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君慎談王陽明

勸君慎談王陽明

任何學問,須對當下的人生和社會有指導才叫活的學問,否則就是死學問。我們對王陽明的研究和學習,須有一樣批判意識之後再展開。那麼,我們先來做一個判斷,王的學問是活學問或是死學問呢?

就王本身的哲學思想,我想一定是一個龐雜的體系,即使可以三言兩語總結出來,學習研究者能否理均有深入的理解?如果沒有系統的哲學學習和訓練,我覺得怕有些困難。普通的學習者,因學習對自己的心靈、人生及如何對待社會有幫助,才是有意義的學習;學習了的東西與已無關,那是官僚機構中下級應付上級檢查的法子,不是我們這些真正學習者所需要的。那麼,我們先把這個龐大的體系先放下,我們先看看王守仁先生所處的時代,想一想他的心靈世界。

明朝建立於1368,亡於1661,這是一個帝權史無前例得到強化的時期,而強化的手段是為今人深惡痛絕的特務統治、宦官主政和文字獄。明朝有一個可怕的罪名,叫“腹謗”,也就是說你即使不說、不做,“我(執權者)”覺得你心裡不滿,心裡對我有怨恨,“我”就可以定你的罪,對你進行懲罰:把你的皮剝了,裡面充上乾草,掛在辦公室的外面的木柱上,每日風吹日曬,每日讓往來於朝堂的知識分子代表們聽著其咣咣噹當撞擊木柱的聲音上班、下班。

勸君慎談王陽明

王守仁生於1472,1528年辭世,這個時期處於明朝的中葉,這樣的社會氛圍已深入人們的骨髓。王陽明同志就是幾十年如一日聽著他的前輩同僚風乾的皮囊撞擊著木樁的聲音進行思想的。他童年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習成長,青年開始思考、著書立說,而這時應是到了1500年以後,他最後逐漸擠身於社會的中樞。仕途如戰場,生死相依,他所思所學,不可能逆帝權而行,而是順著帝權方向再一次把中國知識分子的深入引向了“內心”。這個“內心”也是在帝權四面設置的暴力機器下進行的,就如羊群只能在牧羊者的驅趕下向某人方向前行。所以王守仁說心即理,怎麼看著都有點玄學的感覺,當然這也是儒釋道合流後的一個表現,禪學世俗化,佛教的自贖、悲憫、輪迴報應等意識,融入到主流知識分子的思想中,漢唐以來的剛武雄健之風看不到了,中國的知識分子基本被帝權馴化。而在世界的另一端,正好相反,知識分子開始衝破思想的桎梏,正在向更廣闊的世界探索自然之妙、人性之奇。從這個背景上講,王的心學是知識分子給自己(帝權指引下)上了一道枷鎖。

勸君慎談王陽明

我個人認為,對明清以來的學問,宜淺嘗不宜深究,深究易深陷其中。餘傑說中國人玩物喪志,或是指此;近來有識之士對當下的主流知識分子的墮落大加斥責,或與此淵源有關。知識分子們避重就輕,自娛自樂,以套取國家科研經費、謀求社會榮譽為“學問”的主攻方向,其人生目的全在於個人的富貴,而中國傳統知識分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胸懷卻丟進了爪窪國。這一墮落對社會禍害之深不可一言盡之。

簡而言之,對於風靡當下的王陽明,我的態度是學習研究時一定要帶著今天人生社會的問題,能對今天人生社會有益的,當究之,無益的,當批判之或棄之,不必浸淫在裡面,以防日久不能自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