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华为鸿蒙和开源软件(下)

在开源界,一个软件的开发者分散在世界各地,这些开发者通过邮件列表或论坛讨论交流,合作开发软件。但是开发者们的意见并不总是统一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当意见形成对立而且不可调和时,就会发生分裂,一部分开发者fork(分叉)原来的代码,给软件重新起一个名字,重新组织一个团队,双发沿不同的路径进行开发,然后渐行渐远,两套代码的区别越来越大。

开源软件分叉,在短短的开源历史上屡见不鲜,比较著名的几次分叉事件有,XEmacs与Emacs的分裂,QCAD与LibreCAD的分裂,LibreOffice与OpenOffice的分裂。分裂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结局也各有不同,现在XEmacs的开发者越来越少,处在半死不活的状态,分叉后的LibreOffice反而比原来的OpenOffice发展得更好,开发者更多。

如果华为推出鸿蒙,那将是安卓的一次分叉,也是安卓阵营的一次分裂。而这次分裂,原因并不是开发者的意见不合,而是美国政府的政策导致的恶果。本来谷歌与华为之间并不存在什么竞争,两者的商业模式差异巨大,谷歌通过提供开源软件并夹带私货为生,华为靠生产硬件为生,两者不仅不是竞争的关系,反而是合作的关系。如果安卓阵营分裂,不仅华为受损,谷歌也要承受损失。

美国政府出于对高科技可能落后于中国的恐惧打压华为,禁止谷歌与华为的合作,这才是华为“可能推出”鸿蒙、分裂安卓阵营的主因。

古哥儿的烦心事

古哥儿最近比较烦,新来的知县大老爷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以没有路引为由,禁止外县的民工到本地打工,说他们抢了本地人的工作、破坏的本县的治安云云。华老非准备带着一帮人到外县另起炉灶,平白无故地,本是合作伙伴的华老非,眼看着就要变成竞争对手,这将使古哥儿的生意遭受不小的损失。古哥儿心里烦闷,但自古民不与官斗,知县大老爷的话还是要听的,骂知县大老爷的话只能憋在肚子里,不能说出口。

古哥儿心情郁闷,只能回家虐丫鬟,发泄一下心中的委屈。一进家门,没看到丫鬟小星儿在门口迎接,于是大光其火:

“小星儿,你死哪儿去了?”

“来了来了,老爷,刚才厨房失火,我忙着灭火,未能及时迎候老爷,老爷恕罪。”

“嗯,罢了罢了。小米儿,昨天就告诉你了,不要穿红色的衣服,老爷我看见心烦。怎么还不换?”

“老爷,我那套绿色的衣服已经做好了,马上就换。今天我给绿衣服绣了个花儿,还专门绣了一行英文,with easy access to the Google apps you use most,我觉着很漂亮,老爷您看好看不?”

“嗯,小米儿真乖。回头老爷把你收房。”

“小星儿你要跟小米儿学着点儿,你拿自己的私房钱补贴外面那个叫泰泽的傻小子,别以为我不知道。我跟你说,那个泰泽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我们家的小卓子多好啊,过两年我把你许配给他。”

“是,老爷。”

会不会有鸿蒙?

有人会问,华为不是已经在发布会上宣布鸿蒙了吗?荣耀智慧屏不是已经运行鸿蒙系统了吗?怎么还说会不会有鸿蒙呢?

如果华为推出鸿蒙,那就意味着与安卓阵营的决裂,有点像离婚,或者扯旗造反。华为现在只是说我要离婚,我有备胎,但是还在看对方的反应,双方还没签字离婚,还没办手续。或者说是“再逼我就真的反了,我要拉队伍走人。”做了造反的准备,但反旗还没有竖起来,如果谈的拢,说不定继续合作,如果谈不拢,那就真的造反。

截止到今天,2020年4月14日,能找到的关于鸿蒙的资料,只有发布会上的那一张幻灯片。

华为的开发者主页中找不到任何与鸿蒙有关的内容,一个字也没有。华为的开发者主页只是不再强调自己的安卓兼容性。但华为提供的开发工具DevEco,还只是Android Studio的一个插件。华为的开发者主页中,既没有鸿蒙的介绍,也没有任何相关的文档,更没有给出开发工具。因此,其实鸿蒙还只是华为实验室中的一个实验品,并没有向公众发布。

怎么才算正式推出鸿蒙呢?至少华为开发者网站上得有鸿蒙的介绍、文档、开发工具吧。正式推出鸿蒙意味着以后不再兼容安卓系统,API可能会有变化,系统的底层可能会有大幅度的调整,等等。

华为为什么迟迟不推出鸿蒙呢?扯旗造反的风险是很高的,弄不好就身死国灭。华为一直以来是以硬件见长,现在被迫要去主导一个大型软件项目,犹豫不决、患得患失也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华为真的推出鸿蒙,它又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鸿蒙将是什么样?

如果你期待鸿蒙在视觉效果和操作习惯上有什么革命性的大变化,那你就先洗洗睡吧。如果鸿蒙有所改进的话,绝不会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而是对看不见摸不着的底层的代码的优化,比如对内核、文件系统、虚拟机和编译器的优化。这些变化,普通用户是看不到的。如果鸿蒙继续开源,感兴趣的业内软件工程师可以去看看代码有什么变化;如果鸿蒙闭源,那就只有华为的工程师知道变化在哪里了。

鸿蒙正式与安卓分家之后,可能继续开源,也可能就此不再开源,按照安卓的非传染性许可证,这两种情况都是合法的。哪种情况更容易成功,还真不好说。

闭源系统失败的例子是微软的WindowsPhone;而成功的例子就是苹果的iOS。

开源成功的例子是安卓,失败的例子是Tizen(泰泽),泰泽系统高举Linux基金会的大旗,又有三星的鼎力支持,还不是一样无人问津。

所以,一个移动操作系统能否成功,与开源闭源关系不大,这是个企业经营问题,这方面我是完全的外行,属于玄学。

开源软件的领导权

开源世界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它是自组织的。一个成功的开源项目,其负责人不是哪个机构任命的,完全是有能者居之。Linus之所以一直负责Linux内核的开发,并不是因为他是这个项目的原创者,而是因为他表现出了出色的领导能力。假如有一天,Linus决定退休不干了,Linux内核也不会死掉,可能会有一段时间的混乱,但最终会有一个有能力的被大家接受的人成为新的负责人。

一个有趣的例子就是LibreOffice,它是从OpenOffice中分裂出来的,但在争夺开发者方面,LibreOffice取得了优势,大多数开发者选择跟随LibreOffice,而不是留在OpenOffice阵营。

迄今为止,有影响力的大型开源项目的领导角色是被欧美垄断的,没有任何一家中国公司或机构有成功领导开源项目的先例。

如果华为鸿蒙从安卓阵营分裂出来并继续以开源项目发布,有可能突破这一禁区。独立出来的鸿蒙,首先要做到能够活下去,起码要做到与安卓、iOS三分天下。如果鸿蒙非常成功,从谷歌手里把安卓的领导权抢过来也是有可能的,不过,那时安卓就得改个名字了。

华为能做得到吗?我们可以持续观察。

中美之间在争什么?

从中兴被美国制裁开始,到美国倾尽全力要整死华为,中美之间的高科技竞争愈演愈烈。中美双方究竟争的是什么呢?“高科技主导权”的说辞太过虚妄,具体一点说,中美之间真正争的是数以十万、百万、千万计的高收入工作岗位。

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就应该安于做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坐在办公室里喝咖啡写代码,你也配?

美国要搞死华为,中国要保住华为,其实都是因为龙华坂田的二十万工程师的工作岗位。美国人认为,这些工作岗位本应是美国的,被中国人抢走了。而且美国的目标不只是华为,而是以华为为代表的所有高科技企业。

然而这些高科技企业之中,并不包括联想和小米,联想多年来只雇佣少量的工程师,雇佣更多是组装产品的厂弟厂妹,美国对这些低端就业不太感兴趣,所以从未想过要搞死联想。2019年,小米的研发费用是75亿,华为的研发费用是1317亿,这些钱都花在什么地方了?绝大多数是开发人员的工资。

也许有人会说,“上班拧拧螺丝,下班打打游戏”的日子也没什么不好。为什么非要去竞争那些工作时间超长、一年四季996的码农岗位呢?

一直处在产业链低端的下场是什么?老舍先生在八十多年前已经给出了有力的回答,在1936年出版的《骆驼祥子》中,年迈的人力车夫老马说:“在这世道,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咱们卖汗,咱们的女人卖肉,我明白,我知道!”

所谓自主知识产权

中国一直有独立自主的传统,有很多象倪光南一样的学着呼吁自主开发计算机软硬件。也催生了龙芯、君正这样的芯片企业。但是在计算机软件方面,却一直乏善可陈,重硬不重软是整个社会的通病。计算机技术发展到现在,软硬件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了。芯片设计也是写代码,其开发管理方式与软件企业没多大不同。龙芯君正说是开发芯片的公司,其实其运作方式更类似软件。

整个中国社会对独立自主有非诚强烈的要求,政府也一直有各种政策甚至资金的支持。在这种氛围下,有些从国外购买了代码的公司,有些对开源软件修修改改的公司,也想从中分一杯羹。于是他们便创造了所谓“自主知识产权”的概念,以便在获取政策支持时或在政府采购中能够入围。

其实他们说得有一定的道理,“自主”不一定非要所有的代码都自己写,有开源的代码为什么不用?少花点钱从国外购买代码可以提高开发速度、加快产品面世,何乐而不为?

但是问题在于,开源软件摆在那里,你连代码都读不懂,谈何自主?从国外购买来的代码,刻成光盘锁在柜子里,再雇几个大妈胳膊上带着红箍日夜保卫,真的能“自主”吗?

所以能否“自主”,要看你是否有一个“团队”能够真正掌握代码,想怎么改就怎么改,如臂使指。这个“团队”才是“自主”的核心要素,而不是代码本身的来源。

这个“团队”不仅要有,还要能在市场中生存下去。如果成立一个团队,找国家要一笔钱,开发了一个软件,但没有市场,国家一断奶就树倒猢狲散,这能叫自主吗?

如果只有七八个人、三五条枪,拿来开源代码小修小改,这能叫自主吗?

如果只有锁在柜子里的一张光盘,刻着从国外购买来的代码,没有能修改代码的能力,这能叫自主吗?

自主的能力与开发团队的规模成正比,苹果公司有成千上万的程序员,可以把自己全套的软件从Power平台转移到Intel平台,现在又准备抛弃Intel,转向Arm平台,苹果的自信来自于它的工程师团队,有了这样的团队,才能真正实现自主。

华为之所以能在5G高科技竞争中领先,之所以敢于推出鸿蒙叫板安卓,也是因为手中有龙岗坂田的十万码农。

华为能否成功地运作鸿蒙这样一个世界级的大型软件项目,我们拭目以待。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