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研究」新加坡大選與中新關係

【編者按】本次東盟快閃特邀新加坡南洋時評主編、新加坡作家協會理事李葉明主編就新加坡大選與中新關係做主題演講。文字內容整理如下,以饗讀者。


《東盟參考》:新加坡為什麼選擇在疫情期間舉行大選?反對黨為什麼持強烈的反對態度?

實際上,此次的大選並不奇怪,因為按照規定新加坡的國會任期不能超過五年,即在五年內必須進行大選,而且現任政府已經進入到任期的倒數一年,所以今年勢必會舉行大選,只不過是時間選擇上的問題。李顯龍總理在三月份的時候就有表態,此次的疫情是持久戰,有可能出現國會任期結束但疫情還沒結束的狀況,因此新加坡還不如早點舉行大選以給新任政府強有力的委託(即選民授權)來應對此次的疫情。之後,新加坡就經歷了一個疫情的高峰期,導致新加坡政府宣佈實施阻斷措施,這也說明新加坡的疫情其實非常嚴重。在阻斷措施實施的近兩個月期間,是沒有條件進行大選的,但是大選是遲早要舉行的,而且越往後拖情況只會更糟糕。因為疫情對經濟的衝擊非常大,在阻斷措施期間已經出現企業倒閉的現象,而且越往後體現的越明顯。新加坡政府已經出臺了一些救助的措施,比如承擔企業員工的部分工資、補貼企業租金、發放生活補助等等。在經濟不好的時候,選民得到政府的救助,執政黨的得票率自然就會高。所以,在疫情對經濟的衝擊還沒有完全表現出來的階段,及時舉行大選可能會對執政黨比較有利,是最明智的選擇。

反對黨之所以強烈反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反對黨不能舉辦群眾大會。反對黨舉辦群眾大會是一個凝聚人氣,拉開聲勢的最重要的競選活動。但是阻斷措施期間,人們的活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這顯然會對反對黨的造勢活動造成很大的影響。在阻斷措施的第二階段,選舉局就已經出臺了在疫情期間要遵守的大選規則,規定不準舉辦群眾大會以及競選團隊拜訪選民不能超過5個人等等。這些措施對反對黨形成了很大的限制,沒有了群眾大會,選民也看不出此次反對黨的情況,不能比較各反對黨的政見。但是取消群眾大會之後,選舉局同時也給出了應對措施,就是讓所有的反對黨有機會在電視節目上發表政見,這也是對反對黨不利的一面。因為每個黨都要有候選人發表政見、參加辯論,這也暴露出有些反對黨候選人的素質,有的候選人出現口誤、說話不利索等等,使其與行動黨的對比十分明顯。此外,選民更加趨於保守也對反對黨不利。在此次的危機中,選民不願意冒險做出更換政府的挑戰,傾向於讓現任政府繼續帶領國家應對危機,因此此次危機下的大選對執政黨更為有利。


《東盟參考》:目前新加坡最大的反對黨工人黨為此次選舉做了哪些準備工作?新加坡未來有沒有可能會走向兩黨制或者兩線制?

實際上,反對黨料定會在疫情期間舉行大選,所以他們是有所準備的。首先,工人黨派出的候選人的資質很好。工人黨此次派出的候選人有經濟學教授、非政府組織的創始人甚至還延攬了國民團結黨的政治明星佘雪玲。從候選人的情況來看,工人黨的候選人水平最高。其次,工人黨的競選團隊積極地拜訪選民。工人黨的競選團隊在做一些為選民服務的事情,包括髮放慈善用品、糧食等。這些行動也為行動黨帶來了壓力,特別是工人黨派佘雪玲去挑戰東海岸的選區。行動黨為了守住東海岸選區,出了一步險招,就是把候任總理王瑞傑派到了東海岸選區。如果王瑞傑敗選,那麼他就無法進入到國會之中,也就不可能擔任總理,實際上是非常有風險的佈局。

新加坡不太可能出現兩黨制或者是兩線制。新加坡總共有31個選區,要選出93名議員,輸掉幾個選區不會影響到大局。兩線制其實是馬來西亞的提法,馬來西亞很多政黨是單一種族,所以它要凝聚在一起就形成了陣線或者政黨聯盟。但是新加坡實行的是集選區制,要求必須搭檔參選,且其中1人必須是少數族裔(馬來、印度或亞歐混血族)代表。所以新加坡出現兩線制的情況很少。而且行動黨也不需要兩線制,因為在一個政黨中就已經有所有種族的成員。那反對黨不是沒有可能出現兩線制,但可能更像策略聯盟。此次大選中最有希望的兩個反對黨是工人黨和前進黨,兩黨推選出的候選人加在一起超過國會半數,如果他們合作贏得全部的議席,則可以推翻行動黨,獲得執政權,但其實不太可能。


《東盟參考》:本次新加坡大選中,新出現了一個反對黨——“新加坡前進黨“,該黨黨魁為”人民行動黨“前黨員、國會議員、具有較高威望的陳清木。陳清木為何要成立”新加坡前進黨“參加此次大選?李顯龍之弟李顯揚又為何宣佈加入該黨?這會對這次大選造成怎樣的變數?

陳清木作為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的一員”前老將“,曾六次征戰大選,擔任國會議員二十六年。其中最低得票率為69%,最高88%,屬於黨內前列,因此在黨內被相當倚重。而外界所不瞭解的是,陳清木其實是吳作棟的同學,在黨內


也以敢言著稱。當李光耀卸任之後,陳清木在國會的發言常常不計後果,也有過一兩次違反黨的意志的投票行為。

另一個情況是,陳清木一直希望吳作棟能成為一個擺脫李光耀影響的總理,但是就李光耀在新加坡的政治影響力而言,吳作棟難以成為陳清木期望的“有作為”的總理。但當時陳清木的這種態度卻贏得了不少民意,因為當時有很多人並不喜歡李光耀。

部分民眾不喜歡李光耀的原因包括當時李光耀實行的語文政策—關閉南洋大學以及對包括共產黨在內的左翼政黨採取政治高壓的措施。尤其是非李光耀選區的選民往往只看到了李光耀執政時的嚴肅表情,“嚴父”的一面,卻沒有享受過李光耀親自的基層服務。因此,以往陳清木的種種“反叛”態度為他贏得了相當多的選票,類似於執政黨裡的反對派。因此不能說得票高就認為他是政治能力非常強的黨員。根據“人民行動黨”的意志,陳清木於2005年卸任了國會議員,未參加選舉。2011年,陳清木參加總統大選,相當於是獨立競選人。當時“人民行動黨”推出陳慶炎參選,最後陳清木以0.34%的微弱劣勢敗選。

2016年陳清木再次參加總統選舉。此時“人民行動黨”修改憲法,要求若前四屆總統不是少數族裔,那麼下一屆總統只能從少數族裔中選出。而有人認為這項修改是專門針對陳清木實施的。在有過前兩次失敗之後,陳清木索性成立反對黨,自任黨魁,希望把自己的政治魅力轉化為政黨的選票基礎。“前進黨”的名字含義取自新加坡國歌中最後一句“前進吧,新加坡。”而陳清木的這種做法某種程度上也是在效仿馬來西亞的首相馬哈蒂爾。因此,有人基於二者年齡的相仿和政治經歷及手段,把陳清木比作是新加坡的馬哈蒂爾。

十分可惜的是,新加坡的反對黨曾被陳清木召集開過幾次會,但是無果而終。不過在2011年和2015年大選中,反對黨之間有所協調,沒有出現“三角戰”。這次大選出現了兩個“三角戰”,一是獨立人士參選導致的,二是三個政黨的三組人導致的。由於陳清木的光環加持,“前進黨”在本次大選備受矚目,而且李顯揚的高調加入更增添了幾分戲劇性。李顯揚願意為“前進黨”貢獻政治經驗和時間精力,但最終並未參選。若是參選,局面或又有所不同。因為李顯揚的身份不僅是李顯龍的弟弟,更是手持“故居”,認為自己更加代表李光耀,而李顯龍已經偏離了李光耀的政治路線。

陳清木和李顯揚的行為會給選舉具體造成多大沖擊?待投票結果出來之後就可以明晰。但是陳清木和新工黨的恩怨,二李之間的恩怨卻也是戲劇性的。這種恩怨也許不會得到所有新加坡人的同情,有人會把這倆人視為一對叛徒。如果這次大選,“前進黨”得票不高,能否長期生存也是問題。此外,李顯揚80餘歲高齡能否從政?這次大選是否只是湊個熱鬧?


「東盟研究」新加坡大選與中新關係

《東盟參考》:此次疫情中,新加坡勞工宿舍是重災區,其病例數佔總數的90%以上。該問題是否會是本次大選的主要議題?

許多人都猜測新加坡勞工宿舍感染嚴重所體現出的防疫疏漏或成為本次大選的重要議題。新加坡的第二大反對黨是“新加坡民主黨”,該黨的主席為印度裔的傳染病教授澹馬亞。澹馬亞在疫情期間首先呼籲政府應當尊重醫生的專業意見展開防疫行動,而不是大包大攬,政府回應說在其抗疫領導小組中有一名衛生部的醫療醫藥總監。而後澹馬亞又質疑政府的另一項不作為:在2月疫情之初,僱主曾要求勞工持健康證明方可復工,而政府不批准。新加坡的醫療體制是個人若感不適應當先由家庭醫生診斷後再去醫院進行相應檢測。澹馬亞教授據此認為正是政府的不批准導致了勞工宿舍的疫情爆發。政府方面則回應說政府並未阻止檢測,只是應當遵循醫療制度。當然,這也是由於當時新加坡檢測能力受限所致。澹馬亞教授的質問並未像大眾期待的一樣是能夠非常尖銳清楚地指出政府的疏漏所在,反而變成了兩輪政治口水戰。


《東盟參考》:這次大選還有哪些主要的議題?對議題的討論或者說對政府的批判過程,會不會造成新加坡社會的分裂呢?

這次執政黨競選的主題是“保工作、保生活、保未來”,意圖十分明確。因為目前面對疫情的衝擊,很多人可能會失業,生活會出問題,他們實際上是在解決民眾最關心的問題,這個落腳點是跟疫情有關的。

此外,還有一個議題是新加坡長期以來都存在的問題即排外。自2011年大選開始,新加坡就出現了一些排外情緒。在2013年的人口白皮書中預計到2030年時新加坡人口將達到690萬。這個數字引發了部分新加坡人的恐懼和抗議。他們認為新加坡人口到達500萬就已經感覺到很擁擠了。當時地鐵經常出故障,很多人買房也困難,所以後來這就轉化成了針對外勞和包括已入籍的外來移民的排外情緒。當時的工人黨也提出一個論點,認為讓外來移民入籍實際上是稀釋了新加坡的核心。所以工人黨當時的說法對新加坡社會產生了分化的作用,將人口分成了外來移民和土生本地人兩撥。

這樣的議題這次也出現了。但是我覺得這是個假議題。1000萬人口的概念是擔任過新加坡城市發展局首席規劃師的劉太格在690萬人口的爭議之後提出的在規劃方面的建議。他認為新加坡的城市規劃要更有遠見,所以應該以1000萬人口作為規劃目標。但是,這個概念被反對黨用作抨擊執政黨的一個論據,行動黨當然對此進行了強烈的反駁。因為實際上政府從來沒有這樣的計劃,1000萬人口的提法純粹是劉太格當時提出來的一個高級別的規劃目標而已。


《東盟參考》:請就此次新加坡大選中各選區的情形來預判一下大選的結果是什麼?

新加坡一共有31個選區,其中有14個單選區,單選區的競爭往往是比較激烈的。但是此次反對黨的進攻勢頭可能會在好幾個單選區受阻,基本上不太可能拿下更多的單選區。其中 ,反對黨駐守後港單選區已經30年了,後港民眾對反對黨非常支持,所以行動黨應該不太可能拿下後港。而武吉巴督和武吉班讓是比較有懸念的兩個單選區,因為這兩個單選區目前由新加坡民主黨兩個主要人物——民主黨主席淡馬亞教授和民主黨秘書長徐順全博士在挑戰,所以可以預見在這兩個單選區會有一場激戰。

但是徐順全在辯論當中提到1000萬人口規劃的事情,結果被行動黨指責為虛假陳述,所以他目前很被動。另外,民眾很期待淡馬亞教授對疫情做出一些專業的批評,但發現他並沒有指出關鍵問題,或者說提出一些更好的建設性意見。目前來看,他們贏得上述兩個選區的勝算不是很大。但是新加坡有一個非選區議員的制度,如果他們在單選區落選,但得票率又比較高的話,還是有可能以落選的高票進入國會。

另外,還有三個值得關注的選區。其一是東海岸集選區,行動黨王瑞傑負責駐守,反對黨派出政治明星佘雪玲進攻。王瑞傑守住的可能性相當高,但是萬一守不住,則造成的影響很大,可能會影響到第四代領導人的交棒,所以這是最值得關注的一個選區。其二是阿裕尼集選區,工人黨已經駐守兩屆。阿裕尼集選區是在2011年被李顯龍總理稱為分水嶺式選舉時,第一次被工人黨所攻下,是反對黨拿下的第一個選區。此前,很多人認為行動黨搞集選區制度是為了不讓反對黨有機會,因為當時新加坡反對黨實力都非常弱小,而且反對黨的成分也不是多元種族的結構,所以很難去進攻集選區。2011年大選時,工人黨由劉程強率隊,包括一個馬來人,一個印度人還有三個華人去挑戰阿裕尼集選區,最後獲得了成功,當時對整個新加坡政壇的反對黨陣營來講是一個強心劑。

阿裕尼集選區當地的很多選民對工人黨是比較支持的,但是工人黨犯了一個錯誤。選區是通過市鎮理事會來管理的。市鎮理事會收取選民的物業費之後提供物業、商業中心的服務和維護工作。但是負責運營市政理事會的工人黨陷入了財務混亂、收受賄賂的醜聞中,此事已經鬧到了法庭,法庭還處在審判過程當中。

這件事情從2015年大選的時就已經開始發酵,雖然工人黨繼續當選,但是得票率比2011年少了很多,只是以微弱的優勢贏得選區。有些人認為上一次大選工人黨能當選,那麼這次工人黨應該還是會繼續當選。還有人認為隨著市政理事會財務審判過程的推進,工人黨會持續受到負面影響,再加上劉程強不參選,而是新任黨魁印度裔的畢丹星參選,工人黨新老交替的問題是否會失去傳統支持者的信任和選票是值得保持觀察的。最後,還可以關注一下西海岸選區的前進黨表現如何。

以上提到的兩個單選區和三個集選區是非常有看點的,但是總體來講它們最終的結果不影響大局,不太可能讓行動黨失去政權,因為即便這些選區全部被反對黨贏下來也才不到20個議席。


《東盟參考》:這一次疫情對國際社會造成很大的影響,這次疫情會怎樣重塑新加坡的民意和政治,對新加坡的民意和政治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和作用?

這次疫情確實對新加坡的影響非常大,主要體現在經濟方面。新加坡是一個非常國際化的國家,是整個東南亞的航空中心。因為疫情限制了人和人的交流,實際上新加坡整個航空業遭受了巨大的損失,旅遊業的損失也非常巨大,而且很多國際貿易也受到影響,這些在新加坡都體現的非常明顯,所以新加坡未來在經濟上會面臨非常艱難的一段時期。

新一屆政府要快速應對未來的挑戰,李顯龍曾說這次疫情給第四代領導人帶來了一次機會。第一代領導人完成了建國的使命,第二代政治領袖和第三代政治領袖守業,第四代領導人在比較富裕的環境下成長,能不能經得起風浪?他們是不是更傾向於所謂的政治多元化,會不會影響新加坡未來的發展?這個是當時李顯龍比較擔心的地方。但是因為疫情,讓大家又共同度過一個非常困難的時期,所以李顯龍認為這次疫情在某種程度可能是更凝聚民心的一件好事。目前來看,新加坡好像某種程度上更團結了。但是勞工疫情畢竟在新加坡非常嚴重,所以也有可能造成很多人會排斥這些外國勞工,讓新加坡的政治或者民意出現一些新的變化。這個變化主要是在對待外來人口的態度上面,以及對政治的訴求。


「東盟研究」新加坡大選與中新關係

《東盟參考》:有人預測王瑞傑成為第四代領導人,那王瑞傑能否順利當選呢?王瑞傑當選以後,新加坡會面臨的一些難題有哪些?

王瑞傑主動替行動黨守東海岸集選區,如果他失敗,那就意味著他無法擔任總理,顯然會影響第四代領導人的交棒。但是目前來看,王瑞傑勝選的可能性很大,所以王瑞傑應該能夠守住東海岸集選區,而且大家也希望他能夠成為下一任總理。

王瑞傑以前擔任過金融管理局局長,在金融方面具有權威。如果他當選以後可能會面對黨內團結問題以及疫情帶來的問題。在黨內團結方面,黨內實際上對下一任總理的人選存在分歧。行動黨以前從來沒有一個候任總理會換選區,而王瑞傑開創了行動黨的先例,把選區換到了東海岸。所以某種程度上講,這對於王瑞傑來說是個考驗,也是他對黨內不和諧聲音的最好回應,表明他有能力打贏任何艱難的選戰。

在疫情問題上,經濟因為疫情遭受重大的損失,但可以有效得到緩解的。一是,王瑞傑有專業背景,能夠處理好經濟問題。二是,新加坡的國庫充沛。新加坡國庫是新加坡建國50多年以來歷屆政府累積的財政盈餘,在經濟表現好的年份,財政盈餘非常大,所以國庫的錢相當多,國庫累計的金額絕對是新加坡經濟的壓艙石。如果發生任何危機,國庫的儲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砝碼。第四代領導人雖然會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但是他們應該是能夠處理好這些問題的。


《東盟參考》:當今國際局勢例如中美“貿易戰”、貿易脫鉤以及“印太戰略”等對新加坡的外交會有什麼影響?

新加坡不希望看到中美之間有任何的貿易脫鉤,因為這對新加坡這樣一個小國來說有害而無利。新加坡與中美兩國的關係都很密切,它希望中美兩國能夠保持和平友好,這樣新加坡才能同時維持好同中美之間的關係。而要同時維持與兩個大國的關係很難,新加坡的總理、外交官、學者等都希望美國能夠改變自身的態度。從他們的表態中可以看出,如果中美之間出現關係緊張,基本上是美國的責任。總的來說,新加坡不願看到中美對抗的局面,不希望中美貿易脫鉤。

對“印太戰略”而言,新加坡在某種程度上是歡迎的,但前提是不能和中國產生對抗。這對美國來說顯然是不利的,美國“印太戰略”的一個目的就是跟中國形成對抗。新加坡作為其中佈局中的一環,對美國參與區域事務表示歡迎,但是不希望中美之間對抗的出現。美國對新加坡的外交表態沒有進行打擊或者批評,基本上是接受這樣的表態,但是美國還是會朝著既定方向實施自身的戰略。所以目前來看,新加坡外交面臨困境。


《東盟參考》:在雙邊、地區以及國際事務上,新加坡和中國有共識也有分歧,那麼新加坡和中國最大的共識和最突出的分歧是什麼?中新關係走向如何?

中新之間共識遠大於分歧,兩國有強烈的合作意願。無論在貿易還是在國際關係當中,中國都很重視新加坡。雙方都反對單邊主義,支持多邊主義。在新加坡看來,美國所謂的去全球化、單邊主義、貿易戰等都是新加坡很不願意看到的。雖然新加坡與美國維持著傳統的關係,希望美國多重視東南亞,能夠多參與區域事務,但新加坡對美國逆全球化和單邊主義的做法很反感。新加披會同中國堅持全球化、多邊主義,但也明確表示其所堅持的多邊主義是基於規則的多邊主義。新加坡堅持的基於規則的多邊主義是保護小國利益的多邊主義,這是新加坡基於小國立場的前提下提出來。

中新分歧主要是在南海問題上。針對南海問題,新加坡歷來主張基於國際法解決分歧,不能無視國際法慣例。但是在南海議題上,中國卻是反對國際仲裁的。主要原因是中國認為關於南海的爭議在各國簽署《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之前就已經存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之前的歷史遺留問題不在仲裁範圍內。但對新加坡一個小國來說,它希望尊重國際仲裁,尊重國際法,這是它必須堅持的一個立場。雙方的分歧是可以解決的,新加坡後來在擔任東盟主席國的時候,它要實現的目標是希望南海問題不要成為一個衝突點。

中新之間的另外一個分歧是其與美國的關係。新加坡作為小國需要同時平衡與中美兩國的關係,所以有的時候會在中美兩國之間搖擺。中國在外交層面是理解新加坡這種做法的,但是有些人會發表評論表示不理解。原因主要是新加坡向美國購買武器裝備,認為新加坡在向美國示好。但是對於新加坡來說是沒有選擇的,因為新加坡從建國以來一直採用美國的武器系統,而且與美國搞好關係也不是針對中國。

新加坡周邊的形勢很複雜,甚至比中國很多學者所瞭解的還要複雜。新加坡領導人到現在最關注的問題還是生存的問題。很多人認為新加坡都已經建國50多年了,怎麼還存在生存問題?實際上新加坡認為自身一直存在生存問題,如果沒有一個像美國這樣強大的外部依靠,周邊國家一旦出現種族問題或者政治風波就會對新加坡的政局造成影響。新加坡考慮到周邊形勢是不可能完全放棄跟美國的關係,只是希望這不會成為和中國的一個分歧或者衝突點。

如果拋開分歧不談,新加坡實際上是非常願意跟中國合作的。在南海問題上,新加坡希望扮演一個和事佬的角色,中國也很願意看到新加坡這樣做。另外,從貿易或者區域合作的角度,新加坡希望中國加入CPTTP。無論是中新關係還是中美關係,新加坡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這個話題比較大,今天也很難一次談得清楚。


【主講嘉賓/李葉明】

【整理/白燕、龔洪松、劉曉健

羅涵今、賀枝子】

【責編/陽 陽】

【《東盟參考》新媒體工作室出品】

注:文字內容僅為學術講座整理稿件,主講嘉賓並未對稿件內容進行修訂和審核,僅用於學術交流。


文/《東盟參考》2020年第7期


「東盟研究」新加坡大選與中新關係

廣西民族大學東盟學院 《東盟參考》新媒體工作室

「東盟研究」新加坡大選與中新關係

“東盟參考”是廣西民族大學東盟學院的重要信息發佈平臺。

編輯|張蔡雨薇

審核|葛紅亮

指導|葉興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