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导论公开课笔记

逻辑学导论公开课笔记

Green dove 1月20日

逻辑学导论

引论

逻辑学定义:逻辑学是研究论证的分析与评价的科学。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古印度的《吠陀经》,波斯的阿维森那逻辑以及中国墨子及其弟子们所写的《墨经》。一般说来,逻辑形式是逻辑学的核心概念,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是逻辑学研究的两个常见的推理类型,一致性推理,有效性推理,可靠性推理和完全性推理是逻辑系统的四大定理

逻辑学中仍然存在许多争论,主要的有“二值原则与排中律问题”“严格蕴涵,实质蕴涵与逻辑蕴涵”“逻辑是经验的吗”“不一致是可容忍的吗”以及“逻辑真理是可排斥的吗”等等。

逻辑学是关于推理或论证的学问。

四大数学学派:柏拉图主义,逻辑主义,形式主义,直觉主义。四个代表:哥德尔,罗素,希尔伯特,布劳威尔。

数学理论(有效推论),语言学(form, meaning, in context.普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符号语言学,计算机语言学,传播学),理论法学(半费之讼——二难推理)

普罗泰戈拉:“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

联系到法律与哲学就会想到中世纪诗人Abraham Fraunce,《The Lawiers Logike》

“I see no reason, why that law and logike should not bee.The nearest and the dearest frends, and therefore best agree.I sought for logike in our law, and found it as I thought.”

1. 一般来讲,逻辑学是关于推理或论证的学问。

2. 逻辑学研究的形式推论系统的自然语言中的陈述系统和论述系统,其主题不仅包括有效性(validity),谬误(fallacy)和驳论(paradox),而且还包括概率推理以及因果推理与时间的论证。而且今天也常常被用来指称论辩理论(argumentation theory)

Logic=valid inference and correct reasoning (维基百科)

3. 逻辑学是研究论证(argument)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设定区分好坏的标准。论证表达了推论,而

推论(inference)是一个从已确定断言(assertion)产生出新断言的过程,在逻辑学中,人们关注的是论证结构(structure),也就是新产生的断言与原来确定断言之间的形式关系(formal relations)

研究推论有效性包括研究有效性的各种可能定义及其断定有效性的使用条件。

逻辑学的功能:

在认识论中,它提供了一种知识扩充机制。

在认知心理学(mental logic mental modal)中,它研究人们实际如何推理的。

在逻辑学中,逻辑学给推理提供了规则(为应用提供规范),它规定了人和其他智能生物,智能机器或只能系统应当如何推理。

Nicholas Rascher

逻辑学研究的是命题结构和论证结构。(概率 因果 推理)

亚里士多德(逻辑学之父)《工具论》(范畴 解释 前分析 后分析 论辩 辩谬) “逍遥学派”

芝诺学派:代表人物芝诺,克里西方波。

非希腊逻辑或非西方逻辑

印度逻辑 《吠陀经》,足目乔达摩《正理经》

藏传佛教:宗喀拉(辩经)

汉传佛教:唐僧辨经(大乘教法,小乘教法——东汉传来 四十二章经 白马寺)

伊斯兰逻辑:阿纳森纳

论证

推论(inference)是指从前提推导出结论的行为或过程。

证明(proof)即是形式证明的简称,又被称为推演(derivation),是指一个有穷句串,其中,没一语句或者是公理或者是根据推论规则从前语句推导(在这个句串中,最后一个语句是形式系统的定理)出来的。

一.几个关键概念

沃尔顿(Walton)对几个概念的定义

1. 推论(inference)是一组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结论,其他的命题叫做前提,所谓推论也就是从前提到结论的思维过程。

2. 推理(reasoning)是一个链接在一起的推论序列,在这个推论链中,一个推论的结论充当下一个推论的前提。

3. 论证(argument)是一个推理序列,包含了一系列推理,且一个推理的结论也许充当了下一个推理的前提。

亚里士多德逻辑:命题被认为是肯定或否定主项具有谓项性质的语句。

现代逻辑的命题包括两个含义:

一是指有意义陈述句(陈述和命题在一种说法中具有相同意义。语句背后有意义。)的“内容”或“意义”,二是指组成有意义陈述句的符号,标识或声音的图式。

真是一种关系

知道者与被知道者对象之间的关系——逻辑真(或认识论意义上的真)

知道者与他给出知识的外在表现得关系——道德真

对象存在本身与其上帝构思观念之间的关系——本体论意义的真

举例:盲人摸象 指鹿为马 制动错觉

语言学上,语句是一个自然语言表达式,是一个或一个以上语词组成的语法单位或词汇单元。所有的语句都包括语义要素和逻辑要素。在数理逻辑中,语句被看作是不带自由变元的合式公式。

命题:语法正确的字符串;必须有真假;(两个条件都要满足;“二值原则”在此成立即非真即假)

经验命题和必然命题

如何判断命题真假:根据经验;不用根据经验;

真值分为真假两种

Truth has a variety of meanings,such as the state of being in accord with a aparticular fact or reality,or being in accord with the body of real things, real events or actualities.It can also mean having fidelity to an original or to a standard or ideal.

我们把总是为真或者总是为假的命题称为必然命题(necessary proposition),有必然真命题和必然假命题。

论证通常包含有三个层面,即作为结果的论证,作为程序的论证和作为过程的论证。传统上这三个层面分别是逻辑学家、论辩理论家和修辞学家所关注的对象。如今,第一个层面被认为是形式逻辑学家关注的对象,三个层面一起构成非形式逻辑学家所关注的对象。经典逻辑学家们把论证分为演绎论证与归纳论证两种类型,但也有学者提出存在第种论证类型但在命名上尚未达成共识。论证的主要功能有三个:一是证成功能;二是反驳功能;三是说服功能

一. 论证的含义

源于argue argument-as-product

argument-as-process

argument-as-procedure

结果,过程,程序的论证。

作为结果的论证,其真取决于其他命题的真的命题被称为结论(conclusion),其他命题都被称为前提(premise)

作为程序的论证,论证是指论者企图在批判性讨论(critical discussion)基础上用一组陈述的可接受性让目标听众承认另一特定陈述的可接受性的言语交际行为,其中,企图让目标听众接受的陈述被称为主张(claim),用来支持主张的陈述被称为理由(reason).

作为过程的论证:是指论证者理智地说服目标听众的接受其主张的过程。

作为结果的论证:分析学/analytic/形式逻辑/演绎逻辑

作为过程的论证:修辞术/art of Rhetoric

作为程序的论证:论辩术/dialectic

论证是指论证者为自己主张(结论)提出理由(前提)并企图说服目标听众接受该主张的过程和结果。

演绎论证是指前提中必然推出结果也真的论证。

归纳论证是指前提真可能支持结论但不能保证必然真的论证。

皮尔士(Charles Sanders Peirce)提出在上两种论证外还有一种论证被称为回溯论证或溯因论证

(abductive argument)

沃尔顿(Douglas Walton)称之为似真论证(,plausible argument),用意为合情论证。

反驳的三种形式

1.指出对方结论不能从前提推导出来,相当于传统逻辑中所说的反驳论证方式。

2. 指出对方的某些前提是可疑的,甚至是假的,相当于传统逻辑中所说的反驳论据。

3.指出对方论证是循环的就等于说对方并没有给出可接受的理由来支持他的主张。

价值命题本身是没有真假可言的(他的可接受性取决于你对命题的解释),事实命题可以通过证据进行论证。

首先,识别论证是要识别论证的三要素。论证三要素即指前提与结论,问政者与目标听众,论证目的。其中,最重要是的要识别论证的前提与结论,这里特别要区别论证与解释之间的异同。识别论证是识别论证的结构。论证结构有简单结构序列结构,收敛结构闭合结构,发散结构之分。

论证(argument)被视为一个命题序列,其中一个命题的真取决于其他命题中的命题,被称为结论(conclusion),其他命题被称为前提(premise)。结论即是论证者提出的主张,立场,观点或论点。

前提即是指论证者提出来支持其主张立场,观点或论点的理由。

认证者与目标听众:

所谓论证者是指提出论证的人,每个论证都有一个提出者,称为论证者(arguer)。

所谓目标听众(intended audience)即是指论证,则试图要说服听众,每个论证也都至少有一个目标听众。

论证目的(purpose of argument)就是指论证者提出论证的目的


逻辑学导论公开课笔记


逻辑学导论公开课笔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