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末年,李渊的崛起:从晋阳起兵到入主长安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大隋帝国风雨飘摇,李渊晋阳起兵,攻入长安,挟天子以令诸侯。

李渊是典型的门阀士族出身,祖父李虎追随宇文泰创建西魏,为著名的西魏“八柱国”之一。

北周建立后,已经去世的李虎被追封为唐国公,其子李昞承袭了爵位。李昞去世后,年仅七岁的李渊承袭了爵位。

隋朝末年,李渊的崛起:从晋阳起兵到入主长安

早年担任隋文帝杨坚的近身侍卫,后来被派往西北的战略要地接受历练,辗转各地,担任刺史。

李渊娶了鲜卑望族窦毅的女儿窦氏,窦氏从小聪慧过人,且具有非常敏锐的政治头脑,给李渊生下了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

从大业中期开始,李渊就已经成为了隋炀帝杨广的心腹,他不断得到从中央到地方的重要职位,政治和军事能力得到了深入的历练。

李渊一直在精心建设自己的队伍,为今后做打算。虽然李渊很谨慎,但还是引起了杨广的警觉,李渊只能“自秽”自保。

所谓自秽,就是故意表现得很堕落,比如说酗酒、贪财、好色等自甘堕落,胸无大志的行为,好让领导觉得自己没有野心和能力。

终于,李渊的堕落传到了杨广的耳朵里,杨广也重拾对李渊的信任。大业十二年年底,李渊被擢升为太原留守。

太原是帝国北部边境防御突厥的军事重镇,隋炀帝让李渊镇守此地,负责清剿周边叛乱。

对于这个认命,李渊大喜过望,因为太原城高池深、粮食充足、战略位置重要,是开创帝业最理想的根据地。

李渊一直在隐忍,一直在蛰伏,他在默默地观察着局势,默默地积蓄着力量。

大业十三年,蛰伏了多年的李渊终于出动了,没有人知道一个新的王朝将从太原成长起来。

公元617年,李渊父子,晋阳起兵。

关于晋阳起兵,史书上多是标榜李世民的功劳,突出地赞颂李世民,埋没歪曲李渊的作用,应该是唐太宗李世民干预了史书的编纂,其实,李渊一直是最高决策者,在唐朝的缔造过程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起兵之前必须除掉身边的两颗钉子,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他们是隋炀帝派来监视和制约李渊的。

李渊一直在等待时机,终于,大业十三年二月,马邑军官刘武周发动兵变,杀死了太守王仁恭,自立为天子。

李渊以抵抗叛贼为由招募和调遣军队,很久便招募了近万人,这支军队将成为晋阳起兵的主力军。

李渊把军队分派给了李世民、长孙顺德和刘弘基,而长孙顺德和刘弘基是朝廷的罪犯,这引起了王威和高君雅的怀疑。

王威和高君雅越来越担心李渊发动叛乱,便想除掉李渊,不料走漏了风声,李渊先下手为强,以勾结突厥人为由逮捕了二人。

巧的是,两天之后突厥数万人袭击晋阳,李渊借机斩杀了王威和高君雅,根除了隐患。李渊用计解了晋阳之围,并给突厥始毕可汗写信表示愿与突厥交好,以保后方稳定。

此时的李渊,选择了在隋朝和突厥之间走钢丝,既打着尊隋的旗号,不与隋朝决裂,以获得更大的余地和空间,又向突厥示好,不与突厥为敌,以解后顾之忧。

经过精心谋划和实施,李渊宣布废黜杨广,拥立代王杨侑,于大业十三年六月初五正式起兵。李渊的战略目标非常明确,夺取长安。

进军长安的第一战,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不负众望,夺取了西河郡,首战告捷,鼓舞人心。夺取西河后,李渊开仓赈粮,青壮年纷纷来投。

大业十三年六月十四日,唐国公李渊自立为大将军,开设大将军府,成立了最初的人事班底。

大业十三年七月初四,任命李元吉为镇北将军,太原留守,让他镇守后方根据地。初五,李渊誓师出征。

李渊大举封官,收买人心,他还写信拥戴李密,希望稳住李密,让他拖住东都洛阳的隋军。

在李建成和李世民两个儿子的支持下,李渊力排众议,坚决攻克霍邑,攻克后,论功行赏,迅速南下占据临汾郡、攻克绛郡,抵达龙门。

而后,李渊亲率主力渡河入关,其他将领围攻河东的屈突通。进入关中后,各地隋朝官员望风而降,经过调兵遣将,长安终于完全暴露在了李渊面前。

毫无疑问,长安被攻克,攻克长安六天后,李渊拥立代王杨侑即皇帝位,是为隋恭帝。

随后,像所有篡位夺权的人那样,李渊开始了政治表演,新天子杨侑任命他为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进封唐王,所有人都知道,李渊才是新朝廷真正的主宰。

李渊占据长安,挟天子以令诸侯。竞逐隋鹿的一个强大选手出现了,四方群雄将一个个被淘汰,隋王朝也即将寿终正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