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四川英雄⑨|在地災第一大省防災,讓傷亡再少一點

3



人物名片

姓名:胡濤


身份:四川省自然資源廳地質災害防治處處長


簡介:今年汛期,受罕見極端天氣影響,我省地質災害呈多發群發態勢,同比去年增加2倍以上,胡濤始終與全省地質災害防治戰線同志一起奮戰,科學指導各地防災。截至目前,全省共發生地質災害4176處,佔到了全國總數的40%以上,實現成功避險149起,未發生一起重大群死群傷事件,努力將因災傷亡降低至最低限度。

川觀新聞記者 寇敏芳 攝影攝像 吳楓

除了文件和電腦,胡濤的辦公桌上,常常放著一盒胃藥沖劑,胃痛的時候,衝一包能緩緩,雖然他知道,多半隻是心裡安慰。

胡濤是省自然資源廳地質災害防治處處長。他的辦公室就像一個作戰室,敵人是全省3.4萬餘處地質災害,他和同事們在這裡“佈陣”,“殺敵”制度方案悉數出自這間辦公室。

胡濤的座椅背後,有一張四川地圖,密密麻麻標註的都是地質災害隱患點。同事劉洋說,圖上的每一個點,都事關生命安全,是背在他肩頭沉甸甸的責任,常常讓他忘了按時吃飯、忘了按時下班,甚至不敢讓身體放肆疼痛。

雖然胡濤總是提醒同事們少加班,但在這件事情上他總是帶 “壞頭兒”。工作了16年,有多少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就有多少次不眠不休的“戰鬥”。

最艱難“賽道” 


16年長跑,探出四川特色防災路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長跑,這條賽道上,胡濤已經跑了16年。但在最開始,連他自己都沒有想過,自己選擇的這條賽道未來會是最艱難、最坎坷的那一條。

“5·12”汶川特大地震後,四川在地質災害隱患點數量、受威脅群眾數量等方面指標均位居全國第一,是地質災害第一大省。地震至今已過去12年,災區已經在災後重建中煥發了新生,但災害卻遠沒有停下“肆虐”的腳步。

跑在最艱難的賽道上,要前進就必須創新。“很多人都覺得地質災害是天災,人類沒有辦法,但是我們通過一點點摸索,發現災害這個敵人並非堅不可摧。”

2014年這一年,四川在全國率先探索建立全域覆蓋的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胡濤和同事通過一系列制度創新、機制創新、管理創新,打出防災“組合拳”。從2014年至今,這套由四川探索建立並在全國得以推廣的防災體系高效運轉,將四川的因災傷亡人數從年均過百降低至個位數。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最近幾年,地質災害變得越來越隱蔽、狡猾,展示出極強的破壞力。2017年起,我省在全國率先探索“人技結合”監測預警體系建設。這項工作沒有標準、沒有先例,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需要勇氣。如今,我省已在6000多處威脅人數較多的隱患點安裝監測設備1.1萬餘臺,不少成功避險是靠自動化監測設備實現的。

最近幾年,胡濤的加班時間大多數獻給了防災體系提檔升級方面,要用科技的力量提高防災效益,推動“人防”向“人技結合”轉變。劉洋說,胡濤是一個極為嚴謹的人,每一個關於制度體系建設的文件,他都要字斟句酌,目的是為了讓制度能夠落地可行。

最重要的責任 


讓傷亡少一點、再少一點

今年汛期,雨集中下在了8月,一場暴雨的短時降雨量甚至達到1000毫米,相當於一次颱風,我省地質災害呈多發群發態勢,同比去年增加2倍以上。

整個8月,胡濤不是在災區,就是在去往災區的路上。最兇險的一次是從雅安趕往綿陽平武,當時,平武因為強降雨使得不少鄉鎮成為孤島,群眾安危不明。從下午3點到夜裡11點,胡濤和同事風雨兼程趕往平武,一路上落石不斷,路途十分危險。

到了現場,胡濤根據多年搶險救災經驗,迅速與同事們和專家會商研判,快速找準關鍵癥結,當即請求自然資源部緊急支援災區衛星遙感影像,協調專業地勘單位獲取無人機航拍圖像。就是這些圖像,為當地孤島鄉鎮的搶險救援起到了關鍵作用。

在胡濤和同事們的努力下,今年以來,全省共發生地質災害4228處,佔到了全國總數的三分之一,實現成功避險152起,未發生一起重大群死群傷事件。

胡濤說,剛剛工作的那些年頭,汛期只要一下暴雨,心就提到了嗓子眼,但這些年隨著地災綜合防治體系的建設和完善,群死群傷事件已經大大下降,這是他工作16年來最欣慰的事情。

但也有遺憾,胡濤的孩子出生於2008年7月,是大地震那年的汛期,由於一直戰鬥在抗震救災的第一線,他沒能陪產,錯過了孩子的出生日。此後的每一年生日,“錯過”成為一成不變的主題。孩子12歲了,他幾乎沒能給孩子過一次完整的生日。

在胡濤心裡,有一個角落留給了2004年的汛期,每當遇到困難,這段經歷就會成為他走下去的動力。那是他剛剛工作的第一個年頭。在被稱為“地質災害博物館”的丹巴,他目睹了地質災害給當地群眾帶來的傷痛,“他們不敢修房子,下雨不敢睡覺,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災害會來毀掉一切。”胡濤說,那一刻他真切體會到這份事業的偉大意義,他想用自己的所學減輕地質災害帶給人們的傷痛,“讓傷亡少一點、再少一點,就是我工作的意義。”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繫電話028-8696827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