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綜藝市場疲軟,《我是唱作人2》還值得一看嗎?

《我是唱作人2》上週開播,當晚知乎開分8.5,播出1小時內迅速漲到9.1分,並登上愛奇藝內容熱度總飆升榜TOP1,愛奇藝站內內容熱度峰值突破7000,成為平臺首個熱度峰值破此成績的會員搶先看自制綜藝。

音樂綜藝市場疲軟,《我是唱作人2》還值得一看嗎?

去年,車澈導演認為,目前市場上很多音樂節目以翻唱為主,原創音樂缺乏一個展示的平臺,於是就有了《我是唱作人》。這檔聚焦華語音樂生態挑戰的音樂節目,直面市場危機,不斷顛覆原有的創作模式,讓不同圈層的音樂人相互“碰撞”,為華語音樂市場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原創音樂會。

音樂綜藝市場疲軟,《我是唱作人2》還值得一看嗎?

《我是唱作人》第一季總體反響不錯,節目首播當日,以節目主話題 #我是唱作人# 為關鍵詞產生24萬條博文,4248萬短視頻播放量;話題閱讀量增長4億,討論量增長近200萬,登上話題總榜一位,在微博話題榜中獲得9.6的高分。

音樂綜藝市場疲軟,《我是唱作人2》還值得一看嗎?

在口碑方面,豆瓣評分8.1的高分,總導演車澈也曾坦誠自己多年沒做過豆瓣8分以上的節目了。

音樂綜藝市場疲軟,《我是唱作人2》還值得一看嗎?

節目中發表的多首原創歌曲登上各大音樂平臺排行榜。

音樂綜藝市場疲軟,《我是唱作人2》還值得一看嗎?

節目更有震撼的舞臺設計和精美的字幕設計令人印象深刻。

音樂綜藝市場疲軟,《我是唱作人2》還值得一看嗎?

音樂綜藝市場疲軟,《我是唱作人2》還值得一看嗎?

音樂綜藝市場疲軟,《我是唱作人2》還值得一看嗎?

音樂綜藝市場疲軟,《我是唱作人2》還值得一看嗎?

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我是唱作人》作為華語樂壇原創音樂的展示平臺,無疑是成功的。與第一季相比,《我是唱作人2》仍然有很多地方可圈可點。

舞臺設計更加大膽創新:

第二季的舞美設計遵循“Live house”舞美設計理念,拉近藝人與觀眾的距離,大膽採用“山洞”的包裝效果,細節復刻了石壁的自然紋理,極具感染力和沉浸感。空間設計上更具延伸感,“山洞代表原始,未知,象徵音樂原始的生命力,而無限延伸的感覺代表著未來感。”總導演張曉冬在採訪中說道。與“初音不改,新聲未來”的Slogan相契合,全新的視覺呈現為觀眾帶來更好的音樂體驗。

音樂綜藝市場疲軟,《我是唱作人2》還值得一看嗎?

音樂綜藝市場疲軟,《我是唱作人2》還值得一看嗎?

8位首發實力唱作人風格迥異:

《我是唱作人2》嘉賓層面,以華語樂壇新聲代泛90後的歌手為主體,挖掘Z世代音樂新秀,集合張藝興、鄭鈞、陳粒、GAI周延、霍尊、隔壁老樊、馬頔、劉思鑑,8位不同個性、不同曲風、不同背景的原創音樂人,既包括了說唱、國風、搖滾等多元曲風,也兼顧了頂級流量、新生代和老牌唱作人等身份屬性,從曲風的多樣化到歌詞內容的剛勁細膩,都給人帶來了不小的驚喜。

音樂綜藝市場疲軟,《我是唱作人2》還值得一看嗎?

好作品+好平臺才是打破市場僵局的唯一出路

國內的獨立音樂人處境有多難?澎湃新聞策劃的市場調查顯示:中國獨立音樂人中有80%的人作品幾乎從未被收聽,30%的人幾乎從未獲得過版權收益,55%的人在過去一整年中擁有的演出機會不多於1場。華語音樂市場所面臨的危機,不僅僅是短視頻平臺神曲的快餐化、音樂榜單公信力的消失、音樂圈鄙視鏈下的各圈“畫地為牢”,原創音樂人如同“困獸”。

而從國內音樂綜藝市場來看,經典歌曲改編成為常態,老歌新唱的模式導致審美疲勞。即使有《歌手》《中國好聲音》等國民音綜,《樂隊的夏天》《中國新說唱》等垂直音綜,《創造營》《青春有你》等偶像選秀等,各家定位方向和目標市場的不同,很難打破各圈層之間的壁壘,高品質原創歌曲仍然難以出圈。

《我是唱作人》聚焦於原創音樂,為新歌提供舞臺。在原創音樂的基礎上,讓這些處於各個圈層的唱作人齊聚一堂,成為了打開多元曲風的一個新的窗口。

《我是唱作人2》上線當晚,便登上愛奇藝總飆升榜TOP1,拿下8個微博熱搜,#張藝興Joker##陳粒抱歉抱歉##GAI烈火戰馬#等歌曲話題便登上微博、百度、知乎等各大社交平臺熱搜榜單,引發熱議。

音樂綜藝市場疲軟,《我是唱作人2》還值得一看嗎?

#張藝興 小丑妝#也登陸抖音熱搜第24位,這足以說明,當好的作品遇到對的平臺,其實也是不缺話題度的,甚至節目也能靠作品出圈,具備攪動全網的能量。

音樂綜藝市場疲軟,《我是唱作人2》還值得一看嗎?

總結:

《我是唱作人2》為代表的音樂綜藝,實際上正在打破音樂傳播市場的僵局,突破音樂人之間的壁壘,促成了各個圈層之間的交流,樹立了原創作品出圈的標杆。只有讓所有人都圍繞"作品"去討論,才能實現讓音樂迴歸音樂,立正音樂作品的主角地位,讓流量、出圈成為音樂的配角。這也是該節目在當下音綜領域差異化的現實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