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政節儉的道光皇帝,為何毫無作為?只因他既無謀略又無勇氣

勤政節儉的道光皇帝,為何毫無作為?只因他既無謀略又無勇氣

第一次鴉片戰爭以英國大獲全勝而告終,連美國和法國都從中沾了光。英國人如此評價,中國被一個女子征服了,這個女子指的當然是維多利亞女王

勤政節儉的道光皇帝,為何毫無作為?只因他既無謀略又無勇氣

維多利亞畫像

《南京條約》簽訂

鴉片戰爭期間,英軍兩次進犯臺灣,均被臺灣地方政府官員達洪阿、姚瑩指揮守軍擊退,之後英艦觸礁沉沒,一批英軍官兵因而被俘。得知抓到了俘虜,道光曾專門發去諭旨,讓達洪阿對俘虜進行審訊,並提出了一大堆問題,其中有一個就是關於維多利亞女王的。

勤政節儉的道光皇帝,為何毫無作為?只因他既無謀略又無勇氣

虎門銷煙

道光了解到英國女王時年才二十二歲,感到非常驚異。二十二歲,他在幹什麼呢?這個異域女孩兒究竟有什麼能耐,如此年輕就能被推為一國之主,她的經驗和韜略都是從哪裡得來的?為什麼竟能把自己打得連招架之功都沒有?置身於中國這個男尊女卑的傳統社會,道光打破腦袋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來。他懷疑維多利亞女王的背後是不是有一個強大的男人,那個人才是他真正的對手,因此他要求達洪阿設法弄清楚,女王的丈夫叫什麼名字,哪裡人,在英吉利擔任什麼職務。

勤政節儉的道光皇帝,為何毫無作為?只因他既無謀略又無勇氣

鴉片戰爭

不知道達洪阿後來有沒有審出來,反正隨著英軍逼近南京,道光已經沒有興趣也沒有時間再去理會這些了。過了很多年後,有人從紫禁城的皇家倉庫裡翻出了一張世界地圖,那是道光的高祖父康熙帝讓外國傳教士給他繪的,上面赫然就有英國。可是即使道光看到這張地圖又有什麼用呢,反正要打還是打不過,再多說一句,要是康熙當年就重視英吉利,還至於子子孫孫被人家擠對到這個份兒上嗎?耆英就南京談判發來的奏摺,與其說是請旨,不如說是轉達英方的威脅更合適,而道光也再不可能像當初對待琦善那樣,一拍桌子,說你這渾蛋,還敢滅自家威風,長他人志氣,失心瘋了你!退朝之後,道光一個人揹著手在便殿的臺階上走來走去。雖然遠在京城,但他分明看到,那個垂頭喪氣地坐在南京城內,低頭簽字畫押的人,正是他自己。為什麼我要承受這樣的難堪,為什麼要這樣逼我?

勤政節儉的道光皇帝,為何毫無作為?只因他既無謀略又無勇氣

簽訂《南京條約》現場

道光很清楚,批准《南京條約》對他來說意味著什麼,那不光代表著他敗給了一個看起來乳臭未乾的女孩兒,還代表著他不再是一代明君,他原來也那麼平庸,那麼普通,那麼不值一提。情緒翻湧處,有一種痛足以讓你痛到鑽心。他這個皇帝,自即位以來,恨不能省下每一兩銀子,恨不能把除睡覺吃飯以外的所有時間都用在公事上,他已竭盡全力,換來的卻是這樣一種結果。上半夜,道光獨自徘徊於便殿,腳步似乎一直都沒停下過。隨侍們都不敢近前打擾,但是仍能清晰地聽到一聲聲嘆息。

勤政節儉的道光皇帝,為何毫無作為?只因他既無謀略又無勇氣

英國軍艦攻擊中國軍艦

英軍退出長江的消息一傳出,道光就即刻下令沿海各省撤軍,以節省浩繁的軍費,但也同時要求各省儘快修築海防工事,提高戰備能力。他終於弄明白了。在鴉片戰爭之前,大清國的戰事,包括他親自指揮過的張格爾戰役,主要集中在西北內陸,海戰海防上可以說一片空白,突然要和世界第一海上強國作戰,相當於倒數第一和第一掰手腕,能不吃大虧嗎?事實也是如此,在鴉片戰爭中,中英軍事差距最明顯的就是海上攻防,水師戰船在英國軍艦面前,幾乎跟玩具船差不多。

本想力纜狂瀾可惜信錯了人

趕快提高自己的海戰能力吧!在廣州仿造了一艘“軍艦”,然後向道光奏報,請求停止再造水師戰船,說有錢的話,不如都拿來仿造“軍艦”。道光對這個建議很重視,他讓奕山把仿造圖紙貢獻出來,給閩浙蘇三省官員做參考,最好能每個省都像廣東那樣擁有自己的“軍艦”。然而造軍艦可不是玩過家家,英國軍艦的製造已經進入了近代化工業行列,大清國的小作坊要造軍艦,就跟在說個並不好笑的笑話一樣。實際操作中,“內地匠役往往不得其法”,奕山自己的仿造的也基本是個四不像,更別說給別人示範了,再加上經費不足等問題,只能不了了之。造軍艦無果,洋槍洋炮怎麼樣呢

勤政節儉的道光皇帝,為何毫無作為?只因他既無謀略又無勇氣

日本吉野艦

自鴉片戰爭以來,大家都領教了洋槍洋炮的厲害。耆英成為“外國通”後,對洋人的新玩意兒倒也極有興趣,有一次曾給道光送來一支擊發槍。擊發槍是一種前裝滑膛槍,由燧發槍改進而來,其性能比燧發槍還好。道光自己在射擊和武器使用方面是行家裡手,他親自試了一下,發現比自家的鳥槍好用了不知多少倍,於是連連稱讚“絕頂奇妙,靈便之至”。可是當談到是否要仿造一節時,他又想到了仿造“軍艦”的失敗,於是說這東西我們弄不出來的,到時“必成望洋之嘆”,還是省點勁吧,免得氣大傷身。從以前整治陋規的受挫、以德治國的尷尬,再到現在鴉片戰爭的失敗,都讓道光覺得自己好像是置身於一所大房子裡。這所房子太久太舊了,不是東邊倒塌,就是西邊剝落,但你想拆掉蓋一座新的,一時之間又談何容易。別說他做不到,即使康熙、乾隆這些英武的祖先也做不到,因為這等於要重建一個帝國,最壞的結果就是,新的沒建起來,舊的卻已片瓦不存。

勤政節儉的道光皇帝,為何毫無作為?只因他既無謀略又無勇氣

明清大炮

改造需要足夠的時間、耐心,以及思想和財力上的準備。以當時大清國的財力狀況和社會整體思維水準,要想蓋出一座新房子,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道光的應對辦法是,隨時粘補修理,以保持一律整齊,而不聽任其遭到破壞。修理房屋,皇帝只是一個主持者,真正依賴的還是下面所選用的這些官吏。道光用了個典故,叫“曲突徙薪”,它的意思是說,廚房灶旁應該少堆柴火,煙囪也要改建成彎的,這樣可以防止火災的發生。此後,道光在送官吏赴任地方時經常要提及“曲突徙薪”,用意也很明顯,就是提醒官員們防微杜漸:你們發現哪裡有問題,就要及早出手,不要等到火光沖天了才來跟我講,那時候房子早就燒著了,我還能有什麼辦法呢?

勤政節儉的道光皇帝,為何毫無作為?只因他既無謀略又無勇氣

道光皇帝皇陵

在道光看來,鴉片戰爭就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禍患,而這場禍患的發生和蔓延,都是因為當事者處置不當所致。每次想到這裡的時候,他無不悔恨交加,諭旨裡盡是“憤恨難言”“憤懣之至”的句子。有一次,道光甚至當著大臣的面就“握拳捶心”,握著拳頭敲打自己的胸口,一副痛不欲生的表情。

總結

道光皇帝雖然資質平庸,但他也想正興大清王朝,奈何當時的清政府已經千瘡百孔,自己的性格又比較優柔寡斷,後期的時候更是過且過,這一切最終造成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與西方國家簽訂喪權辱國條約的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