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香酒產量少利潤高 頭部玩家掌握市場話語權

隨著消費逐步升級,醬香酒等白酒品類備受市場青睞。從醬香酒的產量與銷售額整體佔比可看出,雖然醬香酒產量不高,但對比中低端型的白酒而言有更高的利潤率。由於產量相對穩定,醬香酒成為搶手的香餑餑,更是高端酒企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茅臺醬香酒也曾經完成了對醬香酒系列,不增量但增收的目標。而醬香酒也是頭部玩家的天下,茅臺等品牌佔據市場超70%的份額。

醬香酒產量少 利潤高

近年來,醬香型白酒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喜愛,有數據顯示醬香型白酒的產量僅佔2-3%,但銷售額接近15-20%,利潤佔全行業的35%。

醬香酒產量少,與其特殊的生產環境息息相關,醬香型白酒只有赤水河13.5公里的兩岸才能生產出來。在上世紀60年代,茅臺酒廠曾經嘗試遷址遵義,但在遵義無論怎麼試驗,都無法達到在茅臺鎮生產出來的醬香酒的品質。後來又把廠址遷回茅臺鎮,原遵義的茅臺酒廠就變成了現在的珍酒廠了。

因此,也只有茅臺鎮赤水河谷的土地上才能生產出優質的醬香型白酒,而其他地方是沒有辦法生產,也沒有辦法模擬的。產量少了,供不應求。知名醬香型白酒包括茅臺酒、郎酒、習酒、金沙回沙酒、國臺酒、武陵酒、潭酒等等。

由於產量相對穩定,醬香酒成為搶手的香餑餑,更是高端酒企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以茅臺醬香酒為例,2017年,茅臺醬香酒銷量突破3萬噸,銷售收入65億元。在不增量的前提下,茅臺醬香酒公司2018年提出任務,銷售收入達到80億元,利潤是7億元。

2017年,茅臺迎賓酒突破10億元銷售額,8700餘噸,由於茅臺迎賓酒市場大、容量大、產能小及減幅大等四個因素的影響,茅臺醬香系列酒的稀缺性會率先體現到茅臺迎賓酒身上。

業內人士分析,醬香型白酒已成為眾多白酒香型中利潤率最高、成長速度最快、資本湧入最多、發展潛力最大的白酒品牌,以茅臺迎賓酒為代表的大眾醬香市場的容量和消費人群持續擴增,甚至有業內人士預測,未來醬香酒市場規模可突破千億。

頭部玩家市場份額提升

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近年來醬香酒也成為高端酒企業績上升的推動力。以2018年的經營數據為例,與白酒上市公司相比,2018年,茅臺醬香酒實現營收90.4億元,與上市白酒企業第七位相當,比2015年末上升七個身位。

此外,白酒上市公司在2018年營收總和達到2058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同期增長17.34%,預計全年營收可達2415億元,比2015年(1160億元)增長2.08倍。在市場份額加速向龍頭企業集中的情況下,茅臺醬香酒營收增速仍為白酒上市公司整體增速的3.7倍,增長優勢十分顯著。

從營收佔有率來看,2018年中國醬酒企業總營收規模約為1100億元,其中行業巨頭茅臺營收規模達736.39億元,佔據了67%的市場份額,郎酒(青花郎事業部)和習酒2018年營收規模則分別為60億元和56億元,分別佔據整體醬酒市場的5%左右,行業CR3合計佔比達77%。

白酒行業的龍頭經歷了從汾酒到五糧液再到茅臺的變遷。這三種白酒分別為清香型、濃香型和醬香型,對於糧食的耗費也是逐步加大。同樣一噸酒,糧食的耗費量茅臺是汾酒的大約兩倍。據統計,1987年全國釀酒耗用糧食1499萬噸,而當時糧食年均增長僅1100萬噸左右。白酒行業龍頭的變遷也側面印證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

白酒行業的毛利一直很高,茅臺之外,五糧液的毛利率為69%,洋河股份毛利率68%。這得益於茅臺的示範效應。相對於茅臺90%多的毛利,其他白酒企業的毛利不太突出。但是與茅臺不同,其他企業的銷售費用支出佔很大比例。

本文源自投資快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