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拍短視頻鬧矛盾被同學圍毆致死,中學生你為何如此暴力?

“我親弟弟參加軍訓期間,在寢室被 3 名學生圍毆致死”,失去弟弟的王女士通過微博向社會的求助立刻受到了廣泛關注,校園暴力的夢魘又一次刺痛社會神經。在那15、6歲還稍顯稚嫩的臉龐上,看到的確實對同學的兇狠,讓人不禁發問:中學生為何如此暴力?

因拍短視頻鬧矛盾被同學圍毆致死,中學生你為何如此暴力?

校園暴力並不是近些年才有的新鮮事物,但對校園暴力這一社會現象的討論,卻是近年來隨著互聯信息傳播的便捷才變得廣泛而熱烈起來。每一次校園暴力的背後,折射的都是校園生態與社會現實的雙重問題。

校園暴力多帶有“幫派”色彩

因拍短視頻鬧矛盾被同學圍毆致死,中學生你為何如此暴力?

校園小團體的形成十分容易,互相有共同愛好,互相羨慕甚至互相吹捧都可能促成小團體,可以說校園中的小團體是社交活動的必然產物。也因此學校和家長難以在欺凌和暴力被曝光前從這些小團體中分辨出哪些會變成帶有欺凌和暴力色彩的小團體,並對其進行及時干預。

根據相關研究資料,在校園暴力中個人以強凌弱的暴力案例僅佔比20%,而群體性的暴力欺凌卻佔比達到80%。在缺乏自我約束與從眾心理的影響下,這種群體性暴力往往產生極其嚴重的後果。

校園暴力低齡化特徵明顯

因拍短視頻鬧矛盾被同學圍毆致死,中學生你為何如此暴力?

受教育程度和對是非的分辨能力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個人在處理情緒時的選擇,當前兩者出現不足時,情緒往往成了做決定的主人。這也是超過73.5%的校園暴力是由言語不和致一時激憤導致的的原因。本次事件的起因也僅僅是因為“拍短視頻”鬧了矛盾,但卻造成了如此嚴重的後果。

現行立法不足,如何防止未成年對未成年的傷害是個問題

因拍短視頻鬧矛盾被同學圍毆致死,中學生你為何如此暴力?

根據當前的未成年人保護法,14歲以下免予刑責,造成了未成人保護法在實質上保護了“未成年施暴者”,卻沒有保護到未成年“被施暴者”,這等於是未成年人保護法在低年齡犯罪的懲戒上變向“縱惡”。

在這樣的情況,最高法不得不要求加大對未成年人傷害未成年人案件嫌疑人的懲罰力度。但這樣的要求對於14歲以下的未成年參與校園暴力的懲治力度仍然十分有限。因此,降低刑責年齡的意見成為社會不可忽視的聲音。

如何才能更好地減少校園暴力?

因拍短視頻鬧矛盾被同學圍毆致死,中學生你為何如此暴力?

學生認知是非、辨明對錯能力差與立法滯後及學校缺乏矯正體系等問題一同構成了今天中學生如此暴力的原因。要減少校園暴力,就要針對造成校園暴力的有跡可循的結構性問題尋找解決方案,因此加強教育、立法和防範校園暴力體系建設都刻不容緩。

立法降低刑責年齡可以看作是對校園暴力施暴者的懲戒教育,只有說教和原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對於多次犯錯或者嚴重犯錯必須以懲促戒,讓他明白有些錯誤是不能犯的。否則,在毫無懲罰的情況下長大,錯誤復錯誤只會積重難返造成更大的錯誤。

另外應當增加校園暴力的反饋和矯正教育的聯動機制,校園暴力在被揭露之前很難被老師和家長髮現以及時糾正,但身受校園暴力的學生一定是第一個知道的,要給他們建立向老師和學校反饋的機制,而且這種機制必須與對施加暴力者進行矯正教育的機制聯動。

不能讓舉報校園暴力的學生成為校園暴力的二次受害者是聯動矯正教育的最重要目的,一但學生舉報校園暴力,學校就要啟動對施暴者的矯正教育,並保證其無法再對被施暴者進行報復。如此,

嚴肅立法、保護被施暴者、矯正施暴者三項措施齊下,校園暴力一定能得到更好地遏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