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接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的區域品牌發展戰略

一、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的區位戰略價值

新亞歐大陸橋,是相對於西伯利亞大陸橋而言,因此又名"第二亞歐大陸橋",是一條東起太平洋西岸中國連雲港、日照、秦皇島等東部沿海港口,西至大西洋東岸荷蘭鹿特丹等,以鐵路為主體、橫貫亞歐兩大洲中部地帶的交通大動脈,連接的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東亞、中亞、西亞、中東、俄羅斯、東歐、西歐等40餘個國家,總面積達5071萬平方公里,覆蓋總人口占全球的75%。

新亞歐大陸橋途經江蘇、安徽、河南、陝西、甘肅、青海、新疆7個省、區,65個地、市、州的430多個縣、市,到中哈邊界的阿拉山口出國境。出國境後可經3條線路抵達荷蘭的鹿特丹港。北線經俄羅斯阿克鬥亞、切利諾格勒,到彼羅巴甫洛夫斯克納,再經莫斯科、佈列斯特、華沙、柏林到達鹿特丹港;中線與俄羅斯鐵路友誼站接軌,進入俄羅斯鐵路網,途經阿克鬥亞、切利諾格勒、古比雪夫、斯摩稜斯克、佈列斯特、華沙、柏林達荷蘭的鹿特丹港;南線經過阿雷西、伊列次克、布良斯克,再經過佈列斯特、華沙、柏林到達鹿特丹港,也可從阿雷西分路,通過伊朗的馬什哈德到德黑蘭,還可從布良斯克分岔至喬普到達匈牙利的布達佩斯。

新亞歐大陸橋東西兩端連接著太平洋與大西洋兩大經濟中心,集中了東亞和歐洲的主要發達國家,但普遍發展空間容量小,資源匱乏的挑戰。新亞歐大陸橋中間橫貫遼闊狹長的亞歐腹地,特別是中國中西部、中亞、西亞、東歐等亞地區,地域遼闊,資源富集,但交通不便,自然環境較差,基礎設施薄弱,但空間容量大,集聚了大量農牧業生產基地、礦產資源和煤炭石油儲量很大,擁有良好的開發前景和發展潛力。

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優勢,沿橋國家不處於高寒地帶,主要港口無封凍期,貨運吞吐能力大,可保持常年作業。尤其是陸路運輸優勢明顯,與西伯利亞大陸橋相比,新亞歐大陸橋縮短行程3000公里,繞道印度洋和蘇伊士運河海運相比,縮短距離1萬公里,節約費用大概20%,與繞道好望角相比縮短運輸距離15000公里,與經過巴拿馬運河相比縮短運輸距離11000公里。

從全球經濟發展整體來看,新亞歐大陸橋的暢通,有利於構建更加繁榮亞歐兩大洲經濟走廊,促進沿橋國家和地區平衡發展和普惠繁榮,有利於激活龐大的中亞市場需求,拓展日韓等國家通過我國東部沿海港口進入亞歐腹地和歐洲的新渠道,豐富我國大陸沿海港口的區域定位,對於推進沿橋國家的開放開發,增加人民福祉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二、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主要國家經濟現狀與營商環境

新亞歐大陸橋起步於20世紀90年代,得到了有關世界組織和沿橋國家的積極響應和大力支持,幹線不斷完善,升級,支線不斷延伸擴展,世界銀行曾提供350萬美元貸款,支持中國提出的"集裝箱追蹤"項目;亞洲開發銀行、聯合國亞太經委會(ESCAP)、歐盟曾分別提出"亞洲高速公路"、"新鋼鐵絲路"和"歐洲-高加索-亞洲交通走廊"方案對接新亞歐大陸橋;"國際鐵路幹線計劃"經過友誼關-阿拉山口邊境通道獲得了中國、俄羅斯和中亞五國的大力支持等等。

從近期具體實施項目上來看,往來於中歐以及沿橋各國的集裝箱國際線路聯運班列陸續開通,重慶、成都、南昌、武漢、鄭州、蘇州等16個城市基於區域特色、運力條件和產業基礎,相繼開通與德國杜伊斯堡、漢堡,西班牙馬德里等12個歐洲城市的集裝箱班列。節約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產業競爭力。同時為統一標識,避免市場惡意競爭,於2016年6月,正式啟用中歐班列統一品牌。目前中國鐵路已經鋪劃了中歐班列運行線51條,國內開行城市增加到27個,到達歐洲11個國家28個城市,已累計開行班列3200多列。[footnoteRef:1] [1: 新亞歐大陸橋共享通道經濟 中國經濟時報 http://www.p5w.net/news/gncj/201704/t20170426_1774121.htm]

為推動哈薩克斯坦小麥等農產品出口,兩國在新亞歐大陸橋的東方橋頭堡連雲港合作建設中哈(連雲港)物流合作基地項目,在2014年成功啟用一期22萬平方米集裝箱堆場、2.3萬平方米拆裝箱庫的基礎上,啟動擴建糧食泊位和筒倉擴建工程,為哈薩克斯坦農產品出口提供國際多式聯運、港口裝卸、拆裝箱託運、倉儲物流等國際貨物運輸業務。

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是目前全球唯一建成的跨境自由貿易區,實行"一線放開、二線管理"的管理模式和"境內關外"的優惠政策,兩國公民和第三國公民,無需簽證即可憑護照或出入境通行證等有效證件入出合作中心,實現面對面地商貿洽談和商品交易。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已經成為中國西部新興的旅遊勝地和購物天堂,匯聚了來自全球和中國內陸的各類商品,範思哲、普拉達、歐米伽、萬寶龍等國際知名品牌已經入駐開設霍爾果斯,免稅店開設已經達到40餘家。

但是,與龐大的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體量相比,這條"黃金運輸通道"卻受制於國別政策、地緣政治、貿易體制、交通技術等多方面因素,存在"通而不暢"的客觀問題,目前面臨以下發展困境。

第一、中歐班列同質化競爭嚴重。隨著"一帶一路"戰略在相關省份的深入推進,各省份紛紛開始新亞歐大陸橋搶佔規劃制高點的,一方面沿海港口紛紛啟動東方橋頭堡規劃,國際貨運班列運力不斷加密,"渝新歐""鄭新歐""義新歐""蓉新歐""合新歐""長安號"等班次迅速開通,但由於國內沿橋地區的產業格局和支柱產業具有較強的趨同性,因此新亞歐大陸橋的出口商品主要以輕工、電子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進口較多的也主要是能源和原料類產品,外貿結構嚴重同質化,雙邊貿易惡意競爭現象嚴重,出口商品利潤率不斷下滑、進口商品價格不斷成本抬升。

第二、新亞歐大陸橋面臨西伯利亞大陸橋的全面競爭。儘管新亞歐大陸橋在距離上比西伯利亞大陸橋短2000公里,但西伯利亞大陸橋線路主要分佈在俄羅斯境內,而新亞歐大陸橋涉及30多個國家和地區,鐵路管理錯綜複雜、經濟利益協調難度很大,俄羅斯為吸引更多日韓及中國東部沿海省份的貨物走通過西伯利亞大陸橋,採取了低價競爭策略,平均西伯利亞大陸橋的運輸費用比新亞歐大陸橋便宜一半左右,新亞歐大陸橋的地理優勢被嚴重削弱。同時,由於中國、俄羅斯與哈薩克斯坦,以及歐洲的波蘭、荷蘭和德國的鐵路軌道標準不一,意味著通過新亞歐大陸橋的貨物在俄羅斯與哈薩克斯坦要經過多次換裝或換輪操作,由於以上兩國效率低下,導致在時間上與西伯利亞大陸橋的競爭優勢並不明顯。

第三、由於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新亞歐大陸橋存在由東向西數量嚴重超過返程數量,空箱率長期高居不下,加之沿橋各國貨源往往點多面廣,組織貨源、合理配貨難度很大,使得返程成本大大增加,進一步削弱了競爭力。

從目前來看,中歐雙邊貿易仍然以海運為主,有關數據顯示,雙邊貿易中的海運運量和陸橋運量基本在20:1,新亞歐大陸橋和西伯利亞大陸橋的貨運量比例為1:2,沿海省市50%以上到俄羅斯、北歐等國家的貨物選擇西伯利亞大陸橋,中國到歐洲的貨物仍然以通過馬六甲海峽、蘇伊士運河為主。韓國92%的貨物,日本70%的貨物仍主要以西伯利亞大陸橋運輸為主。新亞歐大陸橋開通以來,目前仍然以短途運輸為主,真正意義上橫跨亞歐兩大洲的大陸橋運輸尚未形成。

(一)白俄羅斯的經濟形勢、產業結構和營商環境

1、白俄羅斯的主要經濟形勢

白俄羅斯2016年GDP達474.33億美元,GDP年增長率為-2.65%,人均GDP年增長率為-2.83%。據2016年白俄羅斯通社報道,白經濟部副部長克魯多表示,實現未來5年經濟增長目標有以下幾個重點方面:1、改善大型國有企業的資產管理質量、降低產品成本,從而保障企業盈利水平;2、供貨、勞動和服務結算支付系統的完善;3、公平競爭、反壟斷;4、出口多元化;5、通過行業或地區發展規劃實現合理的進口替代,完善國內市場的保護機制;6、將加速發展中小商業列入進口替代和區域發展規劃;7、吸引外國資本發展生產,特別是使用中國的貸款;8、降低銀行貸款利率;9、節能、高效利用資源。

2、白俄羅斯的優勢產業、貿易比較優勢與主要貿易伙伴

(1)優勢產業

國際市場佔有率是指從某國貿易出口額佔世界貿易出口額的比重角度反映某國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指標。從白俄羅斯的國際市場佔有率指標來看,其國際市場佔有率普遍偏低。只有肥料製品和黃油其國際市場佔有率保持在4%以上,同時僅有14種商品國際市場佔有率保持在1%以上。排在其國際市場佔有率前20位的產品由低到高依次為原木或略呈方形;膠合板及其他木料;鐵或鋼,成錠或其他初級形狀;蛋,蛋黃,蛋清;木製成品;絕緣線材;木屑,刨花,廢木;牛肉;重油;石油氣;添加劑,如潤滑劑、防凍液;鐵線及銅線;適合紡織用的合成纖維;魚(幹、醃、燻);牛奶及冰激凌;拖拉機;乳酪(芝士)及凝乳;植物紡織纖維;黃油;肥料製品。

(2)貿易比較優勢

貿易競爭力指數是通過進出口差額並排除通脹等宏觀波動的影響反映國際市場佔有率的指標,取值為-1到1之間。從近年來白俄羅斯貿易整體來看,其貿易競爭力指數均在0以上,但整體波動較大,2012年接近0值,此前的2010年卻是處於最高值0.16。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是衡量一個國家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其反映的是一個國家何種產業為優、何種產業為劣,反映的是一個國家的資源稟賦。簡單來說,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是指某國的產業出口比重與世界出口比重之比。就一般情況而言,RCA(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大於2.5則表示該國具有極強的競爭力。《"一帶一路"國家產業競爭力分析》報告顯示,近年來白俄羅斯有32種RCA大於2.5的產品,牛奶及冰激凌;黃油;乳酪(芝士)及凝乳;魚(幹、醃、燻);植物紡織纖維;適合紡織用的合成纖維;肥料製品;拖拉機達到10以上,其中肥料製品達30以上,黃油達20以上。

(3)主要貿易伙伴

白俄羅斯主要貿易伙伴有俄羅斯、烏克蘭、英國以及荷蘭等。據可查詢數據統計,俄羅斯是白俄羅斯第一大出口目的國,從2000年以來其出口比重分別是2000年的50.7%,出口額達37.2億美元;2005年的35.8%,出口額57.1億美元;2010年的39.4%,出口額99.5億美元;2015年的38.6%,出口額103億美元。其次是英國,在2005年排在第三位,比重7.0%,出口額11.2億美元;2015年排在第二位,比重11.0%,出口額29.3億美元。烏克蘭、荷蘭也分別在2000年,2010年,2015年排進前三位,其佔比也均在7.0%以上。俄羅斯同樣也是白俄羅斯主要的進口目的地國家,近年來佔比也均在50%以上,德國也一直穩居第二位,佔比6%以上,直到2015年中國超越德國,以佔比7.7%的比重躍居白俄羅斯主要進口目的地國第二位,進口額達23.2億美元。烏克蘭、波蘭、意大利等國家同樣也是白俄羅斯重要的進口目的地國。

(4)中白兩國貿易結構

白俄羅斯是"一帶一路"中重要的支點國家,兩國有著較強烈的合作意願。2016年9月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白俄羅斯政府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措施清單》是兩國重要的合作框架文件,其涵蓋廣泛的合作領域。據近年白俄羅斯主要貿易伙伴國進出口額佔比分析,中國已然成為白俄羅斯重要的主要進口目的地國家。中國對白俄羅斯的進口呈穩定增長趨勢,白俄羅斯多中國的進口相對波動較大,處波動中增長態勢。據近年來數據顯示,中國主要從白俄羅斯進口肥料製品,而白俄羅斯主要從中國引進紙廠及進口紙漿廠機械、電信設備及零件等。白俄羅斯是最早支持"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之一,其地處歐洲腹地,中白建交以來,兩國貿易往來密切,兩國進出口貿易相對平衡。

3、白俄羅斯營商環境分析

世界銀行發佈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將營商環境系統化為一個包含10項內容的指標評估體系,具體包括一個國家開辦企業狀況、申請開工許可情況、獲得電力情況、產權登記情況、獲取信貸情況、投資者保護情況、稅款繳納情況、跨境貿易情況、執行合同情況以及解決破產情況10項指標。一方面反映監管過程的複雜程度和費用支出,另一方面反映法制保障程度。

從營商環境來看,根據世界銀行公佈的《2017年營商環境報告:人人機會平等》顯示,白俄羅斯在全球營商環境評級中排名已經上升到第37位,跨境得分為74.13,在營商環境評估的10個指標裡面,白俄羅斯在產權登記方面的表現最好,位列全球第5位,其產權轉移登記所需花費為0,程序簡便,用時為3天,用地管控系統質量相對優秀。而在獲取信貸業務方面表現最弱,排在101位,其動產抵押法律指數存在弱勢。其稅款繳納也不甚理想,處在99位,其公司每年納稅項為7,所需時間176小時,總稅率54.8%。國際貿易方面位居第30位,該指標反映的是基於海關進出口報關、通關程序的時間和成本。開辦企業情況排在31位;電力獲取情況排在24位;投資者保護情況和解決破產情況位居42位和69位;執行合同業務居於27位,報告中顯示獲取電力情況、產權登記、獲取信貸以及投資者保護業務的改良會使白俄羅斯商業變得更加便利與完善。

(二)烏克蘭的經濟形勢、產業結構和營商環境

1、烏克蘭的主要經濟形勢

烏克蘭2016年GDP達932.70億美元,GDP年增長率為2.31%,人均GDP年增長率為2.72%。2016年第三季度,烏克蘭經濟開始增長,增幅為2%,但這發生在2014-2015年經濟驚人地下滑17%之後。2014年,烏克蘭人均GDP年增長率出現負值為-0.85,2015年達到-9.57,直到2016年才重新回升。其軍費支出佔GDP的百分比一直保持在3到4左右,2016年為3.67。總體而言,就像烏克蘭財政部長雅雷斯科表示的儘管2015年烏克蘭的通脹嚴重,但烏克蘭已於近年來出現經濟復甦的跡象,烏克蘭的經濟能夠實現溫和增長。

2、烏克蘭的優勢產業、貿易比較優勢與主要貿易伙伴

(1)優勢產業

國際市場佔有率是指從某國貿易出口額佔世界貿易出口額的比重角度反映某國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指標。從烏克蘭的國際市場佔有率指標來看,其國際市場佔有率整體處於較高水平,在0.23%到0.43%左右,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趨勢。據可查詢數據顯示,2015年的只有7種產品其國際市場佔有率保持在4%以上,同時有23種商品國際市場佔有率保持在1%以上。排在其國際市場佔有率前20位的產品由低到高依次為水蒸汽輪機及配件;製成的菸草;動物飼料;麵粉及麵食;原木或略呈方形;其他未加工的礦產;放射性材料;生產輕質油的油籽;鋼筋;蛋,蛋黃,蛋清;鋁礦中的精氧化鋁;鐵礦砂及其精礦;鐵或非合金鋼質板材;生鐵;小麥;燃料木材、木炭;大麥,未碾磨;不揮發植物油,輕質油;玉米,未碾磨;鐵或鋼,成錠或其他初級形狀。

(2)貿易比較優勢

貿易競爭力指數是通過進出口差額並排除通脹等宏觀波動的影響反映國際市場佔有率的指標,取值為-1到1之間。越接近0表示競爭力與國際水平相當。從近年來烏克蘭貿易整體來看,其貿易競爭力指數在0值線波動,整體接近國際平均水平,2005年之前處於0值以下,之後有所提升,近年來又呈現出一定的下降趨勢。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是衡量一個國家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其反映的是一個國家何種產業為優、何種產業為劣,反映的是一個國家的資源稟賦。簡單來說,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是指某國的產業出口比重與世界出口比重之比。就一般情況而言,RCA(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大於2.5則表示該國具有極強的競爭力。《"一帶一路"國家產業競爭力分析》報告顯示,近年來烏克蘭有39種RCA大於2.5的產品,據可查詢數據顯示,2015年烏克蘭出口產品中,鐵或鋼,成錠或其他初級形狀的RCA指數最高達47.62,玉米,未碾磨為42.05。RAC指數30以上的產品有不揮發植物油,輕質油;大麥,未碾磨;燃料木材、木炭。

(3)主要貿易伙伴

烏克蘭主要貿易伙伴有俄羅斯、中國、土耳其、意大利、埃及、西班牙、德國、印度、波蘭等國家。據可查詢數據統計,俄羅斯近年來一直是烏克蘭第一大出口目的國,從2000年以來其出口比重分別是2000年的24%,出口額達34.9億美元;2005年的21.9%,出口額74.9億美元;2010年的26.1%,出口額134.3億美元;2015年的12.7%,出口額48.3億美元。其次是土耳其,從2000年以來其出口比重分別是2000年的6.0%,出口額達8.7億美元;2005年的5.9%,出口額20.3億美元;2010年的5.9%,出口額30.3億美元;2015年的7.3%,出口額27.7億美元。美國、意大利、德國以及白俄羅斯同樣也是烏克蘭主要出口目的地國。從進口貿易額佔比來看,俄羅斯也是烏克蘭第一大進口來源國,從2000年以來其進口比重分別是2000年的41.7%,進口額達58.1億美元;2005年的35.6%,出口額128.4億美元;2010年的36.5%,出口額222.0億美元;2015年的20.0%,出口額74.9億美元。中國、德國以及土庫曼斯坦同樣也是烏克蘭重要的進口來源國。

(4)中烏兩國貿易結構

中烏建交於1992年,雙邊關係伴隨兩國領導人的頻繁互動不斷升溫。近年來,中烏雙邊經貿關係不斷改善,貿易規模呈現上升趨勢。據近年烏克蘭主要貿易伙伴國進出口額佔比分析,中國已然成為烏克蘭重要的主要進口目的地國家。中國對烏克蘭的進口呈穩定增長趨勢,雙方進出口差額從2004年始不斷增大,2015年達到相對均衡水平。據近年來數據顯示,中國出口烏克蘭主要產品佔比包括消毒劑、殺蟲劑佔比2.19%;人造紡織原料的梭織物佔比3.29%;鐵或非合金鋼平板軋材佔比2.61%;管道、鍋爐和排水系統佔比2.12%;電信設備及零件佔比9.85%;家用設備佔比2.18%;電動機械及器具2.04%;鞋履佔比5.89%;嬰兒車、嬰兒玩具佔比2.02%。

烏克蘭是中國在獨聯體地區的第三大貿易伙伴國,中國也是烏克蘭第三大貿易伙伴國。近年來,由於受到金融危機以及烏克蘭國內的影響,中國對烏克蘭的出口波動較大,雙邊貿易的穩定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世界經濟環境以及烏克蘭內部環境的的發展狀況。

3、烏克蘭營商環境分析

世界銀行發佈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將營商環境系統化為一個包含10項內容的指標評估體系,具體包括一個國家開辦企業狀況、申請開工許可情況、獲得電力情況、產權登記情況、獲取信貸情況、投資者保護情況、稅款繳納情況、跨境貿易情況、執行合同情況以及解決破產情況10項指標。一方面反映監管過程的複雜程度和費用支出,另一方面反映法制保障程度。

從營商環境來看,根據世界銀行公佈的《2017年營商環境報告:人人機會平等》顯示,烏克蘭在全球營商環境評級中排名已經上升到第80位,跨境得分為63.90,在營商環境評估的10個指標裡面,烏克蘭在開辦企業和獲取信貸方面的表現最好,兩項均位列全球第20位,其開辦企業所需辦理程序時間以及費用相對合理,信用信息系統指數以及信用信息系統指數也相對合理。解決破產、申請開工許可與獲取電力都相對較弱,分別排在150位、140位以及130位。其產權登記相對靠前,排在63位,辦理產權轉移登記程序較為簡便,用時為7天,用地管控系統質量相對優秀。而在稅款繳納也不甚理想,處在84位,其公司每年納稅項為5,所需時間355.5小時,總稅率51.9%。國際貿易方面位居第115位,該指標反映的是基於海關進出口報關、通關程序的時間和成本。投資者保護情況、執行合同業務分別居於70位和81位。報告中顯示投資者保護業務和執行合同業務的改良會使烏克蘭商業變得更加便利與完善。

(三)波蘭的經濟形勢、產業結構和營商環境

1、波蘭的主要經濟形勢

波蘭2016年GDP達4695.09億美元,GDP年增長率為2.68%,人均GDP年增長率為2.78%。據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消息,雖然歐盟對波蘭的資金投入在2017年有較大增長,但考慮到資金投入轉化為投資的滯後效應,歐盟資金對波蘭GDP的拉動作用要在2018年才能顯現。為此,波蘭工商界普遍認為,2017年波蘭經濟增長主要依賴擴大消費,而波蘭政府計劃在2017年實施的500+家庭補貼計劃將刺激消費的增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發布據2017年上半年波蘭國家電視臺報道:穆迪發佈公告將波蘭2017年GDP增速上調至3.2%(上一次預測為3.1%),近年公共財政赤字將達3%。有經濟學者稱,波蘭宏觀經濟形勢已有所改善,預測也較為樂觀,特別是零售部門消費數據提高,工資水平提高,失業率下降,這都是重要的經濟驅動力。

2、波蘭的優勢產業、貿易比較優勢與主要貿易伙伴

(1)優勢產業

國際市場佔有率是指從某國貿易出口額佔世界貿易出口額的比重角度反映某國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指標。從波蘭的國際市場佔有率指標來看,其2000年國際市場佔有率僅為0.49%,而後呈現上升趨勢,之後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09年到12年之間出現停滯下滑,近年來又重拾上升態勢。據可查詢資料統計近年來其國際市場佔有率保持在4%以上的產品有:其他肉類,肉雜碎;蛋、蛋黃、蛋清;醃製的肉雜碎;魚(幹、醃、燻);巧克力及其他配製食品;其他穀物,未碾磨;製成的菸草;未加工的毛皮;焦炭;燃料木材木炭;橡膠製品等,可見波蘭的農牧產品以及原料初級加工業屬於其優勢產業。

(2)貿易比較優勢

貿易競爭力指數是通過進出口差額並排除通脹等宏觀波動的影響反映國際市場佔有率的指標,取值為-1到1之間。從近年來波蘭貿易整體來看,其貿易競爭力指數呈現出上升態勢,2000年到2015年之間其指數由-0.22上升為0.01。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是衡量一個國家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其反映的是一個國家何種產業為優、何種產業為劣,反映的是一個國家的資源稟賦。簡單來說,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是指某國的產業出口比重與世界出口比重之比。就一般情況而言,RCA(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大於2.5則表示該國具有極強的競爭力。《"一帶一路"國家產業競爭力分析》報告顯示,近年來波蘭有36種RCA大於2.5的產品,焦炭的指數最高,其次為魚(幹、醃、燻);製成的菸草;燃料木材木炭;未加工的毛皮;(西餐的)刀叉餐具;木製成品等。

(3)主要貿易伙伴

波蘭主要貿易伙伴有英國、德國、意大利、法國等西歐國家以及捷克、匈牙利等東歐國家。據可查詢數據統計,德國是波蘭第一大出口目的國,佔比超過25%,擁有絕對優勢。美國也自2005年之後退出前十行列。德國作為第一大出口國從2000年以來其出口比重分別是2000年的35.6%,出口額達110.1億美元;2005年的28.2%,出口額252.2億美元;2010年的26.0%,出口額408.9億美元;2015年的26.9%,出口額522.6億美元。德國同樣也是波蘭主要的進口目的地國家,近年來佔比也均在20%以上,俄羅斯一直穩居前三位,2010年達到在10%以上。中國在2010年進入前三位,2015年排在第二位,佔比分別為9.5%和11.8%。意大利、法國、英國以及荷蘭等國家同樣也是波蘭重要的進口目的地國。

(4)中波兩國貿易結構

波蘭是"一帶一路"倡議中重要的國家,兩國經貿關係正處在穩步提升當中。波蘭作為我國在中東歐地區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其主要從我國進口的商品包括紡織品、機電產品以及金屬和賤金屬及製品。據歐盟統計局計算,2015年中國已然成為波蘭重要的進出口國家。據近年來數據顯示,中國主要從白俄羅斯進口賤金屬及製品、機電產品和塑料橡膠等。由於波蘭特殊的地理位置,中國企業與波蘭的產能及貿易合作就顯得尤其重要,"中歐班列"中由20多趟途徑波蘭,"蓉歐快鐵"的開通更是增多了中波兩國之間的交流。中波經貿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值得我們注意的,首先是高端產業貿易偏弱,相對日本與波蘭之間的高端緊密型貿易關係,中波貿易有待進一步提升;其次是以合作的方式與波蘭展開經貿合作幾乎呈現空白;最後是產業內貿易不發達,對比美國與波蘭的產業分工形式存在一定差距有待提升。

3、波蘭營商環境分析

世界銀行發佈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將營商環境系統化為一個包含10項內容的指標評估體系,具體包括一個國家開辦企業狀況、申請開工許可情況、獲得電力情況、產權登記情況、獲取信貸情況、投資者保護情況、稅款繳納情況、跨境貿易情況、執行合同情況以及解決破產情況10項指標。一方面反映監管過程的複雜程度和費用支出,另一方面反映法制保障程度。

從營商環境來看,根據世界銀行公佈的《2017年營商環境報告:人人機會平等》顯示,波蘭在全球營商環境評級中排名已經上升到第24位,跨境得分為77.81,在營商環境評估的10個指標裡面,波蘭在國際貿易方面位居第1位,該指標反映的是基於海關進出口報關、通關程序的時間和成本等,以上均達到滿分水準。波蘭在開辦企業方面排名最為靠後,僅位居107位,其辦理程序為4項,耗時37小時,費用也在12%以上。產權登記方面的表現相對居中,位列全球第38位,其產權轉移登記所需花費為0.3%,程序為6項,用時為33天,用地管控系統質量相對優秀。獲取信貸業務方面表現也相對優秀,排在20位,其動產抵押法律指數與信用信息系統指數均相對合理。其稅款繳納處在47位,其公司每年納稅項為7,所需時間271小時,總稅率40.4%。電力獲取情況排在46位;申請開工許可同樣排在46位;投資者保護情況和解決破產情況位居42位和27位;執行合同業務居於55位,報告中顯示獲取電力情況、申請開工許可以及解決破產業務的改良會使波蘭商業變得更加便利與完善。


三、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五通"情況與重大項目進展

五通指數是綜合反映國與國之間在政策、設施、貿易、資金以及民心相通5個方面發展水平的評估指標體系。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五通指數報告》中對"一帶一路"國家五通指數排名及評分分析,中國與白俄羅斯屬五通良好型,在良好型中排名第七位,總排名第十二位,總分33.67分。政策溝通8.55分,設施聯通6.35分,貿易暢通6.45分,資金融通5.75分,民心相通6.57分。屬政治互信型國家。

鏈接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的區域品牌發展戰略

中國與烏克蘭屬五通潛力型,在潛力型中排名第四位,總排名第二十七位,總分28.61分。政策溝通6.25分,設施聯通4.53分,貿易暢通7.39分,資金融通4.54分,民心相通5.9分。

鏈接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的區域品牌發展戰略

中國與波蘭屬五通良好型,在良好型中排名第十三位,總排名第十八位,總分31.56分。政策溝通6.73分,設施聯通5.88分,貿易暢通6.8分,資金融通4.94分,民心相通7.21分。屬設施短板型國家。

鏈接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的區域品牌發展戰略

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的五通情況總體而言保持在良好以上,尤其在政策、貿易和民心方面都有著不錯的成績,但資金融通的分值也反映出一些發展的不平衡性。三國都是中國重要的夥伴國,都是推進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建設重要的環節,在利益融合、經貿合作的擴大與提升的同時,也要注意互聯互通水平的均衡發展。要加大對於五通環節薄弱處的援助力度,發揮外援資金的導向作用,增強對外援助的戰略性與時效性,均衡提升,促進區域共同發展。


三、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的區域品牌發展戰略

新亞歐大陸橋開發建設雖然起步很早,但涉及廣泛的內外協調,實施起來難度很大,由於沿橋鐵路運行標準不一,通關手續複雜,目前連接中國和歐洲的新亞歐大陸橋處於"通而不暢"的局面,主要以加強"阮連通"能力為主的軟件工作為主,並沒有重要的工程項目建設,同時由於俄羅斯維持傳統的亞歐大陸利益存在,中亞又是大國爭奪異常激烈的地區,沿橋國家和地區對新亞歐大陸橋的發展仍存在不少疑惑,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引發了俄羅斯和歐盟的極大關注,擔心會影響其既有安排和既得利益,因此面對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龐大的增長潛力,需要策略性的區域品牌發展戰略和合作創新。

第一、著力打造新亞歐大陸橋"綠色能源礦產經濟帶"品牌。新亞歐大陸橋經濟帶中國段跨越中國東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帶,這一地帶能源礦產資源相當富集,具有開採價值的就達100多種,沿橋地區名列首位的礦產資源有64種,其中煤、鋁、鎳、銅、石棉等儲量均佔全國的50%以上。金、銅、鉑、鉛、鋅等有色金屬儲量也位居全國前列。已探明煤炭儲量2000億噸,石油儲量數百億噸,塔里木盆地油氣總生成量就有300億噸,在世界上也屈指可數。應充分發揮我國能源礦產開採和運營能力,推動以生態礦業和綠色能源發展為核心的品牌產區建設,集中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在沿橋國傢俱有示範效應的"綠色能源礦產經濟帶"品牌。

第二、促進物流和旅遊資源集聚,打造旅遊城市品牌。新亞歐大陸橋中國段不僅擁有西安、鄭州、蘭州、烏魯木齊、徐州、連雲港等具有區位優勢的樞紐城市,同時新亞歐大陸橋橫貫我國三大地形,東部為海陸文明結合為特徵,中部是華夏文明的搖籃,西部與古絲綢之路交匯,沿橋省市區旅遊資源豐富,分佈有7處世界遺產、26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近20個國家級風景名勝景區[footnoteRef:2]。建議加大以物流為主的線狀基礎設施建設,引導區域生產要素在具有區域物流樞紐和旅遊資源的大中城市聚集,使交通優勢和旅遊優勢產生充分的化學反應,有效轉化為經濟優勢,真正將新亞歐大陸橋打造成旅遊資源更的"金腰帶"。 [2: 中國新亞歐大陸橋經濟帶旅遊資源結構及開發佈局研究 沈正平等 地理科學 2002年4月]

第三、培育比較優勢,強化區域分工和協同。從推動新亞歐大陸橋整體發展的高度,認真研究我國沿橋區域業已形成的戰略規劃,規劃建設具有鮮明特色又有旺盛生命力的臨橋產業經濟區,發揮東方橋頭堡群的海陸港口優勢,打造以徐州、連雲港為中心的黃淮海經濟帶,激活機械、鹽化工、農業、水產和港口方面具有比較優勢;對接中原經濟區發展戰略,打造以鄭州為中心的中原經濟帶,發揮機械、棉紡、冶金、食品、建材、電力等方面的比較優勢;抓住西鹹新區規劃建設的契機,打造以西安為中心的陸路中心,重點培育機械、電子、紡織、醫藥、航空工業等產業的比較優勢;以建設蘭白科技創新改革試驗區為契機,形成以蘭州為中心的關中經濟帶,建設一批能源、有色金屬、石油化工、機械、建材基地;以推動《新疆天山北坡經濟區規劃》為抓手,打造以烏魯木齊為中心的天山北坡經濟帶,培育石油開採、煉油、石油化工、輕紡、皮革等優勢產業。在不同區域內穩步構架路橋、商橋、技術橋、資金橋的品牌梯次發展戰略,加大投資傾斜力度,通過優勢產業在地區間的差異分工,爭取整體經濟效益的提升,逐步加大對落後地區的扶持力度,增強其內生髮展動力。

第四、推動沿橋省份由大後方向橋頭堡的戰略定位轉型,調配國內國外兩種資源,發揮境內境外比較優勢,以區域品牌帶動產業品牌,實現聯動發展。沿橋省份應鼓勵轄區企業加大對日本、韓國、西歐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引資、引智、引技力度,沿橋東西兩端口岸城市應推動服務品牌建設,不斷完善口岸服務功能,打造轉口貿易、出口加工和保稅倉儲為主的服務品牌。沿橋中段區域可以以原材料上游產品開發為重點和突破口,結合中心城市的科技優勢,逐步向下游產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發展,形成以農牧業、能源、礦產品加工為主導的高科技工業園區,形成一批擁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品牌。

第五、以信息引領和文化交流為先導,以貿易為主為抓手,以投資為紐帶,有序推動產能轉移和品牌共享的協同發展戰略。基於沿橋國家資源富集、產能落後的現狀,積極擴大信息引領和文化交流範圍和頻度,加強文化認同,樹立對資源和民生產業的投資品牌,建立品牌共享模式,運用品牌管理能力,基於當地優勢資源,有序推動產能轉移,擴大當地品牌在國際市場的可識別度,做大做強當地優勢產業,增強當地人民福祉,提高品牌消費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