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

泉州, 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 是全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是列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

泉州是閩南文化源頭,泉州地處低緯度,東鄰海洋,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氣候條件優越,氣候資源豐富。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

泉州既然有如此響亮的名字,那麼泉州也有不得不看的標誌性景點。

一、開元寺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

開元寺位於泉州市鯉城區西街,創建於唐垂拱二年(686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曆史。開元寺的鎮寺之寶當屬寺門內東西兩側的鎮國塔和仁壽塔,兩座宋代的古塔是我國現存最高歷史最悠久的石塔,在一千多年中抵抗了數次七八級的地震而傲然屹立保存完好,可謂全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蹟。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

一千多年來,泉州都是中原文化與東南沿海文化、中國文化與外國文化交匯交融的地方,四面八方來往奔波的商賈都會雲集到開元寺歇息、交流、朝聖、祈福。唐朝時,泉州已經是世界上的四大口岸之一,宋元時期,這裡更是東方第一大港,被後來的馬可波羅稱之為“光明之城”。通過泉州港,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等精美的器物和文化源源不斷地傳播到世界各地。1974年,在泉州灣發現出土了一艘巨大的商船,被考古界鑑定為宋代商船,是當時世界上用最為先進的技術製造的最為宏大的三桅遠洋商船。如今,這艘商船的殘骸和模型就收藏在開元寺內的泉州灣古船陳列館內。

二、天后宮

天后宮位於泉州市區南門天后路一號,始建宋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是歷代的“蕃舶客航聚集之地”。天后宮是泉州人為媽祖修築的宮殿。媽祖是東南沿海的漁民和船工們每次出海都要膜拜的神靈,媽祖以她慈愛、勤勞、聰慧、聖潔的品格祝福並保佑她的信眾健康平安發家致富,祝福保佑著泉州人把世代的文化傳播到四海八荒。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

三、塗門街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

塗門街位於泉州市區中心地帶,東起溫陵路,西至中山路,全長1005米,是集商貿、旅遊、文化等為一體的繁榮地段。在這條長僅1000餘米的街道上,分佈著13處宋元文化遺存———清淨寺、泉州府文廟、關帝廟、東觀西臺、祖閭蘇、世家大厝、棋盤園、東魯巷、三十二間巷等。其中,遊人最多的是比鄰而居的敬奉孔子的文廟、敬奉真主的清淨寺和敬奉關公的關帝廟。

四、洛陽橋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

洛陽橋本來在洛陽而不在泉州。西晉末年,外族入侵,中原人背井離鄉千里跋涉來到了東南沿海的一個地方,發現這裡的地形地貌與家鄉洛陽極其相像,遂在此安頓下來,並把這個地方取名為洛陽,把眼前的河就起名為洛陽江。這個地方就是現在的泉州市區東北方向5公里的洛陽鎮。洛陽橋本來也不叫洛陽橋,而是叫萬安橋。萬安橋修建於宋皇祐五年(1053年),嘉祐四年(1059年)建成。歷時六年。橋長八百三十四米,寬七米,有橋墩四十六座,全部用巨大石塊砌成。結構堅固,造型美觀,具有極高的橋樑工程技術和藝術水平,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萬安橋由當時泉州郡守宋代大書法家蔡襄倡導並組織興建。後來,洛陽江畔的中原人思念故土,便將萬安橋改叫做洛陽橋。

五、清源山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

清源山位於泉州市區的北部,有“閩海蓬萊第一山”之美譽。這裡最負盛名的是山腳一尊宋代的老君造像,這也是全國最大的、藝術價值最高的道教石雕。據《泉州府志》記載:“石像天成,好事者為略施雕琢。”寥寥數語,使之更具有神秘色彩。石像高5.1米,厚7.2米,寬7.3米,席地面積為55平方米。石像頭戴風帽,額紋清晰,兩眼老君巖平視,鼻樑高突,右耳垂肩,蒼髯飛動,臉含笑容,左手依膝,右手憑几,食指與小指微前傾,似能彈物,背屏青山,巍然端坐,更顯 空山幽谷,離絕塵世。關於老子的傳說故事有很多,泉州人說老子逍遁於函谷關,顯聖成仙於清源山。

六、崇武古城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

崇武古城位於泉州市區東北50公里的惠安縣崇武鎮。崇武古城地處沿海突出部,在泉州灣和湄州灣之間,瀕臨臺灣海峽。古城始建於1387年,是一處集濱海風光、歷史文物、民俗風情、雕刻藝術於一體的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被譽為“天然影棚”、“南方北戴河”。崇武古城是中國僅存的一座比較完好的明代石頭城,也是中國海防史上一個比較完整的史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牆上恢弘大氣的“崇武古城”四個大字為穆青先生所書。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