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收藏:中國古董市場已出現貨源危機

馬未都在做客最近兩期的《曉說》節目中說,wen革之後,像這些古董的價格都極為便宜,幾塊錢就可以買一件,而且還沒有假的,最多是光緒的瓶子當成了康熙的瓶子。這事讓我們今天聽著都非常的羨慕,恨爹媽沒把自己早生幾年。還有一位收藏界泰斗,王世襄先生,他收藏了大量明式黃花梨的傢俱,其中相當大一部分都是走街串巷,收破爛的時候收來的。老先生說有一張黃花梨的桌子是他拿一對電鍍的摺疊椅換來的,今天不知道那電鍍的摺疊椅還在哪了,不管在哪,用了幾十年,都幾乎報廢了,可是那張桌子後來卻拍了幾千萬。瓷器.明及明以前各代名窯的瓷器自不必說,10多年前尚可求到的“清三代”官窯瓷器也近絕跡。清中期至民國(1949年以前)的細路和大型瓷器均告奇缺。連國際市場不屑經營的“殘瓷”,只要夠檔次,在國內也呈旺銷。從近一兩年各藝術品拍賣公司春秋拍賣的形勢看,雖數量未減少,質量卻明顯降低,或是拍賣大量幾十多年間交易過的藏品,屢屢天價!木器中蘇(州)作紅木“拉錢”八仙桌存世量不少,可作價格尺度,5年前一張上品桌約為7000元,今5萬元已算便宜。前年北京一次藝術品展銷會上,一隻康熙五彩花觚,已重殘,開價7萬元,10多年前最多超不過2000元;一隻清末青花捲缸,也重殘,開價4萬元,10多年前不過千元。如以10年為一座標系,除去物價平均指數變化因素,古董價格上升曲線呈愈近愈疾態勢。以瓷器為例,近2年與過去8年上漲速率相比,這一特徵極為明顯。無論瓷器、木器、銅器、玉器、字畫;無論“高仿”還是粗仿,假貨幾乎覆蓋了真貨中所有年代的所有品種。全國聞名的潘家園舊貨市場,今天幾乎成了假貨的世界!全國各大城市的古董店各種規模的拍賣公司,都難抵假貨侵襲!以至於國際低端藝術品市場上,中國貨較日本、韓國貨價格低得多!歸結貨源危機的原因大致有幾點:90年代中期以後,社會文化生活取向日趨多元化,物質生活水平提高,媒體啟蒙助推,全民收藏意識覺醒,收藏隊伍迅猛壯大。古董不是工業品,存量衡定,導致市場存貨日稀。

“ 非常時期,再多的錢再大的房,你也只能宅家無聊的發呆,而收藏人一家正在快樂地欣賞把玩,你收藏了數字而他卻藏了文化”---禪古茶人


所有人都應意識到,收藏市場經過幾十年的繁榮,中國古董市場的貨源危機已來臨。信不信由你!

全民收藏:中國古董市場已出現貨源危機

這突出表現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期:市場上夠年份夠路份(檔次)的古董再難覓身影。

全民收藏:中國古董市場已出現貨源危機

再如木器.歷來難得的明代黃花梨、清代紫檀傢俱,上世紀80年代時有所見,上世紀90年代前期雖稀缺,但收藏者尚可勉力染指,但今天卻再無力結緣;十多年前市場尚多的清代和民國硬木傢俱,今也難見上品。

其他古董門類如字畫、漆器、玉器、竹牙器等,情況大抵相同。

全民收藏:中國古董市場已出現貨源危機

今天的古董價格,也印證了危機的存在。近10多年,古董身價扶搖直上,國內頂級拍賣公司拍出驚天高價的例子時有所見,貼近普通收藏者的一般古董品種價格也呈十幾倍、幾十倍上漲。市場較多見的清嘉道青花小“喜”字將軍罐,為中檔瓷器,10多年前一對售價在千元左右,今已漲至萬元至數萬元;舊時居家幾乎必備的撣瓶,曾是市場最俗最多見的品種,幾乎無人問津,一對只有數百元,如今路份稍高的撣瓶,竟有數萬元的買賣;明末清初的青花蓮仔罐,算是普通人能收藏的高檔瓷器,10多年前約在三五千元上下,今10萬元已難企及。

全民收藏:中國古董市場已出現貨源危機

假貨充斥,也是貨源危機的重要“症狀”。真貨斷檔,假貨應運而生。

全民收藏:中國古董市場已出現貨源危機


全民收藏:中國古董市場已出現貨源危機

近年,收藏即更多地被“異化”為投資行為,拍賣市場不乏機構吸貨者。百姓也因投資渠道缺乏和不暢,嘗試把餘資投向古董市場,造成市場進一步乾涸。


全民收藏:中國古董市場已出現貨源危機


去偽存真 淨化收藏 藝術源於生活


(圖文源自網絡 版權屬原作者)


(聲明:尊重作者原創。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時,歡迎廣大藏友投稿分享您的原創好文章。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發佈文章,請另取標題,以免讀者誤會。如使用本刊標題,必須註明:轉自公眾號:“清江晚吟”。謝謝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