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銀行定增“餡餅”:賬面浮盈不及餘額寶

時代商學院特約研究員 楊晨

【事件概述】

三年前,在許多中小投資者的疑慮中,興業銀行(601166.SH)以低於每股淨資產的發行價(15.1元),進行了一次近260億元的增發,定增對象包括陽光控股有限公司(下稱“陽光控股”)、福建省投資開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福建投資集團”)等6家機構。

4月7日,陽光控股、福建投資集團認購的5.6億股解禁。當天,興業銀行股價報收16.21元(不復權)。相較於三年前的定增價格,陽光控股認購的定增股僅浮盈1.11元/股,三年賬面收益率僅7.35%,而近三年餘額寶的累計收益率在9.5%左右,其參與定增的收益還不如餘額寶。

三年來,儘管興業銀行營收與淨利潤實現增長,但在二級市場,該行的股價卻裹足不前,長期低於每股淨資產。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招商銀行(600036.SH)的股價一路高歌猛進,三年間已翻了一番,潛伏其中的機構賺得盆滿缽滿。

重新審視興業銀行三年前的那場定增,時代商學院認為,這是一次沒有贏家的定增。低於淨資產的定增價遭中小投資者質疑,管理層飽受爭議,參與定增的機構也未能滿足收益最大化的需求。

近年來,興業銀行董監高人事變動頻繁。2019年9月,時任董事長高建平辭職後,該行董事長之位已空缺半年,行長陶以平代為履行相關職責。

4月10日,時代商學院就上述問題向興業銀行發函詢問,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覆。

【分析解讀】

一、回溯:中小投資者質疑低價定增

興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8年8月,是我國首批股份制商業銀行之一,總行設在福建省福州市。

2016年7月底,興業銀行發佈定增預案,擬以15.1元/股,向福建省財政廳、中國菸草總公司等6名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不超過17.22億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60億元,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補充公司核心一級資本。

其中,陽光控股斥資約75億元,認購近5億股,限售期36個月。陽光控股為陽光金控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陽光金控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為林騰蛟。

興業銀行上述定增預案發布後,在中小投資者中引發了軒然大波。許多投資者在交流平臺質疑,興業銀行不顧中小投資者利益,進行低價定增。

財務數據顯示,2016年6月末、9月末、12月末,興業銀行每股淨資產分別為15.88元、16.7元、17.02元。15.1元的定增價均低於上述每股淨資產,折價率分別為4.91%、9.58%、11.3%。

不過,以高建平為董事長、陶以平為行長的興業銀行高管層並未重視中小投資者的呼聲,仍按15.1元/股的價格推進定增事宜。2017年4月7日,興業銀行完成了定增,發行價格為15.1元/股。通過此次定增,陽光控股持股2.39%,躋身興業銀行前十大股東之列。三個多月後,林騰蛟出任興業銀行董事。

2017年8月29日,興業銀行同意給予福建陽光集團有限公司(陽光控股子公司)及其關聯企業授信類關聯交易額度人民幣125億元、非授信類關聯交易額度人民幣14億元。

如果定增大戲就此落幕,興業銀行和陽光控股可謂皆大歡喜,只有中小投資者失望至極。

二、賬面浮盈收益率不及餘額寶

弔詭的是,三年來,興業銀行在二級市場的表現,一直未能走出定增價格陷阱。

對於財務投資者而言,參與定增的目的主要是獲取股票買賣價差與分紅收益。從2017年到2019年,興業銀行進行了3次現金分紅,每股分別派發了0.61元、0.65元、0.69元的現金股利(含稅,下同)。陽光控股、福建投資集團分別獲得紅利為96,854.30萬元、12,913.89萬元。

2017年參與定增時,陽光控股、福建投資集團的投資成本分別為749,999.94萬元、99,999.90萬元。

按2020年4月7日解禁日的收盤價16.21元(不復權)測算,陽光控股、福建投資集團的賬面浮盈分別為55,132.45萬元、7,350.99萬元;華泰證券網上交易系統顯示,若以2017年4月7日為起點向後復權,則2020年4月7日興業銀行復權價為16.9元,依此計算,陽光控股、福建投資集團的賬面浮盈分別為89,403.97萬元、11,920.52萬元。

可見,興業銀行低迷的股價表現,導致參與定增的兩個機構的賬面浮盈甚至還不及分紅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興業銀行基於2016年度實現的利潤派發現金紅利,公告披露的派發方案是以股權登記日2017年6月13日的公司普通股總股本20,774,190,751股為基數派發。陽光控股等參與定增的6家機構,未對2016年的業績產生貢獻,但也獲得了現金分紅。

興業銀行定增“餡餅”:賬面浮盈不及餘額寶

從投資收益的角度看,若以上述不復權價(16.21元)計算,三年來陽光控股所持有的興業銀行股票賬面累計浮盈7.35%,甚至還不及餘額寶同期累計收益率(9.5%左右);加上現金分紅,陽光控股三年累計浮盈20.26%,年複合收益率為6.27%,低於部分銀行理財產品。

若以上述後復權價(16.9元)計算,三年來陽光控股所持有的興業銀行股票賬面累計浮盈11.92%;加上現金分紅,陽光控股三年賬面累計浮盈24.83%,年複合收益率為7.67%,依然低於部分銀行理財產品。

興業銀行定增“餡餅”:賬面浮盈不及餘額寶

時代商學院認為,這是一次沒有贏家的定增。

首先,以低於每股淨資產的價格增發,侵害了中小股東利益,也因此遭到眾多中小股民的激烈反對;其次,對於參與定增的機構而言,認購價格雖低,但從三年來的股價表現看,興業銀行此次定增並未滿足定增機構收益最大化的需求。賬面浮盈收益率(不復權)不如餘額寶,考慮分紅後的綜合收益率也低於部分銀行理財產品,但相對卻承擔了更高的風險;再次,對興業銀行來說,管理層飽受質疑,該行近年來在二級市場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

三、招商銀行VS興業銀行:股價表現大相徑庭

從業績表現來看,據興業銀行發佈的2019年度業績快報(未經審計),2019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1,813.19億元,同比增長14.55%;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58.68億元,同比增長8.66%。每股淨資產增至23.38元,但股價卻裹足不前。

興業銀行定增“餡餅”:賬面浮盈不及餘額寶
興業銀行定增“餡餅”:賬面浮盈不及餘額寶

反觀另一股份制商業銀行——招商銀行,該行2019年營業收入為2,697.03億元,同比增長8.51%;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28.67億元,同比增長15.28%。

由此可見,招商銀行的業績表現優於興業銀行,其在二級市場的表現,更是“秒殺”興業銀行。

興業銀行定增“餡餅”:賬面浮盈不及餘額寶
興業銀行定增“餡餅”:賬面浮盈不及餘額寶

2017年4月7日,興業銀行與招商銀行收盤價相差並不大,分別為16.34元(不復權)、18.89元(不復權);2020年4月7日,兩家銀行收盤價分別為16.21元(不復權)、32.52元(不復權),較三年前分別上漲-0.80%、72.15%,兩者走勢大相徑庭;若以2017年4月7日為起點向後復權,則截至2020年4月7日,兩者漲幅分別為3.43%、85.49%,相差82個百分點,差距依然極為懸殊。

時代商學院注意到,2020年3月23日至25日期間,興業銀行部分董監高集體以自有資金於二級市場購入公司股票,合計交易量為177.99萬股,成交價格區間為每股15元至15.79元。不難看出,此舉為該行高管為增強投資者信心所為,但效果如何,還待市場檢驗。

四、董事長空缺半年有餘

近兩年來,興業銀行頻頻發佈董監高辭職公告。

2018年4月,兩名監事彭錦光、徐赤雲因工作調整、安排等原因辭職;2018年8月24日,職工代表監事李健因工作原因遞交辭呈;2018年10月27日,董事、副行長薛鶴峰辭去董事、董事會戰略委員會委員和副行長職務,系因工作調動。

2019年9月4日,興業銀行公告稱,高建平因年齡原因辭任董事長。

2020年4月9日,董事、副行長李衛民因工作調動辭去董事、副行長職務。

截至目前,興業銀行董事長之位依然空缺,行長陶以平代為履職。

【嚴正聲明】本文(報告)基於已公開的資料信息撰寫,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未經時代商學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及其他平臺不得引用、複製、轉載、摘編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獲得授權轉載,仍須註明出處。(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