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入门四问

(作者为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 董翔 转载请说明保留)

有人说,现在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关之琳”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马克·吐温”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爱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艾青”的人越来越少了。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入门四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入门四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入门四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入门四问

唐代以后分为:经、史、子、集。

经部:指儒家学说。儒家经书开始有五部,即诗、书、易、礼、春秋,称为“五经”,从唐代到宋代,形成十三经,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部: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书。远在四千多年前,中国即有历史的记录。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都属于这一类。司马迁的《史记》为中国正史的开始,以后几乎每朝一史,共有二十四史。此外古史、野史、法典、地志、职官、政书、时令等,凡记事的书籍均归入史部。

子部: 指记录先秦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春秋战国之际,学者辈出,百家争鸣,哲学、名学、法学、医学、算学、兵学、天文学、农学十分发达,每家著书一种,后人因为次于经书而成一家之言,所以称为子书。道教、宋明理学、清朝的考据学也都归入子部。

集部: 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凡历代作家的散文、文、诗、词、曲等集子和文学评论著作,均归入此类。属于一人专有的称为别集,汇选若干人的作品称为总集,有关诗的集子称为诗集。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入门四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入门四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入门四问

方文山说我们做“有质感的民族”,没有质感的民众就是豆腐渣,而没有质感的民族就像一个豆腐渣工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在西方国家旅馆房间的床头,常摆放着一部《圣经》,美国历史学家余英时就此提出过一个很实际的建议,中国旅馆的每个房间都应该放一部“四书”,就像日本人放佛经,西方人放圣经一样。他在接受某次采访时说:“摆一本四书总有人翻两句,得一句有一句的好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