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帝國系列:巔峰榮景-萬國博覽會和“西倫敦城”宏偉計劃

日落帝國系列:巔峰榮景-萬國博覽會和“西倫敦城”宏偉計劃

日落帝國系列 (一)

漫步於海德公園中,看鵝鷗成群,綠草茵茵,在湖邊曬著太陽,徐徐望向戴安娜王妃住過的肯辛頓宮,一切歲月靜好......這可能是所有遊客到西倫敦的感受。但鮮有人知,在168年前,大英帝國曾在這裡向世界波瀾壯闊地展示“肌肉”

1851年首屆世界博覽會(World EXPO)在這裡舉行,而上海2010世博會正是此係列的第41屆。這次盛會完美展示了“日不落”帝國稱霸全球的工業實力,也是昌盛至極,盛極至衰的轉捩時刻。而首屆世博會的背後,還一個更為宏大的帝國計劃浮上臺面 … 如今這個計劃已成為帝國遺產,安靜地躺在倫敦肯辛頓的各個角落。我們又該如何解讀這一段落日前的巔峰歲月呢?

日落帝國系列:巔峰榮景-萬國博覽會和“西倫敦城”宏偉計劃

今日的海德公園歲月靜好

巔峰帝國: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深度社會改造

維多利亞女王時期 Queen Victoria Era(1837-1901) 所展示的欣欣向榮,得益於第一次工業革命(1760-1830) 期間大英帝國成所取得的深度社會生產力改造。這一時期標誌性的工業產品包括蒸汽機,機械工具,燃油燈泡,造紙機,採礦工程器械,通訊系統,橡膠,道路交通系統等。工業技術的改進和新材料的運用,誕生了許多現代行業,如紡織,食品加工,採礦,媒體,建築,城市規劃等。

日落帝國系列:巔峰榮景-萬國博覽會和“西倫敦城”宏偉計劃

維多利亞女王(右)與其丈夫阿爾伯特親王(左)

70年深度的社會生產力改造,造就了大英帝國即將開啟狂爭模式。(1)幾近全國都呈現出人口地爆發式增長:得益於工業技術進步,大量的勞動力需求,以及普遍提升的醫療服務,使得英格蘭、蘇格蘭以及威爾士地區的整體人口幾近翻倍。(2)空前的城鎮化浪潮摧毀了落後的鄉村生產關係,城市將農村勞動力幾乎吸納完畢,城鎮化率也達到了當時的世界巔峰。雖然農村勞動力在擁擠的城市中住著陰暗的地下室,吸著霧都的毒氣,卻貢獻了當時世界首屈一指的工業奇蹟。(3)最後,這一些列的發展讓英國實現了技術,經濟,軍事甚至法制層面的原始積累,為後續開啟殖民全球模式奠定了堅實基礎

繼承了這一系列偉大成果,讓大英帝國的野心不再侷限於歐洲一隅,而是將眼光投向了東邊。南亞的印度首先成為了帝國重要的戰略征戰棋子。但真正的潛在對手,此時,並不在南亞和中亞,而是東邊的

沙俄與大清。帝國選擇了主動出擊,維多利亞女王自一上任,便開啟了兩場“世界級的戰爭”:1837年發動的對大清王朝的侵華戰爭(以鴉片戰爭開啟),強制通商,以及大量傾銷先進工業製成品,強徵殖民地,輸入傳教。僅三年,於1840年又發動對沙俄的戰爭(以東印度-阿富汗戰爭開啟),以穩固自己在歐洲的勢力。在全球其他地方,英國也利用其先進的工業技術和膨脹的海權軍力,以“軍事恫嚇、原料攫取、產品傾銷、強制通商”的殖民“四部曲”套路,把帝國的影響力遍及全球。

顯然,這是一條西方列強曾經以及現在還在走的路:討伐+殖民。正如之前的荷蘭,葡萄牙,西班牙,現今的美國。短期來看,這樣的野蠻方式的確為國家帶來暴富和炫耀的資本,但長期來看,這種模式就如同開啟了無止盡的“打怪”怪圈,只有不斷地掠奪,創造衝突對象,才能維繫自身的擴張和發展。這樣當然是不可持續的。

當一個帝國自覺實力到了宇宙第一,無國能敵時會做什麼?維多利亞女王召集皇家親王、帝國的科學家與工程師們,商議要讓全世界不僅驚恐於帝國的堅船利炮,還要對帝國的科技工業實力心悅誠服

!於是,1851年的首屆世界博覽會誕生。這非常能夠理解,特別是當一個國家能夠通過更多“軟”的實力征服其他國家時,他們會豐富自己的戰略選項。

日落帝國系列:巔峰榮景-萬國博覽會和“西倫敦城”宏偉計劃

維多利亞時期“世界首條地鐵”倫敦區域線建設

筆者認為,大多歷史資料側重強調了工業革命在各個方面取得的成就,卻極其容易忽略在這帝國宏圖偉業蒸蒸日上的洪流中,有一股重要的力量正在集結。那就是生活在最骯髒的巷弄,呼吸著最汙濁的空氣,咀嚼著發黴的粗麵包的工人和務工農民。這些力量在工業生產時期的空間集聚,逐步形成了具有集體思維,意識和“反叛”意識的群體,乃至黨派。山雨欲來,正是說的這個權貴們還沉浸在狂歡中的帝國。只是相較於更為激進的法蘭西,大不列顛的漸進式反叛並沒有推翻君主的名義權威,只是通過一次次的運動,給自己多分了一些本來是封建權貴的蛋糕。

日落帝國系列:巔峰榮景-萬國博覽會和“西倫敦城”宏偉計劃

維多利亞女王時期的童工

世博會與水晶宮:一場盛世的工業肌肉秀

第一屆世博會 (The Great Exhibition),全稱為萬國工業博覽會 (Great Exhibition of the Works of Industry of All Nations),坐落於肯辛頓宮畔片區,現為海德公園。萬國博覽會展期從1851年5月1日至10月15日截止,展出了一萬多項工業產品及工程技術,吸引了來自全球(主要是英國本土,殖民地以及歐洲大陸)共六百多萬參觀者,打響了西倫敦片區博覽的名片。

水晶宮 (Crystal Palace) 是展覽的主體建築,長564米,寬124米,高達40多米的純玻璃與鋼材結合的透明建築,由園林設計師約瑟夫·帕克斯頓設計。通透的建築設計最終得以批准,主要歸功於兩個因素:(1)鋼鐵冶煉技術以及工業大玻璃製成技術的成熟;(2)這兩種技術在達西的百合花建築上的成功應用。

水晶宮的出現是一種歷史必然,因為在水晶宮出現以前,已經有很多鋼鐵設計到民用建築領域。但筆者認為水晶宮能夠造成轟動,最主要的原因是其巨型的體量,還有對光的運用。“人類對於建築和光的追求與審美一直是存在幻想的”,如光之教堂等。正因為在經歷了中世紀石質建築的黑暗,人類才前所未有地對“室內的光”產生了渴求。當水晶宮以“全透明”的方式出現時,那種驚豔,與聖光沐浴無異!

因此,水晶宮成為了博覽會的最大亮點,建成贏得了皇室的一致好評,也得到了當時社會主流的認可。站在統治者的角度來看,他們認為這一座舉世矚目的透明建築象徵了帝國征服黑暗歲月(黑死病爆發時期),更是帝國的科技與工藝征服全球的標誌。1861年大清王朝官員初識水晶宮,驚歎氣味天人之作,甚是大觀,對這一西方帝國畏懼之心十足。

日落帝國系列:巔峰榮景-萬國博覽會和“西倫敦城”宏偉計劃

水晶宮宏偉的設計平面圖

日落帝國系列:巔峰榮景-萬國博覽會和“西倫敦城”宏偉計劃

水晶宮室外震撼的場景意向

日落帝國系列:巔峰榮景-萬國博覽會和“西倫敦城”宏偉計劃

新型武器的展示炫耀肌肉

日落帝國系列:巔峰榮景-萬國博覽會和“西倫敦城”宏偉計劃

水晶宮世博會現場盛況意向

西倫敦文化科學城計劃:為帝國的輝煌續篇

經歷了這一場華麗的炫耀,皇室希望世博會為契機,將西倫敦打造成為帝國新的工業和經濟增長點。由此,一個比世博會更為宏大、長遠的計劃被快速醞釀,且最終應運而生:西倫敦文化科學城 (West London Culture & Science City Plan)

這一偉大計劃目標有兩個:(1)將科學、工業、文化與藝術成果以常年展覽的方式向公眾和世界開放,換言之,即將這一片區打造成為帝國炫耀的窗口;(2)為帝國的科技、工業、醫學、工程技術的創新提供源動力,即培育引領世界科研能力的不竭動力。進一步將這兩個目標具象化,就有了這一宏大計劃的四個具體項目:帝國曆史與科學博物館,帝國理工學院,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與皇家音樂學院,以及皇家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V&A)。這四個項目目前都坐落於肯辛頓的展覽大道兩側,緊鄰海德公園的核心區。

日落帝國系列:巔峰榮景-萬國博覽會和“西倫敦城”宏偉計劃

西倫敦文化科學城計劃主要項目區位

  • 帝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與科學博物館 Natural History Museum & Science Museum

建於1851年,由自然歷史博物館和科學博物館兩部分組成。在歷史博物館部分,展示了大量的帝國對於地球文明中生物演進的探索,包含了豐富的動植物標本,解刨記錄。歷史博物館還與帝國理工學院共享實驗室與研究團隊,建立起全球最全的昆蟲、植物基因庫。科學博物館部分,主要展示了自工業革命時期以來,帝國技術的成就,如何通過人的力量改變自然,改造社會。

日落帝國系列:巔峰榮景-萬國博覽會和“西倫敦城”宏偉計劃

自然歷史博物館大廳

日落帝國系列:巔峰榮景-萬國博覽會和“西倫敦城”宏偉計劃

科學博物館大廳

  • 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 Royal Albert Hall

建成於1871年,其以紀念阿爾伯特親王為名作為宏偉計劃的藝術項目部分。這個設計容納12000人(現代安全疏散標準核定承載5272人)的音樂廳從當時的角度來看,是世界首屈一指的龐然大物。整個大廳圓頂高達41米,內外都有相當精美的壁畫,以展示帝國在技術,藝術和文化領域的突出成就。目前,阿爾伯特音樂廳的活動包括音樂會,舞臺劇以及帝國理工的畢業典禮。與之隔街相望的便是皇家音樂學院(Royal College of Music),成立於1882年,是帝國輝煌時期音樂創作最知名的殿堂。博主之前發過一條在阿爾伯特音樂廳參加畢業典禮的視頻,在這裡傳送一下()。

日落帝國系列:巔峰榮景-萬國博覽會和“西倫敦城”宏偉計劃

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

  • 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 (V&A Museum)

建立於1852年,作為皇室對公眾開放的藝術、文化展覽場所,集中展示了從全世界各地收集(“掠奪”)而來的藏品,如來自中國的唐三彩,玉器和壁畫。當然,這一項目本身也寓意著對於維多利亞女王統治時代的獻禮,象徵了帝國統治的輝煌成就。

日落帝國系列:巔峰榮景-萬國博覽會和“西倫敦城”宏偉計劃

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南側街景

大家如果仔細將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大型的建設(包括成體系的城市鐵路系統建設,區域道路建設,大型的工業產業項目)與維多利亞時期的西倫敦計劃相比,可以發現整個帝國的統治者的心態是較為驕傲的。他們認為那些骯髒的工業生產終將被高雅的藝術所取代。用現今通俗的講法就是“去二進三”:去除第二產業,專向第三產業。但這種驕傲後來證明極其錯誤,且非常盲目。

首先,在英吉利海峽對岸的是後發制人,虎視眈眈的德國,其依託更為便捷的陸路交通,和更為廣闊的歐陸市場,建成了更成體系的德意志工業聯盟。其次,任何國家在任何時期,都不能偏廢工業生產,因為只有掌握自主的生產能力,才能夠在最危難的時刻,快速恢復。最後,維多利亞女王執政後期因為工人運動的高漲,也不像前100年那樣迅速增長,這也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總之,日落帝國日後的衰落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更多的是統治者高估形勢所致。

帝國理工學院:終局挹注,終局之戰

帝國理工學院作為該計劃的科技研發原創力部分,其歷史最早可追溯於1845年的皇家化學會。以“帝國”冠名並作為該計劃正式落成是1888年成立的帝國研究機構(Imperial Institute)。1907年,學院合併了當時帝國最精英的幾大科學與工程研究機構:皇家科學會,皇家採掘協會,倫敦工程職業培訓協會,聯合命名為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全名為“帝國的科學,技術與醫學學院”。至此標誌著這一頂尖科研機構的誕生。在後續的年份中,帝國理工學院又合併了聖瑪利醫學院等機構,並快速成長成為全球前十的院校,和全球工程前五的院校。

日落帝國系列:巔峰榮景-萬國博覽會和“西倫敦城”宏偉計劃

帝國理工學院校徽

日落帝國系列:巔峰榮景-萬國博覽會和“西倫敦城”宏偉計劃

帝國理工學院女王草坪與女王塔

除了作為宏大計劃的一部分,帝國理工在後期的發展得到了皇室大力的加持。這非常的出乎尋常,因為當時在倫敦已經有大學聯盟,為何還要將所有工程和醫學學科優勢重新整合,蓄勢待發?

正如我們剛在前一段尾分析的,這一舉措的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應對歐洲大陸部分開始崛起的一個民族:德意志。

隨著20世紀初(1900年後)德意志的工業化水平也逐步騰飛,歐洲其他國家和英國都感受到了威脅。特別是當大英帝國統治者幡然悔悟,其在1851年之後的50年裡,德國臥薪嚐膽構建了優越於英國的工業體系,職業教育體系後,只能孤注一擲,終局一戰。

大英帝國將德國視作重要且直接的威脅,因為對於帝國理工學院賦予了“趕超德國”的政治任務。也是出於這一目的,帝國理工學院在發展過程中備受優待,每年向皇室只用交納1英鎊象徵性地稅。更重要的是,其學術和科研即便是在倫敦大學體系時期,也保持了高度的獨立性。例如,帝國理工學院的博士畢業將會獲得一份正常PhD學位證書,還會獲得一份帝國理工學院單獨的畢業證書DIC (Doctor of Imperial College)。

愛的軸線:帝國榮景的殘影

主推世博會、西倫敦文化科學城計劃,兼主要執行人正是維多利亞女王的丈夫:阿爾伯特親王(Prince Albert)。由於成長於工業化革命時期,其深信“科學技術能夠帶來更好生活”。出於這份執著,他監督了這個宏偉計劃(主要是博物館)的規劃和實施,直到1861年去世。維多利亞女王為了紀念愛人,將計劃中的音樂廳冠以阿爾伯特之名,還讓建築師在宏偉的西城計劃的城市設計裡埋了“伏筆”:一條鮮為人知的視覺軸線(很多英國本地人都不知道):

帝國理工學院內的女王塔 - 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 - 阿爾伯特親王紀念亭軸線。更巧的是,當站在女王塔頂時,向北望去,剛好看到親王紀念亭頂端的阿爾伯特像矗立於音樂廳圓頂的頂端!多麼奢華又深沉的愛,讓人想到了南京美齡宮的梧桐項鍊!

日落帝國系列:巔峰榮景-萬國博覽會和“西倫敦城”宏偉計劃

鮮為人知的視覺軸線:紀念塔-音樂廳-女王塔構成

但這也無法挽回逐步走向衰落的帝國,日落的進程,盛極之時的世博會水晶宮,和那個宏偉的西城計劃也進入了至暗時刻。1901年,維多利亞女王與世長辭,標誌著這個輝煌帝國盛極時刻正式結束,落寞進程拉開帷幕。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眾多帝國理工的師生投入戰事,失去生命,學院校舍也被炸燬。 1936年,水晶宮在經歷多次功能變遷、運營財務危機後,終於付之一炬,已很難在海德公園找到線索。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直至今日,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V&A)的牆壁上還留著許多彈孔。幸運的是,宏偉計劃中的科研與文化設施在戰後得以修復,併成為當今倫敦國際大都市多元化發展的重要部分。

日落帝國系列:巔峰榮景-萬國博覽會和“西倫敦城”宏偉計劃

付之一炬的水晶宮航拍圖

日落帝國系列:巔峰榮景-萬國博覽會和“西倫敦城”宏偉計劃

V&A 博物館外牆彈痕

這一段大英帝國從輝煌到日落的歷史讓人不得不感嘆,最終勝利的永遠都不是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而是時間。歷史沒有讓西班牙,葡萄牙永遠成為海上霸主,當然也不會格外偏袒英國,德國。那些聰明的民族和國家,也總能夠在歷史的沉沉浮浮中一次又一次地崛起。同時,當這個世界變得更加開放,國家之間的空進距離變得更近,任何一個進步可能都會成為別人進步的階梯,反之亦然。

人類不也是在不斷學習和遺忘城市歷史的過程中淬鍊文明的麼。

作者:

現求學於倫敦,曾居米蘭,相信“每個城市都有故事”

參考文獻: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reat_Exhibition

[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mperial_College_London

[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Victorian_era

部分圖片引自:www.archdaily. com, www.visitlondon. com, www.highfieldps. co.uk, jumblepusher. com, monovisions. com, www.express. co.uk, www.washingtonpost. 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