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灸与「治未病」

天灸与「治未病」


「治未病」最早源自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之「上工治未病」,意思是高明的医生会采取积极的措施,防止疾病的产生,这体现了中医的一个重要思想:未病先防。一方面,加强身体免疫力这块盾,让它可以更好的抵挡外来毒邪之矛,中医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是也;另一方面,即便疾病的种子进入体内,也要通过各种方法将它杀死在萌芽状态,让它没有机会在身体内肆虐,以上二者,皆属未病先防的「治未病」。


记得小时候家里会通过熏蒸食醋来预防流感,满屋子的醋酸味至今难忘,那是在治未病;龙舟竞渡的端午节,旧时的人们会在自家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那亦是在治未病;当年沙士侵袭期间,医院每日为我们医护人员准备中药凉茶,那同样是治未病。而今天要介绍的天灸,特点依然是治未病。天灸,在每一年特定时间,精选对皮肤有较强刺激作用的中药磨粉调膏,敷贴于穴位或患处,使局部皮肤自然充血、潮红,藉助药物对穴位的刺激来激发经络、调整气血、温补阳气来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天灸根据贴药时间可分为夏天最热时节做的三伏天灸和冬天最冷时节做的三九天灸,三伏加三九,便得治未病之效,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中医的精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