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读懂上市公司财报,这些基础你必须要掌握

价值投资越来越受欢迎,学习财报的人越来越多。但问题也有不少,特别是看懂财务报表的科目很容易,了解科目背后的商业运作不容易,了解财务报表科目背后的数学关系更不容易。

比如假如公司虚增收入,必然要虚增资产,或者虚减负债,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从具体的科目去寻找蛛丝马迹,同时了解科目的造假难易程度,这样就更容易从财报找到公司造假的马脚。

读懂财报,最好还是有点会计基础,但会计实务太麻烦,一项业务至少要记录两个科目,必须有借有贷,借方贷方一锅粥,投资者往往到了这里就停步不前,对公司财报往往停留在要么全信,要么全部不信,这对价值投资是非常不利的。

目前通用的会计记账方式是复式记账法:每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即作双重记录,这也是这一记账法被称为“复式”的由来);各账户之间客观上存在对应关系,对账户记录的结果可以进行试算平衡。

复式记账法较好地体现了资金运动的内在规律,能够全面地、系统地反映资金增减变动的来龙去脉及经营成果,并有助于检查账户处理和保证账簿记录结果的正确性。

怎么办?知常容帮到你。

知常容公式:“资产+费用+利润=负债+权益+收入。”这个公式的来源由两大会计基本等式: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利润,重整组合而来。所以的会计科目都归入以上六大类。

而这个等式是永远成立的。所以就像一个天平,两边秤盘上放着琳琅满目的砝码,拿起任何一个砝码的时候,必然要在另一边拿走一个砝码,或者在原来秤盘再放回一个同样的砝码,这样才能保持平衡。

所以,在公司的经营活动中,任意一个科目发生变动,必然要带来另外科目的变动。比如收到销售款100元现金,左边资产类里现金科目增加100元,右边收入类里营业收入增加100元。两边保持平衡。比如拿现金5000元买了一台电脑,左边的资产大类中,现金科目少5000元,固定资产多5000元,等式保持平衡。这就是复式记账法。每个变动必然同时计入两个以上科目,会计等式始终保持平衡。

复式记账法将人类商业活动带入现代社会,脱离蛮荒,怎么强调他的重要性都不过分。也让我们有机会更了解公司的内部情况,有可能在股市实行价值投资。(为了方便理解,上面有省略。其中利润严格来说是当期利润,权益严格来说是期初权益。)

再深入一点,其实就是会计分录,做会计的人估计就更清楚了。作为投资者,不用太清楚借方余额,贷方余额的概念。如果入门的话,大家记住知常容公式就够了。左边所有科目的余额体现为借方余额,右边体现为贷方余额。左边的增加就是增加科目借方,减少就是增加科目贷方。右边的增加就是增加科目贷方,减少是增加科目借方。这一段大家理解就好,多看看财报,练习一下具体的经济活动的会计分录,就可以明白。

我们知常容先后详细解释了权责制,重要会计科目等,作为财报入门,很高兴有不少人喜欢。但我们也发现具体财报分析中,很多人太纠结于一些具体的科目,具体的数据,一些具体的比率,而忽略了整体的观念,也忽略了财务报表中各个科目的关联,对应关系,这可能是因为缺乏会计的一些具体实务知识,对会计的基本原则了解不深,从而有点跑偏。比如坏账准备和坏账是什么关系,提了坏账准备,是否就已经算在成本里面?以后真实坏账出来怎么处理?公司的成本是不是真实的,折旧率可不可以变化等等。

知常容公式本身没什么用,但目的在于锻炼我们的思维方法,明白科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比如员工的工资,可以计入研发费用,也可以计入销售费用,也可以计入生产费用,看拿工资的人做什么工作。比如研发费用,也可以全部计入当年费用,也可以分五年计入公司费用。

这样仔细研究现金流量表里面“支付给员工的现金”这个科目就可以看看费用有没有虚增,或者虚减。比如2015年所有证券公司的费用都是虚增的,支付给员工的现金大幅低于员工薪酬。当然这不是做假账,是在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的合理调整。

明白知常容公式,也可以找到公司做假账的蛛丝马迹,比如如果收入增加必然带来资产类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这样作假的途径就有隐瞒负债,虚增应收账款,虚增固定资产,等等等等,我们就可以仔细查看对应的科目的变化,而这些科目的变化又必然带来利息支出,固定资产折旧等等科目变化,一环扣一环。做假账不可能天衣无缝,明白逻辑,深挖下去,往往会看出一些端倪。

比如乐视,三聚环保的现金余额和他的利息收入远远不对应,这就是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值得我们深究。不需要判他有罪,至少我们可以不买他们的股票,小心谨慎,防止上当。

读懂财报,对价值投资太重要了,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可以相信他们的报表,即使是真实的报表,也未必可以大致准确地估计公司的内在价值,价值投资本身就是适应面很窄的一个投资方法。

知常容公众号,致力价值投资推广,让股民明白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