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書評:一部嶄新的世界史

兩千年來,絲綢之路始終主宰著人類文明的進程。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帝王、軍隊、商人、學者、僧侶、奴隸,往來在這條道路上,創造並傳遞著財富、智慧、宗教、藝術、戰爭、疾病和災難。

絲綢之路名稱來源於19世紀德國傑出的地理學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提出來的。他注意到中國漢朝時期,在中國與河中地區(指中亞的阿姆河與錫爾河之間的地帶,即今烏茲別克斯坦東南費爾幹納盆地為中心的地區)以及中國與南亞地區之間,以絲綢貿易為媒介和主要動力,形成了一條交通路線。他把這條路線稱為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書評:一部嶄新的世界史

翻開《絲綢之路》,您將發現,絲綢之路的歷史就是一部濃縮的世界史,絲綢之路就是人類文明最耀眼的舞臺。它不僅塑造了人類的過去,更將主宰世界的未來。

作者彼得·弗蘭科潘(Peter Frankopan)英國著名歷史學家。牛津大學伍斯特學院高級研究員,牛津大學拜占庭研究中心主任。曾多次在哈佛大學、劍橋大學、牛津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紐約大學等世界頂尖學府公開演講。

下面從三方面對這本書進行大致介紹。

第一:絲綢之路形成:

漢武帝時期,匈奴經常進犯邊境,為了抗擊匈奴,漢武帝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歷時13年之久,雖然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的使命沒有完成,但是他卻第一次開通西域,開闢了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並且訪問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地,瞭解了烏孫、安息(即波斯,今伊朗)、條支(即大食,今伊拉克)、身毒(今印度)等地的情況,為以後和這些地區的交流奠定了基礎。

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就是增進漢王朝同西域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並且這次張騫出使西域受到了各國的歡迎,中原的絲綢、瓷器等物品以及先進的生產方式傳到了西域,西域的名馬、香料及水果等特產傳到了中原,西域各國紛紛譴使來漢,開始了廣泛交流,加強了漢朝和中亞、西亞各國的聯繫,絲綢之路由此開闢。

《絲綢之路》書評:一部嶄新的世界史

古代絲綢之路路線:從長安出發---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地區--蔥嶺--西亞--歐洲。

兩千年來,絲綢之路一直主宰著人類的文明,是世界的十字路口。

第二:絲綢之路是一部世界宗教史。

絲綢之路上的神學空間十分擁擠,這裡巴基斯坦誕生了基督教,印度的佛教、印度教,猶太教和後來崛起的伊斯蘭教。各神祉、宗教派別和神職人員在這一帶相互競爭和較量。

佛教:誕生於公元前6世紀的印度。原本不受外界影響,純粹依靠自我發展的佛教因為競爭就發生了劇變,佛教開始借鑑其他宗教的做法,建立更多的廟宇,在《妙法蓮華經》中提到:向寺廟獻花和敬香可以得到保佑,同樣,僱用樂師,“擊鼓吹角貝,簫笛琴箜篌,琵琶銅拔”,也有助於朝拜者證得佛果。信徒們力求使佛教看得見,摸得著,以便使佛教在越來越吵雜的宗教環境中更具有競爭力。公元1世紀前後,佛教隨商人、僧侶和旅者的足跡迅速從印度擴散。傳至東方的漢朝和日本,朝鮮和東南亞地區。

《絲綢之路》書評:一部嶄新的世界史

佛教

基督教:公元1世紀,誕生於亞洲的巴勒斯坦地區,可現在卻在歐洲興盛。公元4世紀東羅馬皇帝君士坦丁突然信基督教,給基督人員庇佑,謠傳說君士坦丁正想攻打波斯,同時寫信要求波斯國王能信任基督教徒,這讓波斯國王認為基督教徒都是羅馬人的內奸,因此大肆殺害基督人員,基督教徒開始大批遷到西方的羅馬。

伊斯蘭教:在基督教和佛教激烈競爭時,一個新的宗教伊斯蘭教出現在阿拉伯,公元7世紀,穆罕默德創伊斯蘭教,並依靠宗教統一阿拉伯半島。伊斯蘭教之所以得以生存,只要得益於其他教派的幫助:基督教和猶太教的支持。在這三個教派的經文中可以找到相似和借鑑的地方。

《絲綢之路》書評:一部嶄新的世界史

各教派從古至今沿著絲綢之路競爭和傳播著,雖然現在中亞地區經常發生宗教流血事件,但也不能磨滅各教派之間也曾和睦相處過和相互支持的事實。

第三:絲綢之路是一部世界貿易史。

《絲綢之路》書評:一部嶄新的世界史

絲綢之路一景

1、絲綢貿易:

絲綢之路從東方的漢朝到歐洲國家,要歷經沙漠和高原,路途艱辛。在這種艱難的環境下,必須有豐厚的回報,才值得人們去冒巨大的風險。貿易的主要產品是絲綢,在漢朝,絲綢像貨幣和糧食一樣可以用作支付軍餉。絲綢作為一種奢侈品的同時,還成為了一種國際貨幣。在羅馬貴族一些保守人士看來,絲綢的出現讓他們特別的擔憂,這種絲織品在地中海地區的供應量不斷增加,隨處可見。他們說,絲綢做的衣服根本就不叫衣服,既不能顯示羅馬女性的曲線,又不能表現他們的高雅,太輕薄和透明,帶有色情誘惑。同時,他們也不滿於布料的成本比實際成本要高出100倍。絲綢貿易使得黃金白銀從西方流向東方。

2、皮毛貿易:

遊牧的草原民族崛起,除絲綢外還有動物的毛皮貿易。毛皮價格高昂,它不僅可以保暖,還能彰顯穿著者的,穆斯林商人能區分不同的動物皮毛,由此確定其各自的價格。據一位歷史學家說,每年從草原出口的獸皮至少有50萬張。不斷擴張的伊斯蘭帝國,開闢了新的貿易路線,向北通往乾草原及森林地帶的毛皮之路,是7世紀和8世紀大規模征服行動之後幾百年間財富增長的直接產物。皮毛貿易,為整個草原西部帶來了穩定和繁榮。

3、奴隸貿易:

9世紀,奴隸市場在歐洲蓬勃發展,那你集滿了準備送往東方的男人,女人和兒童。

維京羅斯人(最有名的人口販子民族)在奴役當地百姓,並將他們運往南方的時候表現的殘酷無情。人們瘋狂地追求奴隸貿易的利益。儘管人從地方當局獲得了在掠奪和販奴的特殊許可。但其他人也不甘放棄。只要他們抓到人,他們就會進行私下交易。富庶的地區對奴隸的需求非常迫切,除了來自北方的奴隸,人們同樣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進口了大批的奴隸。有位商人誇口說,他一個人在波斯市場上賣掉了12000名奴隸,還有的奴隸來自中亞的突厥部落。據一位當時的作家說,這些奴隸價格更高,因為他們性格勇敢,比較聰明,另一位則說,挑選最好的,最佳地點就是突厥。世上沒有其他地方的奴隸,可以和突厥努力相比。對比羅馬帝國的奴隸人口,也能推斷出當時奴隸貿易的規模,據研究發現,在羅馬帝國的全盛期,若想維持奴隸人口的水準,則需要每年買進25萬到40萬名奴隸。出口奴隸的收入支撐著9世紀歐洲進口貿易的飛速增長,靠著在大規模人口買賣中賺取資金。販賣奴隸的利潤如此誘人,不僅僅是歐洲人將奴隸送往東方,穆斯林商人同樣也捲入了這樣的生意。威尼斯崛起的星星之火,發端於無情的人口販賣。

《絲綢之路》書評:一部嶄新的世界史

奴隸貿易

4、石油貿易:

波斯有著龐大的石油儲量。19世紀50年代的首次系統性的地址勘測顯示地下埋藏著豐富的資源。英國,俄羅斯,美國各國為了控制石油,開始介入中東地區的國際事務,這些輸油管網將為古老的絲綢之路帶來新的表現形式和生命力。

在《絲綢之路》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知道:絲綢之路讓中國的絲綢和文明風靡全球;羅馬和波斯在路邊締造了各 自 的帝 國;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沿著絲綢之路迅速崛起並傳遍整個世界;成吉思汗的鐵騎一路向西,在帶來殺戮的同時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融;大英帝國通過搜刮絲綢之路上的財富,鑄就了日不落的輝煌;希特勒為了這條路上的資源,將世界推入了戰爭和屠殺的深淵。時至今日,絲綢之路上恐怖主義,依然是美國爭霸道路上揮之不去的夢魘。

古代的中國,作為絲綢之路的開創者,絲綢和瓷器成為歐洲貴族爭相購買的奢侈品,黃金白銀流向東方,那是一個文明和審美都領先於其他國家的時代,也是中國最好的時代。可是到近代,中國慘遭歐洲國家蹂躪,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得中國幾千年積累的財富都被掠奪殆盡,到現代,我們由奢侈品輸出國變為奢侈品購入國,無論是文化還是審美都開始落後於歐洲國家。所以,一個民族的崛起,首先是文化和審美的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