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大型建築總會陷入一些奇怪的較量中,摩天大樓爭先恐後要做區域最高、世界最高,哪怕高過前人的只是一點點塔尖;橋樑也是越修越長,都想跨河、跨海做世界上最長的橋。最近在廣東清遠的一個景區,有一座 526 米長的玻璃底橋就被吉尼斯世界紀錄確認為目前世界上最長的玻璃底橋。比起這個長度,更讓人好奇的是,我們為什麼這麼愛造玻璃橋?
世界最長的玻璃底橋
這座湟川三峽擎天玻璃橋由浙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UAD)打造,在廣東北邊清遠市連州的黃川三峽風景區內。為了連接廉江兩岸高達 201 米的峽谷,這座玻璃橋長 526.14 米,寬 8.8 米,可同時容納 500 人。
黃川三峽風景區所處的這塊區域被譽為“嶺南詩畫走廊”,是秦漢古道的盡頭,這裡有廣東北部最大的瀑布群,沒有被過度開發,南方的溼熱氣候讓它可以一年四季保持常青的狀態。如果說橋樑是一種連接和溝通的藝術,這座玻璃橋的初衷便是為這青山綠水添上藝術性的一筆。
但這座橋並沒有連接起人工與自然之間的距離。隔很遠就能望到兩個鮮紅的橋塔,如果說造一座透明的橋本意是為了減少人工色彩與自然之間的突兀感,那這種紅色就是很明顯的自相矛盾,抹殺了“現代建築隱於自然間”的詩意。
放大後可以看到橋洞上還有兩個金黃色的類似於中國結的符號,也許是為了體現當地少數民族文化特色,但與紅色的橋洞搭配在一起,實在是不夠有設計感,與山清水秀的風景共同觀賞時顯得不倫不類。
整座橋從懸崖上伸出,用三層超白夾膠鋼化玻璃鋪設,也能抗住廣東地區時不時的颱風。
有人評價這座橋技術是一流的,但設計感不盡人意。
如果從一座步行橋的實用性來考慮,它在保證實用性的同時還頗有創新,但從建築審美的角度來說,就有些一言難盡。
不過在評選上吉尼斯世界紀錄後,這座橋成為了當地新的地標建築,它的奇蹟性吸引來大量的遊客,當地建橋的初衷也算是達到了。
氾濫成災的玻璃橋
在中國,也許每一座玻璃橋的使命都是吸引更多遊客,有了第一個成功者,便有無數景區前仆後繼,如今有 4000 多座玻璃橋遍佈在大江南北,彷彿玻璃橋已經成了自然景區的標配。
國內第一個從建玻璃橋嚐到甜頭的是 2014 年開始動工的張家界大峽谷玻璃橋,後來徵集得名“雲天渡”。2018 年它還獲得了被稱為橋樑界諾貝爾獎的阿瑟·海登獎,CNN 把它列入世界上 11 座最壯觀的橋之一。
雲天渡作為張家界大峽谷景區的重要景點,從開始動工,就話題不斷。在此之前,幾乎沒有景區用玻璃造橋,再加上張家界自帶的美景光環,橋還沒建成,就已經有不少人在心裡買好了票。
雲天渡玻璃橋在 2016 年 8 月開始對外開放,每天限行 8000 人,僅僅兩年間就接待了 620 萬遊客。在短視頻平臺上,關於雲天渡玻璃橋的宣傳視頻和體驗視頻一時間數不勝數。
這座橋由以色列建築師 Haim Dotan 設計,他以《道德經》裡的“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為設計靈感,提出打造隱形橋的想法。張家界的自然風光在國內是頂尖的,也多次作為影視取景地,山峰奇絕,四季景色各異。
Haim Dotan 不想破壞這種自然奇景,他想讓橋和大自然融為一體,人們走在橋上如同在雲中漫步。造一座橋不難,但要讓橋消失於自然景色中卻不是易事,為此他選擇了玻璃作為建造材質,使得這座玻璃橋既透明縹緲,又輕薄穩固。
最終呈現的視覺效果也確實不俗,整座橋為斜拉式懸索橋,波浪形的扶手在邊緣排列,向峽谷中心逐漸變窄,從而營造出誇張的視角。造型設計和用色較為簡單,橋面為玻璃結構,280 多米深的谷底一覽無餘,走在橋上能 360 度欣賞大峽谷的風景,有風拂過也如同踱步雲天中。Haim Dotan 說:“我稱它為勇氣之心橋。”
現代化的建築與自然風景的混搭碰撞給人們帶來不少驚喜,懸空玻璃加上幾百米懸崖組成的刺激感也更是讓人心動好奇,所以有了張家界打樣後,國內景區一時間紛紛造起了玻璃橋,並以此為最大噱頭。
玻璃橋幾乎成了景區的搖錢樹,從 5A 級景區到小的生態園,玻璃橋開始野蠻生長,誰都想著靠這種網紅建築以最快的時間吸引來最大的流量,一勞永逸地撈回成本,快速致富。
雲天渡的設計初衷還是以隱於風景這種意境為主,但隨著玻璃橋氾濫,“更高、更透、更嚇人”反倒成了唯一追求,也因此設計感被降到最低,還出現了各種炫彩的 3D、5D 效果,看上去一言難盡。
第一座玻璃橋是驚喜,第 4000 座玻璃橋就完全是東施效顰,驚嚇式的體驗也僅僅是前幾次能帶給人震撼,很快就讓人喪失新鮮感,審美疲勞。再加上安全事故頻發,去年年底,很多玻璃橋景區被迫關停。讓人感慨的是,僅在河北這一省,24 個景區就有 32 座玻璃橋,它們無一例外,全被關停。
以玻璃橋連接景點、從不同角度呈現風景,以此拉動景區流量,這些出發點都尚能理解,但千篇一律的玻璃橋審美實在不是長久之計,每個景區最需要做的不是造玻璃橋,而是先發現自己吸引人的獨特之處,這才是一切設計的開端。
別的造橋靈感
正巧前段時間看到了上海普濟路人行天橋的改造項目,還挺讓人眼前一亮,我們也找了一些其他關於橋樑的設計,分享給大家造橋的更多靈感。
1. 橫跨蘇州河的凌波橋
上海普濟路的這座人行天橋是 1997 年誕生的,長約 1 公里,2009 年世博會期間,它進行了首次修整,讓除了行人以外的摩托車和小型車輛也能通行,連接著靜安區和老閘北。
10 年後,佰築對這座橋提出了全新的改造方案,在不改造天橋原有結構的情況下,希望把它打造成一個橫跨城市的多功能高架公園,並取名為凌波橋。除了原有的交通通行功能以外,增添觀景臺、野餐廣場、休閒區和迷你圓形劇場等,植物景觀也用來兼任分隔車行道與人行道的角色。
傳統的灰色瀝青被明亮的色彩大膽取代,這是整座凌波橋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幾種鮮明的色彩不只作為裝飾作用,也各盡其職。建築師利用色彩分割不同的交通區域,意在“打造多層次的行進節奏,在橋面上穿梭擺渡”。凌波橋希望人們走在橋上時能放慢腳步,多多享受城市裡的風景。
2. 橋樑上的火車車廂酒店
在南非薩比河上,一座通行火車的高架橋早已廢棄,1950 年代的火車車廂被改造成一家精品酒店 Kruger Shalati,命名是為了紀念1920年代對克留格爾國家公園(Kruger National Park)的首次拜訪。
很巧的是,酒店在橋樑上所處的位置,也正是當年火車在夜間休息停靠的位置,31 個酒店房間被劃分為 24 間“運輸”房和 7 間“橋樑”房。
酒店的房間大多是落地玻璃窗,讓居住者可以將薩比河的美景盡收眼底,與自然風光共同呼吸。建築師還在定製的甲板上設置了泳池,居住者在游泳的同時,可以與不遠處的鱷魚、河馬、大象們大膽對視,這種別緻的旅行體驗,可以算是非常成功的改造了。
3. 亞洲最長竹橋之一
印度尼西亞的這座“千禧橋”在當年是亞洲最長的竹橋之一,全長 23 米,由金色竹與黑色竹混合,整個造型看起來像是水牛角一樣,充滿了地方特色。
設計千禧橋的 IBUKU 事務所的高級架構師 Defit Wijaya 表示:“很少有機會能用竹子搭橋,這也同時證明竹子可以用來搭建任何東西。這座橋代表了向世界各地推廣竹建築的一種方式。這有力證明了竹子的強大承受力。”
這座橋其實是 2011 年的作品,但今天看起來說它是新設計也毫無違和感。從景區的角度來講,完全可以去發掘自己當地的特色來修建建築物,對在地文化進行更深度的宣傳,玻璃不是唯一的答案。
4. 穿越時空的藝術感
這座超過半英里長的步道天橋,是美國第五長的步行和自行車天橋。當地有悠久的煤炭開採歷史,設計團隊 RDG Planning & Design 就以此為參考,模仿老礦井的結構,為其設計了一個特製的鋼製隧道。
每一個鋼架都是不規則的,這也讓整個橋看起來更有藝術感,不是簡單的做舊。
而到了夜晚,LED 燈亮起,又會變成另一種迷幻風格,藍色的燈光指引人們穿過這個“隧道”,像是從現在前往未來。剛建成時,每月都會有 15 到 20 萬人前往該地遊覽觀光,作為景點,它既創造出自己的特色,又拉動了旅遊經濟。
5. 設計感與中國紅能結合嗎?
長沙這座名為吉祥結的橋證明了中國造橋偏愛使用的紅色也能具有設計感,這座長 185 米,高 24 米的鋼結構的橋靈感源自莫比烏斯環原理和中國結繩藝術,線條流暢而張揚,遠看也賞心悅目。
近看則如同走在巨型的積木中,紅色也因為這種積木感變得卡通起來,遠離了俗氣的軌道。CNN 還將吉祥結選為“打破窠臼的最壯觀的橋樑”之一。
“正是因為傳統與現代的結合,才建成了這座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的橋。吉祥結不只是一座連接河兩岸的橋,它的成功更是訴說著文化,歷史,科技,藝術,創新,建築和景觀的融合。”
6. 無限之橋
景區造橋也許實用性並不是第一考量的,那不如再從關於橋樑的藝術項目裡找找靈感。無限之橋是一個由丹麥建築師工作室 Gjøde & Povlsgaard Arkitekter 建造的雕塑作品,在 2015 年國際雙年展“海邊雕塑”中展出。
“我們創造了一個雕塑,關於完整地體驗周圍的環境,並建立城市和宏偉的景觀之間的關係。走在橋上時,你的體驗是在同一時間經歷一個無休止的全景景觀,同時與社會上其他經歷相同景觀的變化的人們進行互動。”
這個圓環直徑有 60 米,由 60 個放在鋼結構上的木板拼成,一半在沙灘上,一半在海水中,可以坐臥,可以散步,潮汐也會增強整個無限之橋的視覺變化性。
7. 玻璃橋的這一種打開方式
最後分享直布羅陀的這個玻璃橋,看看玻璃橋的其他打開方式。與國內的大多數玻璃橋相比,這座橋的造型更現代化和科技感,沒有一味追求長度和奇險程度,也就不會過於突兀。
橋樑選擇的地點也很巧妙,它位於岩石的最高點之一,是為數不多的可以同時看到東西向景觀的地點。歐洲和非洲,地中海和大西洋,在這座橋上都能看到,不同世界的景觀在遊人眼中交匯,太陽落山時分更是絕美。
【圖文內容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