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研發企業的三權分立

在一定階段的互聯網企業會面臨這些問題:

客戶感覺軟件不好用!

後臺人員感覺軟件不好用!

後臺 “求著” “催著” 研發改需求!

這裡的“求”打了雙引號,一方面是普遍認為軟件研發者制約了企業發展內部循環,

另一方面該制約也給了員工轉嫁責任的藉口:


軟件研發企業的三權分立


“因功能不好用,完不成或只能低效的完成任務”

問題:


缺人,一人多崗和一崗多職的現象普遍存在。這與“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相背離,直接導致了產品僅停留在“能用”的階段,長時間無法企及“好用”、“優質”的階段。既讓馬兒跑,又讓馬兒耕地的現象非常普遍。這也是企業發展無法突出重圍,整體水平偏低的重要原因。

如何使效率適配整體發展水平?

本質:


1、補短板是企業普遍為人才培養儲備的常用辦法,但不是創業公司的最佳方法,從能力上需要減少短板,能快補則補,不能快補則撤換為長板,才是最優選擇。大部分企業都是自己把自己熬死的,時間才是發展的最大籌碼。


2、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再讓專業的人受更專業的人制約。這就是三權分立的思想來管人,管事。放在軟件研發行業內,常見的立項(確定項目經理)就是選總統,對議會(項目部)負責就是對軟件設計研發的行政執行負起責任。


【產品部】 和 【需求部】 就是企業內的立法與司法。研發部、產品部、需求部共同組成 行政、立法、司法的三大互相監督的部門。


軟件研發企業的三權分立


如何讓軟件產品打上“優質”的標籤?

現象:


如果【研發部】是短板,則產品不只是延期,有可能永遠活在產品部的PPT上;

如果【產品部】是短板,則產品將沒有任何設計可言,不好用、劣質、沒有客戶粘性,極容易被同行替代;

如果【需求部】是短板,則產品設計空洞,可能僅停留在“能用”的Edge上。

而需求是不是短板主要看需求到研發的轉化率,產品設計良品率,這就給需求部門 冠上了司法的帽子。

企業如果想軟件研發做的好,至少需要三個有領導力的臭皮匠來支撐起互聯網2.0+時代客戶對產品的期望。合理高效的團隊規劃下,研發部有技術大牛的支持即可,還算比較好組建,而產品部需要 UI+前端 必須是大牛能才推動PPT的實踐。

需求部就比較任性了,提出需求,面對質疑,確認結果,落在紙上,需要的是文案工作者和合縱連橫的交際能力。至此,軟件研發大團隊的鐵三角就算有了,如同馬自達的轉子發動機,效率高的同時也會有磨損大的壓力,但用在賽道上是王者。

新時代下,創業公司在賽道上馳騁,本身就是戰場,逼死企業的往往不是平庸的能力,而是時間。


軟件研發企業的三權分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