銀行2019年均實現了歸母淨利潤的正增長,23家銀行保持兩位數增幅。其中,寧波銀行在A股上市銀行中的歸母淨利潤增速最高,達到22.6%;杭州銀行以21.99%的增速緊隨其後;去年剛剛登陸A股市場的青島銀行、西安銀行、蘇州銀行、青島農商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增速也超過10%。

與2018年相比,淨利潤增速的回暖趨勢更值得關注。在36家銀行中,有28家銀行2019年的淨利潤增速高於2018年同期。比如,鄭州銀行去年實現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7.4%,扭轉了2018年負增長的局面;去年新晉升為國有大行的郵儲銀行,歸母淨利潤增速也較2018年提高6.77個百分點。

建設銀行行長劉桂平在該行2019年業績發佈會上表示,疫情對該行的經營管理會產生影響,加上LPR改革也會對該行的經營產生一定影響。未來該行將通過精細化管理,把資產負債結構、業務結構、客戶結構進行優化,同時通過強化定價管理能力和利率風險的管控能力,有信心在今年這樣比較困難的情況下,盡力保持業務穩定的增長。

對於上市銀行去年淨利潤保持快速增長,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特邀研究員婁飛鵬表示,一方面主要是銀行加大了對實體經濟的貸款投放,貸款增速較2018年提升有關;另一方面是銀行業尤其是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淨息差較2018年有所提高。

02 發力中間業務

過半數銀行實現兩位數增長

從收入結構來看,銀行的營業收入主要包括利息淨收入、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以及投資收益等,而利息淨收入仍佔據主要地位。在監管引導企業貸款利率下行的情況下,依靠傳統的“吃息差”實現盈利的模式已經難以為繼,銀行積極調整收入結構,提升中間業務收入,以期增加利潤。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36家銀行中,超過半數的上市銀行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呈現兩位數增長。例如,建設銀行去年實現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1372.84億元,較上年增長11.58%,對營業收入比率上升0.79個百分點至19.46%;郵儲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的增速也超過15%。中小銀行的表現更為亮眼,寧波銀行、成都銀行、青島農商行2019年的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增速在30%-40%之間;蘇州農商行同比大增77.65%至1.28億元。

多家銀行理財業務、代理類業務等出現明顯增長。蘇州銀行在年報中表示,受代理業務、代客理財業務、零售信用卡業務、銀團貸款業務實現手續費收入較上年均有較大幅度上漲的影響,該行去年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同比增長17.30%。青島銀行也表示,主要是理財、代理、銀行卡等業務發展較快,手續費收入增加較多。

重慶農商行相關負責人近日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得益於該行不斷優化各項資產負債結構及各業務的協調發展,不斷提高淨值型理財產品的銷售能力和營運能力,增強中間業務的創收能力等原因,該行淨利潤增速有所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部分銀行仍在摸索前行,相關業務收入出現下降。例如,鄭州銀行去年實現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16.1億元,同比減少14.12%。該行相關負責人日前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主要受業務結構調整,代理業務、證券承銷業務規模減少影響。另外,西安銀行、貴陽銀行去年的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也下滑超兩成。

民生銀行研究院研究員張麗雲表示,部分中小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出現下降,可能與業務結構調整、理財業務收入下降幅度較大、業務收費逐步規範、同業競爭加劇等因素有關。在持續優化信貸結構的同時,未來應逐步調整中間業務結構,加大中間業務產品創新。

03 近八成銀行不良率下降,

疫情下資產質量迎考

在經營業績回暖的同時,銀行也加大了資產質量的處置力度,上市銀行去年末不良貸款率呈現穩中有降的跡象。然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如其來,令很多潛在風險客戶加速暴露,銀行業的不良率又出現抬頭跡象,資產質量保衛戰仍在持續。

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截至2019年末,在36家A股上市銀行中,28家銀行不良率較上年末出現下降,佔比達到77.78%;3家銀行不良率與上年末持平,5家銀行有所上升,升幅在0.17個百分點內。在不良率下降的28家銀行中,江陰農商行的降幅最大,該行2019年末不良率為1.83%,較上年末下降0.32個百分點。另外,農業銀行、招商銀行的不良率降幅在0.19-0.2個百分點內。

不過,這一企穩的跡象在疫情影響下出現波動。多家銀行管理層在2019年業績發佈會上曾表示,資產質量受到疫情影響已成定局。反映到2020年一季報數據上,包括交通銀行、浙商銀行、貴陽銀行、重慶農商行和常熟農商行等在內的多家銀行2020年一季度末的不良率均有所上升,比如,貴陽銀行3月末不良率為1.62%,較2019年末上升0.17個百分點。

交通銀行副行長郭莽在該行2020年一季度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從目前來看,預計該行二季度不良率環比能夠保持基本穩定。未來該行將通過把好投向准入關口,嚴控新增貸款風險,加強資產質量管理,建立滾動排查機制等一系列措施應對疫情對資產質量的影響。

不良率有所抬頭是整個行業的現狀。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肖遠企近日介紹稱,2020年第一季度,整個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為2.04%,比年初上升了0.06個百分點,其中受疫情影響比較嚴重的一些小微企業,餐飲、住宿等行業上升相對比較快一點。在談及第二季度和今後一段時間銀行不良貸款的情況時,他認為今後還會有一些上升,但是幅度不會非常大。

04 保本理財退場,

淨值化轉型成效初顯

資管新規過渡期已進入最後一年“倒計時”,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A股上市銀行紛紛加速推進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

例如,截至2019年末,農業銀行淨值型理財產品餘額為7819.38億元,比上年末增長47.9%;交通銀行淨值型理財產品餘額佔表外理財的比重升至30.64%。股份制銀行的轉型成效更為顯著,興業銀行2019年末淨值型產品較上年末增長23.18%,在理財中的佔比提升至55.96%;中信銀行淨值型產品規模佔比達到59.47%。

由於體量基數低,中小銀行淨值型產品轉型速度更快。比如,常熟農商行2019年末淨值型理財產品規模為135.96億元,同比增長222.87%;青島銀行淨值型理財產品規模達到745.12億元,佔產品總規模的73.80%。長沙銀行更是在年報中提到,保本理財實現零餘額,提前完成新規整改要求。

對此,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表示,如果銀行率先完成產品淨值化轉型,而其他銀行還在發行預期收益型的產品,就有可能會造成部分客戶流失,小型銀行這方面的擔憂較多。

在這場資管轉型升級競賽中,銀行系理財子公司也正逐漸成為優質“玩家”的標配。目前已有12家銀行理財子公司開張運營,包括6家國有銀行、3股份制銀行和3家城商行。其中6家銀行在年報中披露了理財子公司業績情況,2家理財子公司實現淨利潤破億。工銀理財以3.3億元的淨利潤規模位居榜首;農銀理財緊隨其後,淨利潤達到2.96億元;交銀理財和建信理財排在三、四位,分別為8911.54萬元、0.6億元;光大理財淨利潤為370萬元;2019年12月底成立的寧銀理財淨利潤為38.4萬元。

普益標準研究員夏雨表示,儘管多家理財子公司已實現了盈利,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理財子公司的管理規模很大一部分來自於母行產品的導入,且理財子公司發展前期投入成本較高,母行在人力資源、基礎設施等方面也給予了較大支持。當前理財子公司產品仍以固收類為主,但也開始佈局混合類、權益類等多種類型產品,這展現出了產品設計上的積極性、創新性。

本文源自北京商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