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校園人”到“企業人”

大學畢業高高興興進入企業,從“校園人”變為“企業人”,有的很快進入角色,有的則比較慢,有的經過歷練出類拔萃,有的平平庸庸,關鍵在於如何轉型,成功實現從“校園人”變為“企業人”。

從“校園人”到“企業人”

首先,“校園人”和“企業人”有一定差別。

目標不同。大學生主要目標是學知識長技能,順利大學畢業,獲得學位,找到適合自己的理想工作,為以後踏入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而“企業人”則明確自己的崗位職責和KPI指標,能夠勝任崗位工作,從基層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做起,做好職業生涯規劃,一步一個臺階達成自己的目標。

從“校園人”到“企業人”

環境不同。校園環境相對比較簡單,面對的是老師、同學、家長,教室、宿舍、食堂三點一線,而企業則接觸的人比較多,有領導、同事、客戶、外部協作單位等,比較複雜,節奏緊張,需要方方面面的關係處理,才能扮演好各個角色,成為好員工、好下屬、好服務者。

能力不同。作為“校園人”最重要的是學習能力、應試能力,掌握知識點取得好成績,而“企業人”除專業知識崗位技能外,還要對內對外的人際關係處理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而後者學校老師沒教,需要從零開始學習。

從“校園人”到“企業人”

其次,從“校園人”向“企業人”轉換什麼。

心態轉變。從浮躁心態轉向理性心態,被動心態轉向主動心態,回報心態轉向付出心態,散漫心態轉向責任心態,高傲心態轉向謙卑心態,小我心態轉向大我心態,態度有時比技能更重要,心態不好,又怎麼能做好本職工作,而轉變心態是最難的。

知識能力轉變。以前在大學更多的是書本上專業知識,而到社會到企業更多需要社會知識和企業產品知識,應知應會,瞭解公司是什麼樣的場所,職場員工需具備什麼樣的素質能力。而能力則從學習應試能力轉向專業技能應用能力、人際關係處理能力、溝通協調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而後者需要在企業裡積累積澱,需要上級領導和前輩師傅來教。且有些經驗不是聽別人說的,而是隻有自己經歷過才能體會到的。

從“校園人”到“企業人”

思維方式轉變。以前在校園學知識更多的是邏輯思維,直線思維,1+1=2,而在企業思維方式則更復雜,有發散思維、平行思維、逆向思維、靈感思維、系統思維等,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不管用什麼方法在規定時間節點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需要多角度看一件事做出評判,不是站在自己部門、崗位的角度孤立看問題,換位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思維更靈活更廣。

從“校園人”到“企業人”

最後,如何轉換?

其一,轉變觀念。明確我的發展目標是什麼,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人,到底我為什麼而工作,為誰而工作,如何儘快融入企業,更快適應公司崗位工作,能夠把所學用到企業中,為企業為自己創造更大的價值,如何利用公司這個平臺鍛鍊自己,與企業共同成長。

其二,調整心態。以平和的心態投入到企業實際工作當中,腳踏實地從基層做起,不浮躁,不好高騖遠,不眼高手低,低調做人,擺正位置,虛心向上級、前輩同事請教業務上的問題,熟悉業務,作一名合格的企業員工,再從優秀到卓越。

從“校園人”到“企業人”

其三,磨練自己。利用各種機會和途徑磨練自己,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砥礪品質,完善人格,使自己更成熟,成長的更快,成為公司部門不可替代的人,“修身齊家”,積累社會和工作經驗,捨棄小我,顧全大局,學會站在公司的立場思考問題,釋放正能量,面對困難,積極解決問題。

其四,勇於擔當。牢記自己的崗位職責,以目標為導向,刻苦鑽研業務,缺啥補啥,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讀書、讀事、讀人”,與上級和同事建立信賴互動關係,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不推卸責任,增強責任感,成為對社會對企業對上級有用的人。

從“校園人”到“企業人”

進入企業是人生的轉折點,將邁入新的人生階段,要利用好這個機會,積極主動適應崗位工作,奮發上進,儘快融入企業團隊,為社會、企業、家庭創造更大的價值,讓人生更圓滿。

轉載請註明出處:董慄序,ID:donglixuweixin

董慄序:MTP、問題解決、績效改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