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线创业者遭遇疫情,他们如何在危机中抓住机遇?


——企业抗疫解困交流会

系列分享②

“危中寻机,化危为机”


当一线创业者遭遇疫情,他们如何在危机中抓住机遇?


2020年暮春的一个下午,在大可堂总经理黄蔚先生的盛情邀请下,上海觉群文教基金秘书长慧觉法师与觉群创业导师团,及部分觉群项目创始人相聚在襄阳南路的大可堂普洱茶馆。大家就“危中寻机,化危为机——企业抗疫解困”这个话题展开交流与分享。


交流会在觉群2009年项目创始人黄侃先生的主持下进行,四位创始人分别就此话题说出自己的感受。今天,继续分享两位资深创业者的观点,以飨读者。


01

杨刚

2017年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资助项目、

“码力兄弟”创始人

当一线创业者遭遇疫情,他们如何在危机中抓住机遇?

关于公司概况


我公司做IT的,在江苏还有两家公司,都是IT相关,员工将近百人规模,主要做一些IT服务,还做一些金融投资。

突如其来的疫情带给我的几点思考


第一点思考是关于疫情的时间判断,到底持续三个月?六个月?一年还是十年。基于这个判断,再看我们企业去怎么做决策。比如说它就是一个短期疫情,说不定公司业务还没调整过来,这疫情就没了,就结束了。


第二点思考是我创业多年的一个很深的感受。创业者要清楚自己的能力边界,因为有些创业者会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但是我走着走着会发现,总有些东西,你做起来很别扭,这和你的个人能力边界,包括你的团队能力边界有一些关系。


第三点思考是我自己公司业务中的IT服务业务,因为利润率相对低,我从三年前开始控制它的增长,但这块业务在疫情期间却是增长的。不过,我实际上还是在控制它,我不想让它成长。有很多人“病急乱投医”,觉得这个生意不行了,就要搞线上化,要建商城,都没想清楚为什么要建商城,你建商城的意义在哪里?基于所在的这个行业,到底有什么帮助?这也跟企业的节奏有关,一个是企业自己的节奏、自己的能力,还有这个社会大环境带来的节奏,包括人们的观点、技术条件等。


第四点思考是疫情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照妖镜”,它会把企业的很多问题放大,当企业发生危机的时候,各种潜在问题都爆发出来了。产品或服务能够商业化的前提,或者说一个企业能做大,它需要内生性发展,除了商业性的问题,要初心、团队、创业者能力边界形成一个比较好的切合,它才能够发展起来。

观点分享:

文化战略和经营战略的区别是,经营战略可以一直变,比如我今天是线上,明天是线下,但文化战略是不会变的。企业的初心是解决一个问题,不是经营一个公司,如果你是经营一家公司,你会为了工具这件事情去考虑,但工具本身没有解决一个问题。企业要基于大的战略,是公司的未来模式到底是什么?第二步才是解决要不要投入的问题。

——黄侃


02

杜崇鑫

2019年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资助项目、

上海绩优教育集团创始人

当一线创业者遭遇疫情,他们如何在危机中抓住机遇?

关于公司概况


我公司做教育培训的,属于教育行业。旗下涉及中高考个性化教育品牌,高端小学托管品牌,专业青少年研学品牌,教育行业“营销”咨询服务品牌。教育理念为以家庭教育为依托,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互为犄角。

突如其来的疫情带给我的几点思考


第一个思考,是教育行业一定要做线上,之前以线下为主的,也要适时转到线上。并且要做到线下线上相融合。


第二个思考,教育行业的现金流主要包含两部分,一是老客户续费,二是新客户新签。举例来讲,在春季开学续费及暑假续费的阶段,因为疫情,很多教育培训机构倒闭,家长出于担心,不肯再续费。而且,因为很多学校包括幼儿园都没有开学,线下复课的时间也在推迟,这将影响新签率。另外还有一个潜在危机,因为下半年开学后,出于怕疫情反弹,很多家长也不一定像以前一样愿意把孩子送来培训机构,因为又到冬季了。


第三个思考,是我所看重的机遇。因为疫情,教育机构倒闭率直线上升,那就会导致失业率直线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能坚挺下来,倒闭竞争对手的市场会释放给我。基于这点考虑,目前我在做大力收购。其次,面对这次危机,能够帮我选出来一批真正愿意跟公司一起成长的核心团队。

观点分享:

杜崇鑫进入自己的思维能力很强,所以能在教育行业成功,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技能。

今年教育行业到底是危机还是转机?我个人觉得这个行业机会太大。所有孩子都在家里,如果能让他们跟线上进行紧密连接,跟教育平台进行信息互动,是可以解决家长的问题。

另外,杜崇鑫花大量的时间在做并购。并购这件事是符合战略的,但今年融资很难,即使盈利率非常高的行业,今年都不一定能融到钱,因为“死亡率”会非常高,投资人都快撑不下去了。

并且教育行业面临的是家长,因为失业率上去了,家长没收入了,也没钱投入教育了。传统教育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办法通过线上解决“一对一”的交互问题,现在所有线上教育要去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也就成功了。

——黄侃


编辑 | 悟言

责编 | 慧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