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只想躺着当咸鱼刷手机?别急,你只是被商业巨头贩卖了注意力

李笑来说过:注意力是这个年代所拥有的最重要,最贵的资源。

正因为它很贵,所以商业巨头们都在想方设法争抢你的注意力,如果恰好你每天只想躺着刷手机,那么无疑你已经被成功贩卖与收割了。

但也别赶着焦虑,因为这并不是一件特别可怕的事情,而是一件你认为值不值得的问题。

假如你觉得当咸鱼躺着舒服,他人也没必要非给你翻个身;假如你认为烂泥有烂泥的价值,即使他人强行把你扶上墙你也一样会顺势滑下来。

我们只需要干一件事,像成年人那样有仪式感的问自己2个问题,我想要的是什么?我能为我的人生负责吗?

真正想过这2个问题的读者,不妨继续往下读,也许你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我们先从以下3方面分析下刷手机前后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


每天只想躺着当咸鱼刷手机?别急,你只是被商业巨头贩卖了注意力


01 快感阈值刺激升级后的慵懒态

你有没有和我一样的感受,拿起手机刷有趣段子,看热搜新闻,刷剧看帅哥美女,从有钱人丰富精彩的生活中得到快感……

放下手机的那一刻,发现现实惨淡,苍白无趣,不知道该干什么?能做什么?最后还是觉得手机好,于是又忍不住拿起手机刷刷刷。

之所以出现以上这种状态,是因为我们被新鲜好奇的事情刺激后产生的快感阈值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当一切突然停止时,即刻会出现反差感从而导致一定程度的慵懒状态。

为什么会慵懒?

因为可以逃避现状的拖延症。放下手机后,发现大堆事要处理,太多计划未完成,提不起劲,认为现实中很难有事情可以超越网上的刺激愉悦感,不如慵懒躲过一阵子。

在我们懒惰的人看来,都以为省出来的时间,只是为休息,哪知人家工作之外,还要读书。省出来的时间愈多,读书的时间愈多,工不误读,读不误工,工读打成一片,才是真正人的生活。 —— 李大钊

快感阈值刺激升级后的慵懒态比工作过后因过度消耗想停下来懒一会要危险的多,这就好比你想要孩子收拾玩具,先同意让他看一集动画片,但孩子看了一集还想看下一集,很难真正停下来先收拾玩具。

因此,我们绝对不能让快感刺激阈值得到升级,必须严格把控好自己的快感升级指标,一旦超标就应该马上停止,以免掉入慵懒的陷阱。


每天只想躺着当咸鱼刷手机?别急,你只是被商业巨头贩卖了注意力


02 人生体验值被透支后的空虚感

我有一朋友,平时性格温和,遇事能忍,比较稳重。自从喜欢上一款游戏后,有次工作上竟然敢跟领导大吵起来,我们很好奇他怎么性格转变这么快?他说网络上玩游戏看不惯就爆头,刺激无比,停下来回到现实,面对傻逼领导怎么都没办法心平气和乖乖认怂。

这种现象就是过早透支了你的人生体验。如今网络时代方便智能,你想去尝试一个新的体验只需刷刷手机就能做到,你在游戏中用虚拟币花花往账户充钱时,体验到了满足的快感后又怎么会踏踏实实找份慢工细活耐心做?

过早体验了未曾体验过的人生经历,会在透支全部精力后产生极大的空虚感。

你会觉得生活也就这么回事,再努力也赶不上网络中他人的富有。二十岁想着发财,三十岁想着退休,那是因为你提前体会了太多虚拟的人生享受,停下来除了焦虑还是焦虑?

生活最大的危险就是一个空虚的心灵。 —— 葛劳德

当你的心灵感受到空虚的时候,大脑中会释放一个叫做多巴胺的神经递质,促使你期望得到奖励与快乐,而此刻离你最近能得到快乐的途径很有可能就是在刷一次朋友圈,抖音,能让你迅速获取好像快乐的能量,于是便有了一个恶性循环。

你想得到快乐,但靠手机得来的快乐不能停,停下来便是无尽空虚。

因此,我们要懂得分辨虚假快乐,只有真正充实内心的满足感才能真正的得到长久的快乐。

比如读书、写作。去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去见一个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交谈中悟到了一个道理。此类有价值的补充内存才能填充起你的灵魂,得到快乐的满足感。


每天只想躺着当咸鱼刷手机?别急,你只是被商业巨头贩卖了注意力


03 注意力被过度贩卖后的无肌力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本想去办个健身卡,某天在网上刷到一个瑜伽视频挺好,于是打算居家锻炼就行,练了一天觉得动作难度大,又刷到一个相对简单的,清晰度又不满意,再接着刷,说不定有免费清晰又容易练的,刷了一个小时昏昏沉沉累的慌,停下来的那刻脑子缺氧,四肢无力的瘫废感。

这是典型的注意力被过度贩卖后的无肌力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微软曾经做过这样调查:2000年人们的持续专注力有12秒,2015年只有8秒,2020年仅仅不到5秒……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信息泛滥造成人们对普通生活的持续专注力普遍下降了。

因此,当你把全部注意力过多的放置于信息泛滥的网络时,你便很容易对身边的人和事产生无肌力。而产生无肌力的后果便是让你瞬间迷茫,不明白自己要做什么?该做什么?如何做?这是非常可怕的。

以上3种情况是我们最容易被手机贩卖注意力后的颓废心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改变呢?

当然不是让你完全丢掉手机回归生活,毕竟那是做不到的,我们要学会的是如何以成年人的方式调控好专注力这件事情。


每天只想躺着当咸鱼刷手机?别急,你只是被商业巨头贩卖了注意力


04 关闭自动模式,别拿全部时间去接收

生活中很多事情已经成为我们的习惯,启动自动模式是一件不需要动脑的事情,比如回到家很自然的往沙发一躺,自动拿起手机;工作很忙停下来第一时间自动划开手机屏保……

当你拿全部时间去接收时,又拿什么去消化呢?自动接收模式容易开启,但同时我们也要学会适时关闭。

关闭模式后的感觉是怎样的?你一定有过洗澡时情不自禁的唱起歌来的体会,当你因为在淋浴所以不能拿手机,你的身体反而处于放松状态,脑子已经完全帮你排除了手机这个可能性,于是你便可以启动身体各个器官机能,唱歌、跳舞、想象美食,爱情、工作计划、人生目标……

这是我们在条件限制的情况下被迫关闭自动模式下的情况,体验到了不接收信息,只是一味消化的美好感觉,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尝试着自主关闭自动接收模式,去开启自主接收模式呢?

真正的自主接收模式是理性下的接收与消化信息的选取,比如你拿起手机是为了学习一门技能课程,看新闻是为了接收国家时事政治,上网查资料是为了更好的完成毕业论文。这样才是真正最有效能的模式开启,远比习惯性条件反射形成的自动接收模式更有意义。

第一:学会如何接收。

商人们当然希望,我们的手机、PC都成为广告接收器,还是个性化的,精准的,他们想让我们看什么,我们就得看什么。那是流氓,不是新媒体。 —— 洪波

由此可见,接收的第一要素应该依靠人的大脑自主先去筛选,而不是被动让外界信息强制入脑,我们应该先弄清楚自己缺什么?需要补什么?再去针对性的接收信息填充即可。

  • 白纸许愿法。拿出一张白纸,像许愿一样有仪式感的记录2~3个人生最期待的样子;
  • 清单列举法。每个愿望下面详细列出矩阵清单,想要达到这个愿望需要获取哪些技能与优势?
  • 堡垒攻克法。清单可细分不同堡垒组合,划出每个组合的堡垒攻克方法,攻克一项划掉一项。

接收的过程便是你学会战胜困难的过程,懂得理智接收信息是打败空虚与慵懒最有效的方法。

第二:学会如何消化。

我们要象海绵一样吸收与消化有用的知识。 —— 加里宁

消化的过程在于你想如何运用?假如你听了一首歌,接收后在一次朋友聚会上因为唱了这首歌得到了大家的欢呼与掌声,或者因此得到青睐的女神的认可,那么你就简单的完成了从接收到消化的过程。

消化后的成果如果是好的,你将收获更多惊喜,如果是坏的,你将得到一次失败经验,换回更多规避风险的能力。

如何消化?学会这几点。

  • 愿景提前。先尝试着想象一下这件事运用后的好处与风险,如果好处占多那就抓紧去消化;
  • 剔刺甄别。接受的信息很多,我们需要抽丝剥茧的挑选出符合愿景期待目标的任务开始执行消化任务,把废得剔除,留下有用的信息留存。
  • 分步处理。消化等同于硬啃,我们需要把肉和骨头分离,挑选最容易入口的那部分消化,从简到难,计划性的处理。

学会消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更多的耐性与韧性,只有完整消化输出才是价值的体现。

接受与消化的过程我们已经了解,那么如何真正打造一个优质的“注意力空间”,完整装下更多有价值的能量呢?


每天只想躺着当咸鱼刷手机?别急,你只是被商业巨头贩卖了注意力


05 启动“元意识”,打造优质“注意力空间”

上小节我们说了要关闭自动模式,那么关闭后我们最应该启动的是你的“元意识”。

什么是“元意识”呢?

心理学家说“元意识”,即你能觉察到自己意识的内容:某个时刻你在思考、感受和感知什么?并且能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是大脑比较高级复杂的运行模式。

我们只有真正启动了“元意识”,才能使效率最大化,从而形成一个优质的“注意力空间”。

如何启动“元意识”?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我们只需要好好回忆一下你最有效能的那一天的怎么完成思维转换的即可发现启动开关。

譬如某一天你的上司安排你一个任务,指定第二天上班8点交到他办公室,这个任务不难,但需要花费你一定时间,于是前一天你都会专注于这个任务,哪怕中间智能手机摆在你旁边,好吃的放你眼前,孩子想你陪他玩,你也会拒绝一切干扰,先把任务完成。

这个过程中,你的目标很清晰,有压力但明白自己能够在规定时间完成,中途很有主见的排斥掉任何干扰,这一刻你不但开启了“元意识”还成功开启了“高度专注模式”。

因此,我们能够了解到,在“高度专注模式”状态下,我们做事能事半功倍,这一天你已经激活了大脑最有效能的因子。

一旦启动开关,你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奇怪的是,你越是慢腾腾的工作,生活,你便越是感到没有收获,空虚,无力与慵懒感。

所以如何让自己长期保持“高度专注模式”是打败慵懒最直接的方法,我们一起来学习下训练方法。

研究表明:专注模式会经历4中状态。1、开始专注;2、开始走神;3、觉察到自己走神;4、将注意力拉回最初目标。

高度专注模式训练步骤:

  • “三定法则”选择效能、意义的专注目标。每天早晨醒来,确定三件最重要的事情完成,选择不得不做的最具意义,最有价值的事作为专注的目标任务。用管理APP(比如印象笔记)设置清单任务,每完成一项划掉一项。
  • “期待奖励法”认定选定目标带来的受益价值度。每隔一段时间,对自己进行了小进步阶段性进行奖励,比如吃块好吃的蛋糕,想个奖励自己的小礼物。
  • “整点报时法”不断拉回注意力至目标点。在你专注任务时,用番茄计时工具设置几个整点时段,每次铃声响起,即是提示自己检查有没走神,帮助及时拉回注意力。

做到以上3步骤不断练习,长期坚持你很快能为自己创造一个优质的“注意力空间”,不再被手机无辜贩卖了时间与精力。


每天只想躺着当咸鱼刷手机?别急,你只是被商业巨头贩卖了注意力


文章的末尾,我想再给我的读者提个醒,爱刷手机的你我,一定不要被商业巨头贩卖了我们的注意力,最宝贵的资源只能由我们自己主宰,启动了我们的“元意识”后,我们便可以用思维去衡量做一件事的价值与否,从而打造一个最优质的“注意力空间”,摆脱慵懒,从我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