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破樓蘭終不還:樓蘭到底做了什麼,為何中原王朝一定要滅了他?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是唐朝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創作的七首《從軍行》中的第四首。

因為恢弘開闊的氣勢和深邃高遠的意境,此詩自古以來頗受人們的喜愛,尤其是最後兩句,更是讀來令人熱血沸騰,恨不得自己也親身上陣,去攻打令中原人憎惡的樓蘭古國。

不破樓蘭終不還:樓蘭到底做了什麼,為何中原王朝一定要滅了他?

如今人們提到樓蘭時,腦海中往往會浮現出一個十分神秘的、已經消失在大漠中的古老國家形象。不過,許多人並不是十分了解樓蘭的詳細狀況,甚至一部分人還誤以為樓蘭與唐朝處於同一時代,因此王昌齡才會寫出"不破樓蘭終不還"。在真實的歷史上,樓蘭大致形成於春秋戰國時期,滅亡於南北朝時,前後歷經約六百年時間。那麼,為什麼詩中的軍隊不擊破樓蘭就不願班師呢?

樓蘭到底做了什麼讓中原人憎恨和厭惡的事情,才會招來這樣的針對呢?

不破樓蘭終不還:樓蘭到底做了什麼,為何中原王朝一定要滅了他?

按照目前已知的材料來看,樓蘭的名稱最早是被《史記》記載,它的城址大致是位於今天新疆羅布泊的西北部。漢朝初年,北方實力強大的匈奴阻斷了漢朝以西的大片區域,以武力迫使小國們紛紛臣服於自己。作為小國之一,樓蘭自然也是處在匈奴人的統治下,這一點在冒頓單于寫給漢文帝的書信中有所記載。

漢武帝繼位後,一改過去對匈奴安撫、忍讓的外交態度,開始以軍事實力強行換取和平。

另外,為了孤立匈奴、開拓貿易路線,漢武帝先是派遣張騫出使西域,探查各類情報,隨後又多次派兵解除匈奴對各國的控制,與許多西域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樓蘭身處交通要道,是漢朝使者的必經之路,在匈奴的授意下,樓蘭常常對經過的漢使實施抓捕,這樣的行為毫無疑問觸怒了漢武帝。

不破樓蘭終不還:樓蘭到底做了什麼,為何中原王朝一定要滅了他?

元封三年(前108),因為樓蘭數次攔截漢使、阻斷商路的行為,漢武帝派大將趙破奴率軍數萬進攻樓蘭。在漢軍的絕對優勢下,樓蘭王被俘,樓蘭歸附於漢。不過,匈奴並沒有就此放棄這枚重要的棋子,而是等漢軍撤離後又重新脅迫樓蘭對自己臣服。見樓蘭降而復叛,漢武帝於太初元年(前104)再度前去討伐,這次樓蘭王再度被俘虜,但面對暴怒的漢朝皇帝,他也將自己的苦衷傾訴了出來。

作為被夾在兩個大國之間的小政權,樓蘭如果不向兩邊都俯首稱臣就會面臨亡國的危險。體諒到樓蘭的不易後,漢武帝也只好採取和匈奴交涉的辦法,讓樓蘭至少不再阻截商道。好景不長,這一任樓蘭王死後,曾作為人質在匈奴長大的王子被擁立,這個新君對匈奴言聽計從,於是中原到西域的道路再度被阻斷。

不破樓蘭終不還:樓蘭到底做了什麼,為何中原王朝一定要滅了他?

直到昭帝元鳳四年(前77),大將軍霍光為了解決樓蘭問題,才終於派出傅介子前往西域。和以前的漢朝使者不同,傅介子此行的任務並非是和平商談,而是刺殺。

來到樓蘭,他先是表示漢朝皇帝要賞賜金銀財寶給西域各國,騙得愛財的樓蘭王與其會面,趁著見面的機會,傅介子安排的壯士突然暴起將樓蘭王刺死。緊接著,傅介子向樓蘭貴族們宣告了朝廷指示,要求他們以曾在漢朝當人質的王子為新任國君。

不破樓蘭終不還:樓蘭到底做了什麼,為何中原王朝一定要滅了他?

這一事件後,樓蘭改名為鄯善,為了防止匈奴人再度來襲,朝廷還專門派出了一支漢軍在那裡屯田守備。神爵二年(前60),為了加強對西域的統治,漢宣帝下令設置西域都護府,樓蘭便是其中一員。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樓蘭都依附於中原政權,它先後臣服於曹魏、西晉、北涼、前秦等,還依靠著中原的支持發展壯大,一度成為西域最強盛的七大政權之一。

不破樓蘭終不還:樓蘭到底做了什麼,為何中原王朝一定要滅了他?

不過,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時,熱衷於開疆拓土的太武帝為了更加通暢地連接中原和西域,選擇了消滅樓蘭。在大將萬度歸及其麾下五千精銳騎兵的進攻下,樓蘭王很快就選擇了投降。降伏之後,太武帝將樓蘭改為了郡縣制治理,也就是直接收歸於中央管轄,至太平真君九年(448),存在約六百年的樓蘭古國徹底宣告滅亡。

不破樓蘭終不還:樓蘭到底做了什麼,為何中原王朝一定要滅了他?

隨著戰亂和氣候的變遷,樓蘭逐漸被黃沙掩埋,消失在了茫茫大漠裡,直到二十世紀初,它才被瑞典探險家發現。

歷史上的樓蘭古國並不強大,但卻因為優越的地理位置成了各政權覬覦的對象。至於為何非要攻破樓蘭,其實一來是樓蘭時而背叛,導致商路不通,二來是出於統治者維護絲綢之路的戰略目標,說到底,樓蘭其實也身不由己。

來源|歷史風雲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