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靈魂的聲音

很久沒有看書看哭了。遇到《那時上帝是隻兔子》,凌晨12點半,小雨的夜,一個人坐在窗臺看書,看著看著,眼淚湧上眼,當我發現時,它已經流下眼眶,滑落臉頰……

追尋靈魂的聲音

當時我正在讀金吉離開人世間那一瞬埃莉的心歷之路,這樣的文字像是從作者莎拉·韋曼靈魂深處發出來的,當你的靈魂與這些文字碰撞時,兩者會纏繞在一起,讓你內心深處不常觸動到的琴絃不自然的顫動起來,與之產生共鳴。

大多數人的一生是平凡的。相對於歷史上的英雄人物、成功的商業奇才、或是偉大的科學家,我們的人生如此渺小。我們常常把自己實現不了、做不到的事稱之為理想,把能實現我們理想之人視為偶像。

電影中我們更願意看拯救地球的大英雄,或是英雄抱得美人歸。我們習慣於自己的生活,並不認為有什麼感動,偉大永遠是屬於書本上,電視中,而我們依然麻木地行走在平凡的生活中。這一切,似乎並沒有什麼不對!

追尋靈魂的聲音

《那時上帝是隻兔子》卻向我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你真正瞭解自己的生活嗎?我看過很多自傳,有一些人彷彿生活在陽光中,遇到困難從不放棄,在重要的人生時刻從不手軟。這些人似乎很陽光,但這樣的人離我們的生活又很遠,我很難把他的世界和我所認知的世界聯繫起來。

當每天的太陽昇起,陽光照射在大地、森林、大樹上,我認真的觀察著樹下拳頭般大小的小石頭,它的正面被陽光照得澄亮,但就算這麼亮的陽光依然驅趕不了石頭背後的陰影,光線越強陰影反而越亮。我好像明白了什麼,也許完整人生就和這石頭一樣,有光亮的地方就有黑暗,有陽的一面就會有陰的一面。如果只是描述其中之一,所述說的人生都將是不完整的。

追尋靈魂的聲音

作者莎拉在《那時上帝是隻兔子》中述說著一個平凡的故事,主人翁小埃莉從小生活在英國一個普通小鎮的普通社區。那裡有她最好的朋友和愛她的家人(父母和兩個哥哥)。後來爸爸中了彩票,家裡有了錢,全家搬到了更好的社區,有了獨棟的房子,有了新朋友。在這樣的環境下慢慢長大,最後埃莉成為了編輯,從事自己喜歡的文字工作。而哥哥則進入金融業,在紐約最牛金融區工作。更重要的是一家人依然深愛著對方。

如果說以上部分是書中的光芒,在埃莉幾十年的人生中黑暗的一面作者從來沒有迴避。成長過程中遇到欺騙、傷害、愛情的背叛、親人的病逝、性與暴力。這些內容始終貫穿於全書。直面這些內容需要很大的勇氣,但也只有如實的把人生的陰暗面寫出來,這樣的人生才接近真實。

非黑即白並不是人生的全部,兩種完全對立的世界很難融為一體,人的一生還有很多東西是灰色的。也只有加入了灰色,黑白相間的圖畫才能過度平滑,形成一幅深度的畫面。所以我們在書中看到埃莉會和他的家庭教師常常坐著小船出現在黑暗的海上,也會看到她一個人在森林中默默的哭泣,或是有時會聽到善意的謊言。

追尋靈魂的聲音

我想 《那時上帝是隻兔子》只是想述說一段真實的人生,它包括人生的所有的陽光、陰影的和那些灰色的情感。而這樣的故事更貼近於真實的人生,書中我們讀懂了別人,也讀懂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