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說 || 每個人都要做到唯利是圖,反而好了

唯利是圖 [ wéi lì shì tú ] 百度漢語的解釋是:

也作惟利是圖。一心為利,別的什麼也不顧:損人利己,~,是資本家的本性。

出 處

晉·葛洪《抱朴子》:“名過其實;由於誇誑;內抱貪濁;惟利是圖。”

例 句

1. 損人利己,~,是地主資產階級的本性。

“唯利是圖”這個詞,人們通常的理解是貶義的。誰也不想被評價為“唯利是圖”。如果說某個人“唯利是圖”,就等於罵他“見錢眼開”——儘管好多好多好多人都見錢眼開——當然我也是。

但是如果仔細研究人類社會歷史,自古及今,唯一能貫穿變革發展主線的,除了“唯利是圖”這個詞真還找不到第二個。人類在追求“利”的過程中不斷成長進化。整個人類如此,人類的個體更是如此。每個人都在為“利”而活。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其實就像計算機處理數據運用“0”和“1”進行運算一樣,人與人之間是運用“利”和“害”這個二進制進行運算的。你承認不承認罷了,反正我承認,本人自出生到現在,所做的一切就是“唯利是圖”——對我有利的我接受,對我有害的我拒絕,就這麼任性,就這麼簡單!

那麼為什麼唯利之圖反而成了貶義詞呢?主要對這個“利”字的理解上。百度漢語對利的解釋是: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1.鋒利;銳利(跟“鈍”相對):~刃。~爪。

2.順利;便利:不~。成敗~鈍。

3.利益(跟“害、弊”相對):~弊。有~。興~除害。

4.利潤或利息:暴~。薄~多銷。本~兩清。

5.使有利:~國~民。毫不~己,專門~人。

6.姓。

看到了沒有,“利”字原本是一個好詞,至少應該是一箇中性詞,自身不帶有褒貶感情色彩。如果帶有感情色彩,也應該是人們嚮往的、希冀的、追求的,是褒義的。所以“利”常與“益”合用,與“害”對立。中國最早的哲學著作《易經》,總結人類幸福的源泉和幸福的追求,就是“元、亨、利、貞”四個字。所有的人類社會活動無一不是“趨利避害”。所以,“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就連中國 共 產 黨,不也是以“為人民謀利益”麼?從這個道理上講,說人人都“唯利是圖”,並沒有冤枉一個好人。

新說 || 每個人都要做到唯利是圖,反而好了

為什麼人們習慣於把“唯利是圖”理解為貶義,原因還是在對這個“利”字的理解上。正因為“利”是個好東西,所以成為人人追求或追逐的資源。如果這個資源是稀缺的,可能就存在分配不公平的問題。特別是把“利”和“錢、財、物”等同的時候,如果分配不公平,或有人唯“錢、財、物”是圖,就出現了人格和境界的高下。這時候,有人用這個詞來罵人,有人用這個詞作為人生準則,就毫不奇怪了。“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新說 || 每個人都要做到唯利是圖,反而好了

可是我總在想,“利”是個稀缺的資源嗎?就像人家說的“把快樂分給別人,就有幾份快樂”一樣,如果把“利”也分給別人,不就有多份“利”了嗎?這不就是傳說中的“多贏”嗎?但可能又有人反駁說:怎麼可能,如果把我的錢財物分給別人,我不就少了嗎?那我要問:錢財物就是利嗎?如果把利只看作錢財物,不單是眼界狹隘的問題。某官員家裡放了兩億多的錢財,不敢吃不敢花,騎著自行車去上班,裝模作樣的,是有利於他的身體健康呢?還是有利於他的心理平衡?所以,錢財物這個東西,有時根本就不是利。就像刀子,如果用來當工具確實很“利”——很鋒利,如果用來殺人就是害。有的人看似“唯利是圖”,實際上是“唯財是圖”,是“見利忘義”,是“利慾薰心”,本質上是沒有理解“利”的真正含義。

新說 || 每個人都要做到唯利是圖,反而好了

如果你還認為我這樣理解“唯利是圖”有些牽強,那麼我告訴你,有些東西不是必須要去澄清或爭個是非的,打口水仗是沒有意義的;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從一些事理中汲取正能量,就像對半杯水的理解,有人看到了有,有人看到了空。“唯利是圖”也是如此。從正面看,你會看到朝氣蓬勃、爭先恐後、蒸蒸日上;從反面看,你會感到你爭我奪、鳥為食亡、人情冷漠。這就是一念之差。念就是觀念,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什麼樣的觀念,決定什麼樣的行動。如果你贊同我的觀點,已經接受了“唯利是圖”正面的含義,知道了“利”乃身心之益,為什麼不“唯利是圖”呢!

新說 || 每個人都要做到唯利是圖,反而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