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闭的自然经济,列强环视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大清国门,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列强轮番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这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在此前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历史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在王朝兴衰更替的循环里原地打转,生产力发展缓慢,科技进步速度放缓并逐渐被西方超越,社会制度完全没有发展。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是被列强一脚接一脚“踹”进现代文明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周围形势

重温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闭的自然经济,列强环视

正当清王朝日趋衰落的时候,英、法、美各国的资本主义却在迅速发展。19世纪初,英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最强大的国家,并且建立了“日不落”帝国。而它在亚洲下一个主要的侵略目标就是中国。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大机器工业逐渐代替了工场手工业。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产量急剧上升,“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努力寻找新的资源及产品生存空间。

重温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闭的自然经济,列强环视

法国是仅次于英国的资本主义国家,到鸦片战争前夕,法国工业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美国在鸦片战争前夕资本主义工业并不发达,但它正处于上升阶段。19世纪30年代,美国资产阶级正向南部劫掠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的土地,排除欧洲资本主义在拉丁美洲的势力,全面控制市场,因此,美国在19世纪中叶没有足够的力量侵犯中国。 美国充当了英国侵略者的帮手,追随英国侵入中国。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俄国从北面虎视眈眈注视着中国,随时准备夺取中国的领土。

鸦片战争前中国现状

鸦片战争前,清朝的封建统治已腐朽衰落,国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危机重重。清王朝的统治面临深刻的危机,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

重温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闭的自然经济,列强环视

经济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自给自足的经济,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清朝时期,土地兼并更加激烈。乾隆、嘉庆时期,大学士和珅占地8000余顷;道光年间,直隶总督琦善占地25 00余顷。至于占地几千、几万亩的地主,则数不胜数。清朝统治者用武力强行圈占土地;并强行占了约为全国十分之一的土地分封给皇亲贵族、八旗首领。地主和官僚们拼命进行土地兼并,迅速聚敛财富,广大农民失去土地,只能成为地主豪绅的佃耕户,交纳极其高额的地租。乾隆时,湖南巡抚杨锡绂说:“近日田之归于富户者,大约十之五六,旧时有田之人,今俱为佃耕之户。”清朝的地租率一般都在50%人上,有的甚至高达60%-70%,除地租以外,清王朝还有很重的赋税。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难以计数的徭役,贪官污吏的敲诈勒索,使农业生产极度萎缩,广大农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过着极为贫困的生活,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又进一步造成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紧密结合。广大农民单靠农业生产已难以维持起玛的生存,必须同时从事家庭手工业“以织助耕”。这种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结合,生产规模小,生产条件恶劣,生产技术低下,使我国生产力与世界发展水平差距日益增大,而且还阻碍了在封建社会内部早已萌芽几百年的新的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整个社会生产处于停滞不前状况。

政治上,封建社会末期的清王朝统治腐败,危机四伏。一者,清王朝统治者变本加厉推行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使专制统治更加残暴,成为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最高峰。二者,吏治日益腐败。上上下下的官吏,贪赃枉法,贿赂盛行,追逐利禄:搜刮钱财,无所不用其极。

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使阶级矛盾日趋尖锐,自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农民起义此起彼伏。1796年爆发的白莲教大起义, 遍及鄂、川豫、陕、甘等五个省,参加群众数十万,绵延近十年;1813年爆发的天理会起义,波及豫、鲁、冀等省。战乱持续不断,社会动荡不安,清王朝摇摇欲坠。

重温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闭的自然经济,列强环视

军事上,清王朝军备废弛,战力日益衰弱。鸦方战争前,清朝拥有22万八旗兵和66万绿营兵。绿营兵只知抢掠百姓,八旗兵过看不劳而获的寄生生活。军队中甚至出现了骑兵没有马,水兵不习水,武器生锈,炮台失修的严重现象;若遇检阅训练,骑兵临时雇寻马匹,水兵则雇寻渔户冒名顶替。而沿海水师,也大都老弱无用,战船多半是薄板旧钉钉成,遇击即破。这样的军队完全失去了战斗力。

思想文化上,清王朝文化的极端专制程度,超过了历代封建王朝。封建统治者推行文化专制政策,一方面极力宣扬和推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程朱理学,禁锢人民的思想,并以科举制度引诱知识阶层钻进四书五经,揣摩八股程式,心志受到极大的束缚;另-方面大兴文字狱,罗织罪名,对流露不满情绪者、评议时政者,大肆杀戮和株连,制造极端恐怖气氛,造成思想学术界万马齐暗、死气沉沉的局面。

对外关系上,清朝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控制和限制中国商人的进出口贸易,阻碍中外经济交往和民族经济的发展。这种政策,故步自封、夜郎自大,拒绝借鉴一切外来的先进制度,拒绝学习外来的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表现出封建统治者极端的顽固、愚昧和腐朽。

鸦片战争前的清王朝已是气息奄奄,处于全面崩溃的前夜。腐朽黑喑的封建统治、国家的贫穷落后使得中国在外敌的侵略面前毫无还手之力,只有任人欺凌。

19世纪4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携工业革命的雄风,蒸蒸日上。欧美列强为了扩大商品市场,争夺原料产地,加紧了征服殖民地的活动,中国的周边国家和邻近地区,陆续成为它们的殖民地或势力范围。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古老封建儒家奴化教育下的国家,自然成为殖民主义者侵略扩张选择的最佳对象。

中英贸易顺差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需要一个广大的市场作为货品出口地,而中国刚好符合此条件,能成为英国广大商品的倾销地。由于中国出产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奢侈品在欧洲市场十分受欢迎,英国人希望中国能开放贸易。但英国出口的羊毛、呢绒等工业制品在中国却不受青睐,乾隆皇帝甚至认为中国什么都不缺乏,没必要与英国进行贸易,这使中英贸易为英国带来庞大的贸易逆差(入超)。 而英国在18世纪开始实行金本位货币政策,而清廷则以银作为货币,由于与中国的所有贸易需以银两折算,令英国需要从欧洲大陆购入白银作贸易用途,金银一买一卖,令英国人利润受损。税率方面,中国对英国的入口货需要抽百分之二十的高税率,使英国大为不满。

工业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竭力向中国推销工业产品,企图用商品贸易打开中国的大门。直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对英贸易每年仍保持出超二三百万两白银的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贸易局面,英国资产阶级采取外交途径强力交涉,未能达到目的,就采取了卑劣的手段,靠“毁灭人种”的方法,向中国大量走私特殊商品——鸦片,以满足他们追逐利润的无限欲望。

林则徐虎门销烟

鸦片贸易给英国资产阶级、英印政府、东印度公司和鸦片贩子带来了惊人的暴利。打破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使中国由二百多年来的出超国变成入超国。

“鸦烟流毒,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祸”。鸦片大量输入,使中国每年白银外流达600万两,中国国内发生严重银荒,造成银贵钱贱,财政枯竭,国库空虚。

重温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闭的自然经济,列强环视

鸦片输入严重败坏了社会风尚,摧残了人民的身心健康。烟毒泛滥不仅给中国人在精神上、肉体上带来损害,同时也破坏了社会生产力,造成东南沿海地区的工商业萧条和衰落。

鸦片贸易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引起了清政府和广大人民的重视。清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1821-1834年颁布禁令八次;统治阶级中一部分人目睹社会危机,要求改革弊政,在中国严禁鸦片。1838年12月,道光皇帝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派往广东禁烟。

派钦差大臣湖广总督林则徐前往广州负责执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虎门销烟。1839年3月,林则徐抵达广州后,勒令外国烟贩交出所有鸦片,并承诺不要再贩卖,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并于6月3日-6月25日将大部分法律上属于英国人的鸦片库存全部销毁。英国人把中国人的禁烟行动看成侵犯私人财产,觉得不可容忍,促成战争的爆发。

重温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闭的自然经济,列强环视

1839年3月,林则徐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广州筹划禁烟。林则徐不假差役胥吏之手,知识界的士人与他同一阵线,召粤秀书院、越华书院、羊城书院三大书院六百四十五学子入贡院“考试”。这次名为考试,实为问卷调查,试题四道:“1、鸦片集散地及经营者姓名;2、零售商;3、过去禁烟弊端;4、禁绝之法。”自此林则徐掌握了所有烟商、贪官污吏之名单。在林则徐的主持下,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全部销毁。在现场观看的广州城乡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欢迎阅读第二节:1840年广州,英国发动侵华通商战争:中国近代史开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