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著,清醒做事;閒著,糊塗做人

有人說:“人生兩件事:忙著,清醒做事。閒著,糊塗做人。”

糊塗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修為。

在孔子眼中,糊塗是“中庸”,在老子看來,糊塗是“無為”,在莊子心裡,糊塗是“逍遙”。

心裡明白,面上糊塗,何不是做人的一種境界。

忙著,清醒做事;閒著,糊塗做人

記得有這樣一個故事:

兩個落水者。一個視力極好,一個患有近視。

兩個落水者在寬闊的河面上掙扎,很快就筋疲力盡了。

突然,視力好的那位看到了前面不遠處有一艘小船,正在向他們這邊漂來。患有近視的那位,也模模糊糊地看到了。

於是兩人鼓起勇氣,奮力向小船游去。

遊著遊著,視力好的那位停了下來。因為他看清了,那不是一艘小船,而是一截枯朽的木頭。

但患有近視的人卻並不知道那是一截木頭,他還在奮力向前遊著。

當他終於游到目的地,並發現那竟然是一截枯朽的木頭時,他已離岸不遠了。

視力好的那位就這樣在水裡喪失了生命,而患有近視的那位卻獲得了新生。

很多事不知道的比知道的好,不靈通的比靈通的要好,不精明的比精明的要好。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難得糊塗”。

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先生說過:“苟無他故,必活百年”。其深刻寓意,就在於此。

忙著,清醒做事;閒著,糊塗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