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熱口瘡應熱者涼之,為啥用理中湯以熱制熱?《傷寒論》這麼說3

火熱口瘡應熱者涼之,為啥用理中湯以熱制熱?《傷寒論》這麼說3

導讀:笑口常開研習社原創美文第253期

如果#健康科普大賽#沒有閱讀過昨天的文章,希望能看一下,這樣更能理解今天文章的內容,《火熱口瘡不清熱解毒?為啥要用溫補劑理中湯?《傷寒論》這麼說2》。

我們#慢病知識防治#知道既然口瘡為火熱之證,通常治療應以清熱解毒之寒涼藥診治,屬於中醫“熱者涼之,寒者溫之”的觀點應用,但為什麼火熱治口瘡要用溫補劑理中湯之熱劑治療呢,這就屬於中醫“以熱制熱”的應用範疇,這就是今天的笑口常開研習社原創美文第253期文章,所要說明的問題。

火熱口瘡應熱者涼之,為啥用理中湯以熱制熱?《傷寒論》這麼說3

王肯堂:理中湯以熱制熱治療熱證為主的口瘡

要說,用理中湯“以熱治熱”機理治療熱證為主的口瘡的,解釋地最為透徹的當屬明代王肯堂。

明代傑出大醫學家王肯堂在其編撰的《證治準繩·雜病·七竅門下·口》中提到:“口瘡有二:一曰熱。經雲:少陽司天,火氣下臨,肺氣上從,口瘍是也。二曰寒。經雲:歲金不及,炎火乃行,復則寒雨暴至,陰厥且格,陽反上行,病口瘡是也。或問口瘡如何得之? 曰:經雲,膀胱移熱於小腸,膈腸不便,上為口糜。蓋小腸者,心之腑也,此舉由邪熱之端耳。心屬君火,是五臟六腑之火主,故諸經之熱皆應於心,心脈布舌上,若心火炎上,燻蒸於口,則為口舌生瘡。脾脈布舌下,若脾熱生痰,熱涎相搏,從相火上炎,亦生瘡者尤多。二者之病,諸寒涼劑皆可治。但有涎者,兼取其涎。然則有用理中湯加附子以治者,又何如? 曰: 夫火有虛實,因諸經元有熱而動者謂之實,無熱而動者謂之虛。實則正治,寒涼之劑是也,虛則從治,如此用溫熱是也。理中湯者,因胃虛谷少,則所勝腎水之氣逆而承之,反為寒中,脾胃衰虛之火,被迫炎上作為口瘡,故用參、術、甘草補其土,姜、附散其寒,則火得所助,接引其退舍矣。至《聖濟總錄》有謂元髒虛冷上攻口瘡者,用巴戟、白芷、高良薑末,豬腰煨服。又有用丁香、胡椒、松脂、細辛末,蘇木湯調塗瘡上。及不任食者,用當歸、附子、白蜜含咽者。有用生附塗腳心者。有用吳茱萸末,醋熬膏,入生地龍末,塗兩足心者。若此之類,皆是治龍火。按寒水上迫,心肺之陽不得下降,故用溫熱之劑,或散於上,或散於下,或從陰隨陽,所攸利者也。”

好麼,上面這一大段飲用,估計沒人願意看,我在這裡用一句話簡單解釋下,王肯堂將口瘡劃分為熱證與寒證,就是他說的口瘡有二——熱證口瘡,治法為“熱則寒之”,以寒涼之劑則可治;而寒證之口瘡卻非寒涼之劑所可療,“虛則從治,如此用溫熱是也”。

在中醫發展史上,終於提出了“虛則從治,溫熱是也”的觀點,同時列舉了諸如“用巴戟、白芷、高良薑末,豬腰煨服”治療元髒虛冷上攻口瘡者等的虛熱性口瘡,拓展了口瘡“以熱治熱”的法則與方法。

至此,理中湯“以熱治熱”治口瘡的思想,透徹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火熱口瘡應熱者涼之,為啥用理中湯以熱制熱?《傷寒論》這麼說3

張景嶽醫案:理中湯治療虛症口瘡

明代大醫學家張景嶽在《景嶽全書》中提到一則有關口瘡的醫案,其因瀉傷陰,兼之辛辣遽入,而虛火上炎口瘡,用參、術、姜、桂溫脾等藥增附子一錢五分,及姜、桂、肉果、人參、熟地之屬而愈。

這則醫案同樣提及虛火口瘡用理中湯法加減以治之,是對理中湯治療口瘡的再次驗證。

火熱口瘡應熱者涼之,為啥用理中湯以熱制熱?《傷寒論》這麼說3

清代張璐:元藏虛冷足冷口瘡用理中湯

晚號石頑老人的清朝大醫學家張璐在期編撰的《張氏醫通·七竅門下·口》中提到:“口瘡,經雲:膀胱遺熱於小腸。膈腸不便。上為口糜……二經之火為病。皆當用寒涼施治。但有涎者,兼取其涎。若元藏虛冷,上攻頭熱,足冷口瘡,用附子理中湯、連理湯。”

從張璐的論述張,我們可以看到,就是到了清朝時期,醫學界對理中湯“以熱治熱”治療口瘡的認知,也是認同的。

那麼當代中醫界是如何看待用理中湯以熱制熱理念治療頑固口瘡的呢?

這就是明天要繼續分享的內容,歡迎關注閱讀。

本文參考文獻/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2019年第2期《中醫藥學報》於小伏等文章《論理中湯“以熱治熱”治口瘡》。

喜歡我的文章,請點贊, 收藏,轉發,不知道怎麼治療痛風、口腔潰瘍、口腔扁平苔蘚,加入今日頭條“笑口常開研習社”圈子,@中醫科院博士尋求答案,我會每天給大家帶來原創美文人文健康資訊,歡迎關注!

寫作是一種修行,度己度人

有緣人可以打賞

要想走得快,就一個人走;

要想走得遠,就一群人走;

認知改變命運,圈層決定命運。

歡迎加入今日頭條“笑口常開研習社”圈子。

獲取更多幹貨資訊。#哆咖醫生超能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