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舊時西南城外【白骨塔和掩骨會】的故事,塔邊曾是亂葬崗

天津西南城外在舊時,都是一片亂葬崗子,窮人、“路倒兒”皆葬於此。在當時老百姓因為沒錢,大多都是些“狗碰頭”,也就是【薄皮棺材】或【蒲包】【葦蓆】俗稱“卷席筒”。所以那裡野狗,也特別多,它們都吃紅了眼,滿地散亂著白色的骨頭。

天津舊時西南城外【白骨塔和掩骨會】的故事,塔邊曾是亂葬崗

由於無人管理 ,因掩埋不深 , 引來野狗扒席撞材 , 爭食屍骨 , 枯骨遍地。 津門士紳華龍藻遂聯合志同者 , 上書該管衙署獲准 , 並撥官地 13 萬平方米 , 以掩露骸。設會於西關大街 , 初名掩骼會 , 後習稱【掩骨會】

天津舊時西南城外【白骨塔和掩骨會】的故事,塔邊曾是亂葬崗

據《津門雜記》裡講:“掩骨會,在西門外,有義地數處,葬埋異地貧民,每年春秋,並著人各處撿取暴露骨骸,以土掩埋。”另外,還號召有錢人捐資,購置義地,來掩埋那些“站著近來躺著出去”的外鄉人。據《天津事蹟紀實聞見錄》記曰:“掩骨會在西門外,地有‘西伯遺風’牌坊。城西、城東設立義地三處,葬埋無塋地棺木。每年春、秋二季,著人各處撿取暴露骨骸

天津舊時西南城外【白骨塔和掩骨會】的故事,塔邊曾是亂葬崗

白骨塔【位置大約是南開區廣開四馬路北部東側】的修建根據同治年間的《續天津縣誌》記載:該塔1750年也就是清朝乾隆十五年由天津知府熊繹祖建造的。當時他見城西一帶荒冢遍野、白骨暴露,乃捐俸,率邑紳黨延玉等創立“天澤會”,購置義地,建骨塔。塔門坐北朝南,每層有一洞門,內供奉泥塑觀音菩薩。平時撿骨納於塔中,每到春末、冬初再把白骨從塔中拾出,掩埋於義地。後來便購置了靜海縣陳官屯地十九頃二十七畝,轉租給農民,每年取租為經費,以垂永久。代遠年湮,只留孤塔一座。【屹立了200多年的白骨塔,它修建於1750年(乾隆十五年),拆毀於1966年“掃四舊”的時候

天津舊時西南城外【白骨塔和掩骨會】的故事,塔邊曾是亂葬崗

據說,白骨塔在民國六年被洪水衝坍, 經永豐屯西老公所重修後,四周仍空曠人稀,被用作刑場。據說早年天津地委書記李季達在此就義。而眾多正史都記錄李季達、粟澤、姚寶元是在 1927年11月18日下午1時,在南市刑場就義。據天津《蓋世報》報道,說李季達“發須過長,但面不改色,立在囚車上大聲疾呼,打倒軍閥,堅持到底”等語。並借將他押赴刑場、遊街示眾機會,向沿途群眾宣傳黨的主張和共產主義,聲討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屠殺工農、摧殘革命的罪行。他在臨刑前發表演說,其“氣壯山河,怒髮衝冠,持續1個多小時”,一面大聲演說,一面高呼口號,“其壯烈情景,感天驚地。鵠立候觀的津埠人民無不為之感動!

天津解放以後,市區向外擴充,白骨塔那一帶也改建為居民區,現在是南開區廣開四馬路附近。歷史終將過去,但是白骨塔,掩骨會的故事卻一直流傳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