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七中的人和事③:從昏蟲到奮鬥——一個平凡醫生的成長之路!

最近成都七中官方微信發了很多關於“難忘七中的人和事”專題文章,小編轉過來,給各位七中迷們分享一下,大家一起來讀讀關於成都七中的那些人和他們的故事吧!


每個人的一生,都有許多的無奈,我亦不例外。於我而言,最大的無奈,便是沒記性,過去了的許多精彩時光,早就忘得一乾二淨了。

可是,就在這大量忘卻的背景下,成都七中的那些經歷,仍保留著極少的殘存。

藉此次徵稿之機,說幾件尚未忘卻的往事,也許,包含了些許“七中精神”。

玩過了在川大附小的童年時光,初中竟然選讀的是河對面的“成都十九中學”,而當時川大的孩子們,大都是七中的學生。為啥?說不清楚了,最大可能是我太愛玩了,讀十九中,每天要過河,坐渡船、玩水、捉魚,都是最愛,選它,可能便是當時的“最佳”吧?

三年初中,完全是在渾渾噩噩中度過的。不經意間,也從童年進入了少年。

考高中,現在,可是人生的大事,可我,卻依舊糊塗著。家裡基本不管,僅僅因為我哥哥是七中學生,我也就報考了成都七中。1958年,大約是8月,去看榜,名字赫然其中,我,這個昏蟲,也就成了七中的學生。

難忘七中的人和事③:從昏蟲到奮鬥——一個平凡醫生的成長之路!

當時的七中,也在現在的位置(磨子橋),可週圍全是田壩。當時,還住川大,上學要穿過當時的成都工學院,走田坎路才到學校。進校門便是傳達室,那位足有點“硬”的吳大爺,永遠都是那張毫無表情的臉。同學們都要恭敬地叫他。不久,我家搬到東門大橋附近,便要從新南門出城,才到學校。好在有個同學住在附近(丁念祥,已經去世),每天我去叫他,一路上揹著俄語單詞(大約要半個多小時),走路上學。放學同路回家,也沒有啥遲到、早退、逃學的事發生。

難忘七中的人和事③:從昏蟲到奮鬥——一個平凡醫生的成長之路!

印象中,第一年就在大鍊鋼鐵中度過。我們班還曾發生過去拉修高爐的磚頭而使同學受傷之事呢。讀書,依舊是一塌糊塗,高一,便補考物理。其他各科勉強及格。到高二,學校組織了許多“興趣小組”,也有勤工儉學的小作坊,如木工車間、翻砂車間、鉗工車間、化工車間,等等。我這個“耍客”,如魚得水,既報了“無線電小組”,又報了木工車間。上課之餘,除了在小組活動,就是和當時的幾個華僑同學混在一起打羽毛球。仍然是“昏天黑地”地胡亂混著。成績一直是班裡的“差生”範圍。

到高三,學校分班了,將原來的男女生分班制改為合班制,成績差的在1、2班,成績好的在5、8班。我理所當然地留在2班(原來就是2班,所以,我們叫它“老二班”),而且,因為“保高三”,學生一律住校。

正是這個“住校”的措施,又在“保高三”的前提下,將我從“一個昏蟲”拉到了“清醒”之列。

因為住校,每天和同學們在一起,他們的刻苦精神,至今仍在我心中:聽同學說,有人在被窩裡打著電筒看書,有同學滅燈後在廁所做作業,有人在路燈下讀書。白天從早自習到晚自習都是老師在監督著,特別是化學的毛學江老師和數學的魯季良老師,把我“盯”得很緊,幾乎每堂課都要叫起來回答,生物的鄧耀楷老師也緊隨他們,把我“吃乾了”:“火燒眉毛啦,還不用功?”再配上他半笑不笑的表情,提著我的衣領輕輕地抖著。真如家長教育“逆子”的那番語重心長,讓你失去任何“抵抗能力”,乖乖就範。好在上學期是從高一開始複習,那諸多的“欠賬”都在這一片“保”的氣氛中得以彌補。慢慢地也從一個昏蟲懂得了是應該用點功好好讀書的時候了!

難忘七中的人和事③:從昏蟲到奮鬥——一個平凡醫生的成長之路!

上學期結束,我便從“最差”升到“中等”,幾個老師看到希望,更是“毫不手軟”。比如,元素週期表本不是一定要背全的,毛老師把我叫去,要我在兩天之內背熟。我對嘴:“背不得,開除不?”他幽默地說:“是大學開除你!”唉,遇到這種老師,真讓人哭笑不得!結果,我竟然是班裡第一個背熟這個週期表的學生。毛老師、魯老師、鄧老師,還有從當年西師畢業來實習的一批青年老師,正是他們的“不離不棄”,像“趕鴨子”一般把我這個“費頭子”(調皮鬼)從懸崖邊“拉”了回來!

參加人生唯一一次高考,卷子上的題,大多是各科老師在之前給我們複習時反覆講解過的。甚至作文題都是寫過的!(當年的高考作文題:《一個老革命的事蹟鼓舞著我》)做起來並不吃力,卷子答得飛快。1961年,我班考起大學的不多(僅1/5左右),成績比我好的同學,好幾位都沒接到錄取通知(後來才知道,是成績以外的原因),我卻一蹴而就,名列其中。以第一志願,進入了川醫口腔系(現在的華西口腔)。進了大學才知道我的三科:化學、生物和俄語,竟然都是97——滿分100分,是大學同系60個同學中的第二名(比第一名少0.4分)!化學竟然是當年入學的600多人中的第一名(4個系)。成都七中“保高三”,絕不僅僅是個口號,就我個人而言,真的叫作“洗心革面”“重樹理想”!挽救了一個“浪子”回頭,將一個“差生”,用不離不棄的真誠與踏實的教學方法,“保”入了重點大學。真不是所有中學都能辦得到的!

七中精神,不是空有其名的,她,懂得怎麼樣“因材施教”,怎麼樣“寬嚴結合”,怎麼樣“既嚴厲又溫暖”,怎麼樣“牽著犟牛走”,怎麼樣叫學生去掌握必需的基本知識。在這個環境中,你既有自己的自由,又在既定的軌道上飛快地運轉著、前進著、充實著,讓每個學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學懂知識、不枉青春。我這個“人見人厭”的調皮鬼,就是在這樣一批“可愛的園丁”們的“修枝剪葉”下,在和我“鬥智鬥勇”的職業精神的調教下,走上人生正道的。

啊,成都七中,我永遠的母校!

難忘七中的人和事③:從昏蟲到奮鬥——一個平凡醫生的成長之路!

作者:王恩平(成都七中高61級2班學生)

來源:本文轉自成都七中官方微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